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心态(散文)
文/陈振家
活的就是心态。现在谈谈崛起的诗群。
李白与他的同时代诗人的唱和。李白和他同时代的诗人,他们是崛起的诗群,他们是以诗歌为生命的人。他们是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人,李白的诗就是李白的心态。唐朝诗人们,是改造了汉语,把汉语塑造成最优美的语言的人。他们的生命很优美,也很壮美,他们的事迹很动人。他们的诗句,是中国浪漫的、豪迈的,是汉语的顶峰。李白的诗歌,就是李白的生命,就是李白生活的(原生态的)一种状态的写照。李白的诗歌,经历了一个甲子,也就是60年。他从小就写诗,一直写到63岁而死去。李白的诗歌留下了上万卷,委托给一位县令,因而流传下来。在唐朝的时候,没有出版社,也没有杂志,李白的诗歌的发表,都是在诗友之间传唱。或者是写在墙壁上,或者是寄给诗友,或者是在酒席上即兴写作,或者是听皇帝之命,献给皇帝……总而言之,是献给名人,名山名友,是献给他圈子里的人,也是献给全社会,但是能够流传于社会,流传于后世,万古流芳。李白出世的时候,他的母亲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太白金星入怀。如,于是在他出生之后,他的名字叫李白,字太白。他的母亲的梦是很奇妙的,这也就是神话故事了。他是太白金星下凡,所以后来皇太子的老师贺知章,见了他之后非常惊奇。称之为谪仙人。李白的诗几乎都是白话诗,李白的诗,非常的浪漫,而且豪迈。自信。只要你一念到他的诗的时候,你就可以想象一位超凡脱俗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李白在写诗的时候,往往是用用第一人称,如同白话脱口而出,他的身上好像有个奇妙的袋子那个袋子里头装着许多明白如话的词汇,一个一个的往外丢。就是丢词专家,总也丢不完。那些词汇一个个就像珍珠一样,字字玑珠。李白的很多句子。就是脱口而出,就是老太婆也听得懂,后来的白居易、韩愈就更加发扬光大。也就是明白如话。所以现在看来,李白就是白话文运动的发起者和领袖。这一点我们是不可不注意的,他的语言我们听得懂,我们觉得很亲切。李白在写诗的时候,经常的讲些故事,他讲的故事总是那么的直白,讲的那么娓娓动听,充满悬念,而且很简洁。你把他的诗背下来了,你也就懂得了那个故事,李白经常在诗里面用疑问的口气,问一些天真烂漫的问题。他有时候问山,有时候问水,有时候问人,有时候问天,有时候问官,有时问女人,有时替老婆说话。李白是最疼老婆的,李白的老婆也非常疼他。李白在他晚年的时候,因生活在安史之乱中,处在一个战乱的、天下大乱的时代,形势不明,处于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他一失足成千古恨。他坐牢的时候,他的老婆是宗楚客的孙女去救他,他被流放到夜郎时,他的老婆陪他,送他。李白经常以他老婆的口气写诗,他老婆看了也很高兴。李白他一生结了四次婚,他也没有搞什么计划生育,他生了儿女一大堆。李白他有两次娶的老婆都是宰相的后代,也就是两朝宰相的孙女。还有两个老婆也是比较漂亮的,有内涵的老婆,不仅仅讲颜值,也讲内涵。当然颜值也很重要。李白的审美,李白的眼光很独到,他不可能随便找一个长着鹰钩鼻的老婆,那样不好,受不了。李白写诗的时候,总是送给和尚,送给道士,送给皇帝的妹妹玉真公主,送给杨贵妃,送给唐玄宗。李白跟后来的皇帝,你就是肃宗,好像没见过面,但是李白跟安禄山打过交道,他知道安禄山是个坏家伙。安史之乱就是这个大块头男人搞起来的。这个将近一米九的男人,把杨贵妃的心搞乱了。把唐朝的江也搞乱了。李白这个人,比王维小一岁,王维这个人是一个比较平淡的人,一个淡定的人。一个处事不惊的人,他写禅诗画禅画。他也跟玉真公主很好,玉贞公主呢是唐玄宗的妹子,大他十岁。是一位女道士,而李白呢?他比玉真公主小九岁,他。这两个男人都爱玉真公主,发生了爱情,玉真公主住终南山。她写的诗,也很好。玉真公主也是非常有才的。杜甫呢?杜甫啊,他比李白小十岁,他们两个人,一个李翰林,一个杜工部。他们不腐败。他们之间互相写了很多诗,也一起游历,插科打诨,喝酒,一起忧国忧民。杜甫呢,对于李白是更加依恋的。就好像月亮呢,喜欢太阳。杜甫啊,他见过后来的皇帝肃宗。为了逃难,玄宗(唐明皇)去四川的路上。军士们发生政变,认为是杨国忠啊,杨贵妃的三姊妹误了国。因为她们对安禄山很好,安禄山叛变了,所以军队的人们,将军,和底下的士兵就把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以及杨国忠,都杀了。那个时候唐玄宗的儿子就在灵武称帝,自己当了皇帝。这个时候,杜甫就去帮助。所以呀,杨玉环也好,五环六环也好,这个宇宙啊,就是许多星球环绕着转。这个你看这个月亮都环绕着地球,地球就环绕着那个太阳,太阳呢,就在银河系里面也环绕的某一个看不见的一个物体转,一个庞然大物旋转,旋转,量子纠缠。不要说这个了。李白的很多词汇,就是现代汉语的词汇的来源,什么青山绿绿水呀,什么组织啊,什么潇洒呀这样一些现代流行的词汇,等等等等词汇,我发现都是李白所首创。没有词汇就不能说话,你就不能一环二环,也不能做包子。所以呀,我们人类的词汇,是人在说话,是生命在说话。不是神仙在说话,也不是鬼在说话。而是有感而发。我们学习李白是为了加强自己的自信。也并不是仅仅为了几个水饺啊,黄焖圆子啊,肉圆子啊,武昌鱼啊,太物质。当代的文坛有那么几位跟着李白学习走的路子呢,还是可以的,比方说余秋雨,比方说莫言,比方说易中天,把汉语的语言的独特的语言,这个路子走正了,就能守正创新。这样写的东西就能够不朽。古人说要三立:立言,要立功,要立德,我们很难得做到。但是也还可以慢慢的做,现在快过小年了,小年以后有大年,大年以后有十五。我们群里面的作家也不少,他们对李白也还是瞧得起的,他们有时候好像,似乎比李白还要强一点,但是底蕴呢,认真追究起来可能有差那么一丢丢,你像耿峥。他写的周瑜,写成一个大英雄、大都督,耿真也是一个作家,李更也是个作家。罗时汉也是个作家,我们群里的作家蛮多,诗人蛮多,都要过年了。我们群里面还有肖文,还有……藏龙卧虎。