第十节:白蛇传的故乡——镇江
文:刘连成
2005 年 10 月 6第十节:白蛇传的故乡——镇江 日清晨,我们搭乘扬州开往镇江的长途客车,抵达了江苏的又一座名城——《白蛇传的故乡》镇江。所幸路途不算遥远,仅耗费一个多小时。
镇江素有“三山一渡”之说,“三山”指金山、焦山、北固山,“一渡”则为西津渡。金山因传说中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故事而声名大噪,堪称镇江的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于是,我们刚到镇江,便心急火燎地顶着丝丝细雨,游览了闻名遐迩的金山寺。在雨中领略金山寺的独特风姿,脑海中不断浮现当初《白蛇传》的那些扣人心弦的画面。
江南名胜之最——金山
金山坐落于镇江市区西北。起初,它乃扬子江中一座岛屿,因“大江曲流”,直至清光绪末年(1903 年)左右,才与陆地连成一片。金山寺承载着诸多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古人盛赞其为“江南名胜之最”。金山正因金山寺而声名远播。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迄今已有 1600 余年历史。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帝曾亲笔御题“江天禅寺”,但自唐以来,人们皆称之为金山寺。它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祥地。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傍山势而建,殿宇鳞次栉比,亭台相互连接,整座山遍布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至于让人难以窥探山的本来面目,故而有“金山寺裹山”的说法。
相关资料显示,金山寺有着众多历史典故与动人传说。《白蛇传》中水漫金山,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妙高台苏东坡赏月起舞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但最令我心驰神往的,当属《白蛇传》里的水漫金山。尤其是观看了李连杰、黄圣依、林峰、蔡卓妍、文章主演的《白蛇传说》后,更是加快了我游览金山寺的步伐。诚然,白蛇幻化为美女不过是神话传说,然而法海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是一位高僧,俗家姓裴,其父曾官至唐朝宰相。据说正是这位法海在岛上挖出一桶金子,用其重建寺庙,此后,人们便将此岛称作金山。
金山寺布局顺应山势,使山与寺完美融合。金山之巅矗立着慈寿塔、江天一览亭、留玉阁;大、小观音阁环绕山顶;七峰亭、妙高台、楞阁台等点缀于山腰;法海洞、仙人洞、白龙洞等镶嵌在山壁;大雄宝殿旧址、天王殿、藏经楼、念佛堂、方丈堂依傍山顶。各种建筑通过曲廊、回檐和石级相互连通,形成了楼上有塔、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寺裹山”这一奇特格局。
镇江“文化之山”——焦山
焦山之所以闻名于世,其一,焦山高耸于江心,宛如“中流砥柱”“镇江之石”,气势恢宏;加之山寺若隐若现,林木郁郁葱葱,水域辽阔宽广,环境清幽秀美,仿若人间仙境在水中缥缈。其二,由于焦山珍藏着许多珍贵文物和著名古迹,摩崖石刻举世皆知,碑林墨宝数量之多,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被称为“碑中之王”的《痤鹤铭》碑乃稀世珍宝。其笔法精妙绝伦,堪称“书家冠冕”,极具珍贵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故而有“书法山”之称。其三,焦山遍布众多禅寺精舍、亭台楼阁。寺庵有定慧寺、别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余个。郑板桥曾诗云:“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每个寺庙皆有名僧,能吟诗作词、抚琴弈棋、挥毫泼墨,清代禅僧几谷、六静和尚是著名的画家,鹤州是拓碑能手,都曾名噪一时。郑板桥、柳亚子、康有为等人,曾在焦山刻苦攻读。焦山还曾开办过佛学院,慕名前来朝佛受戒的学徒不计其数,因此,焦山有“文化山”之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