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海南游-琼海多河文化谷
文/史东茂
多河文化谷景区位于琼海地区,景区通过历史人文文化、绿色生态文化、蓝色海洋文化将海南的母亲河——万泉河展现在我们面前。
青梅的传说:
“多河”是万泉河的历史名称,史载元朝武宗皇帝的二太子图贴睦尔,因宫廷内乱被流放到海南居住于多河河畔,并与当地美丽才女青梅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在太子流放期间深受当地百姓照顾,与当地百姓产生浓厚的感情。在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图贴睦尔被召归。在离别多河宁静美丽的乡村家园时,百姓们夹岸欢送,抱拳齐呼“太子万全”、“一路万全”。太子感动之极,挥手泪别,乘航出海,一路“万全”到京都。当上了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后,登基第三年即(1330年)文宗皇帝不忘多河河畔百姓万全之恩,将“多河”命名为“万泉河”,以此报答多河两岸的百姓送他“万全”的款款深情,万泉河由此而得名。
这个美丽的传说诠释了万泉河新的概念,她不仅是一条生态河,也是一条“御河”,更是一条文明河。人们游览万泉河,正是顺着当年文宗皇 帝游过的河道,观赏两岸原始的自然风物,回忆万泉河悠久的历史,感受两岸善良纯朴的百姓与家园文明,从而体验与造物同体、与天地同在的情感。
冼夫人:
多河文化谷还塑有南北朝时期冼夫人雕像。冼夫人(512─602),本名阿英,南北朝岭南地区俚人领袖,高凉郡(今广东西南部一带)俚人。“俚”为壮族古称之一,故冼夫人为壮族人。
史书记载她家:“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夫人多所规谏, 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隋书·谯国夫人传》)。 仁寿二年(602年),冼夫人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冼夫人以边睡番族历事三朝,为人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使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
周恩来总理曾赞誉冼夫人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冼夫人统一了海南各部落,被周恩来誉为巾帼第一人。多河文化谷 “军坡”是海南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源于唐代,为纪念六世纪我国岭南著名俚人首领冼夫人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每年从农历二月开始至五月底,琼海各地乡村在各自固定的时间闹军坡,其时家家户户宾朋满座,喜宴丰盛,古往今来长盛不衰。
红色娘子军:
琼海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1931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即红色娘子军)在乐会县(今琼海市)组建。全连三个排,共100人,除挑夫和号兵外,全为女性,娘子军连先后参加了攻打文市、学道、中拜、分界等战斗,机智灵活地配合红三团主力作战。1932年,中共琼崖特委又组建了女子军特务连第二连。在琼崖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娘子军连指战员一部分英勇牺牲,一部分失散和被捕,娘子军第一、二连先后解体。毛泽东、周恩来曾高度评价红色娘子军,赞扬红色娘子军为“世界革命的典范”。她们在那个革命战争岁月发迹于琼海,战斗在琼海,书写了属于海南的革命战争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