哎呀,才女也很多呀,美女也很多呀,中年妇女呀。以及像我这样的老爹爹,老太婆啊,都有蛮多人,文谷千秋,好厉害哟,都对文学,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对于我们的荆楚文化有贡献对于春晚,对于赵本山,我们欢迎。当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叫全勇先,他是跟张艺谋合作的。写了《悬崖之上》电影,票房价值就很高。我们群里还有一个曹德旺,他办了个大学。所以呀,学习是很重要的。李白的同时代的诗人当中,有个孟浩然。因为李白在安陆住过十年。后来安史之乱之后,流放夜郎的时候,又经过我们湖北云梦泽,江夏,汉阳。因为我们汉川,古时候属于汉阳县的,他往我们那里也去过。因为云梦泽有七个泽嘛我们那有个汈汊湖,他都去过。我的意思是说啊。这个李白呀,他去襄阳的时候,跟孟浩然就很好。孟浩然呢,也是个善于写浅近文言,以白话文写诗的大家,白话是很通俗易懂的。孟浩然,没有什么读什么大学,没什么文凭,也没有当什么官,但是他的诗写的非常的好。李白那个时候30来岁,很敬重他。那个孟浩然要到扬州去的时候,李白到黄鹤楼送他。孤帆远影碧空尽,遥看长江天际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文人一般都是相轻的,互相之间爱开玩笑。都是平等的,亲切的,和谐的,这个很好,就像现在喝酒一样,来来来,干一个,一走起。但内心是互相尊重的。所以我们把汉语啊,继续的把这个汉语学好用好偏旁部首啊,用这个象形文字啊,这种节奏啊。这种韵味呀,这种传达呀,这种排比呀,这种夸张呀,用有些东西写诗,还里头还蛮有讲究的。我现在不啰嗦了。因为我还要去烧点开水,喝一点开水,有空再聊吧。至于李白的千万首诗,何时何地因何而写,我们下次再谈。这里头,水深得很。我们活着,活的就是心态。唐诗,能够滋养我们的心态。
这篇文章以散文的形式深入探讨了李白的心态和他的诗歌创作,将李白的生活、个性以及他对汉语和中国文学的贡献生动地展现了出来。通过作者陈振家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不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豪迈自信且情感丰富的人物。以下是文章的一些关键点分析:
### 李白与诗群
文章开头强调“活的就是心态”,随后引入对李白及其同时代诗人群体的讨论。这些诗人不仅创造了他们自己的时代,也极大地提升了汉语的表现力,使之成为一种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社会活力。
### 李白的生命与诗歌
文中指出李白的诗歌是其生命的真实写照,是他原生态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从少年到老年,李白始终未停止过写作,他的作品记录了他的喜怒哀乐和个人经历。尽管当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渠道,但李白的诗歌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流传,并最终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神话色彩与个人魅力
作者提到了李白名字背后的神话故事——母亲梦见太白金星入怀,赋予了他一个神秘的身份。这一段落增添了李白形象的传奇性,同时也说明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凡脱俗的形象。
### 语言风格与影响力
文章特别强调了李白诗歌语言的直白性和易懂性,认为他是早期白话文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词汇如同珍珠般珍贵,句式简洁明快,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也能理解并欣赏。此外,李白在诗歌中经常讲故事或提问,这种方式使得他的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
### 社交圈子与人际关系
文中还描绘了李白广泛的社交网络,包括与其他著名诗人如杜甫之间的友谊,以及与皇室成员、道士和尚等人的交往。这些关系不仅影响了他的创作内容,也为后世了解唐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 家庭生活
对于李白的家庭生活,文章提及了他多次婚姻及子女的情况,并指出他对待妻子的态度非常温柔体贴。这表明即便是在追求理想和艺术的过程中,李白也没有忽视家庭责任和个人感情。
### 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命运
最后,文章简要回顾了安史之乱期间李白的经历,展示了即使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李白依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然而,这段经历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困扰和挑战。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对李白及其诗歌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这位伟大诗人丰富多彩的一生。它不仅仅是一篇关于李白的文章,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精神遗产的一次深刻致敬。文章结尾提到李白创造了许多现代汉语常用的词汇,体现了他对语言发展的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