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问身边的卫士 为啥我们的大动作都在三月
作者:林耀平
随着解放战争中对国民党“三大战役”的结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就开始规划进京的事了。在离开西柏坡的中吉普敞蓬车上,毛泽东问身边的卫士:我们的大动作怎么都在3月份?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讲的“大动作”,到底指的是哪些事?林某不才,愚以为主要讲解放战争期间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之事。1947年3月的陕北,冰雪开始融化,但国共两党的战争阴霾却越染越重。蒋介石集中了34个旅共25万以胡宗南集团为主的国民党军队,向陕甘宁解放区发起进攻。而此时的中共方面在陕北的兵力只有6个旅约2.6万人,敌我是10比1的巨大差距。正是由于兵力上的悬殊,毛泽东才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战略决策。
听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和中央机关要撤离延安,广大干部战士和老百姓都很不理解。毛主席和众领导对大家解释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把指头伸开了,这样便于我们一个个地切掉它。毛主席说:要告诉同志们,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1947年3月18日晚上,已经清晰地听闻城外的枪炮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依依不舍地告别住了10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
在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后的一个半月里,不足3万兵力的解放军,采取“蘑菇战术”,同比自己多10倍的敌人周旋,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场战役中“三战三捷”,歼敌1.4万人。随着战争的延续,国民党“剿共”越剿越多,人民解放军越来越强大。所以,国民党在占领延安一年一个月零三天后的1948年4月22日被人民解放军重新夺回。这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战略战术的伟大胜利。对此,美国政府在1949年发表的《白皮书》中这样讥讽国民党反动派:“攻战延安曾经宣扬为一个伟大的胜利,实则是一个既消耗又空虚、华而不实的胜利。”
第二件事:1948年3月23日由陕北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进军之事。这天,毛泽东主席率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简称“中央前委”)成员周恩来、任弼时及中央前委机关工作人员告别陕北,他们来到川口渡口。河滩上、山坡上到处都是欢送的陕北群众,毛主席等频频挥手致意。其时,这个时候的人民解放战争已从解放区打到国民党的统治区了,华北重镇石家庄已经获得了解放,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已连成一片。西北野战军也已经转入了外线作战,中央前委留在陕北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毛泽东东渡黄河的目的就是为了与革命家理论家政治家、朱德领导的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工委”)会合,共同研究决定新形势下面临诸多的重大问题,便于指挥即将来临的战略大决战,并谋划未来新中国的开国大业。
第三件事:1949年3月23日告别平山县西柏坡,“进京赶考”之事。这天上午11时许,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分乘第四野战军汽车团的11辆吉普车、小轿车及10多辆大卡车离开西柏坡。他们顺着山间公路向东北方向驶去,第一辆小吉普是前导车,由机要室主任叶子龙带路,毛主席坐在由周西林驾驶的第二辆中吉普里,他与司机并排而坐。车内有两排长椅,坐着警卫排长阎长林、卫士李银桥和警卫员李德华、李凤华。李凤华负责拿着毛主席的文件包,李德华则小心翼翼地抱着苏联领导人送的座钟。第三辆车坐着警卫班副班长武象廷等警卫员。跟在后面的是政治家革命家、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的车。再后面是5辆车拉的是少数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和行李的大卡车。还有5辆卡车拉中央警卫团的枪支弹药及一个步兵排。
毛主席在车上对卫士们说:“去年3月23日东渡黄河,今年3月23日我们向北平前进。明年3月份应该是解放全中国了。等全国解放了,我们再也不搬家了。”说着说着,警卫员李凤华晕车了,毛主席回过头关心地问:“凤华怎么了?”李银桥赶紧说:“他晕车了。”毛主席说:“给他个大苹果吃吧。”李银桥立即给李凤华一个苹果。走着走着,后面传来汽车喇叭声声,司机周西林则停下车,马上就有人跑来转达周恩来的话:“陆定一同志一家乘坐的小吉普倒在小坎下面了。”毛主席着急地问:“怎么样,没有伤着人吧?”一卫士赶紧跑去看,还好,都没受伤,车已被抬上来了。于是,周恩来提议就地休息,让大家吃点东西。毛主席说:“我早就想休息了。你们要走,我一个人休息也不好啊。”
看看,这就是一代伟人,他既爱兵,更爱民,还特别地谦虚、民主。不服不行啊,包括他一生的政敌蒋介石也说:“毛泽东打仗是艺术,干什么都是艺术。”这时,他把声音提高到高8度:“是高超的艺术!”
林耀平先生简介
林耀平,男,一九五七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法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出身草根,从军二十六年,其中任团政委六年,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十二年,在团、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二十六年。长时间从事“党、政、军、警、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时现场成功处置、化解多起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被百姓誉为“人民好公仆”,现还收藏有锦旗。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都市七星文艺社社长、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社长、多家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国华南最高峰审稿者之一等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桂林市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七星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文章一千多篇,其中80%以上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媒体。著书、主编十三本,共计三百八十多万字。其中,退休六年出自己的书七本,超过一百三十万字。十多年来在桂林市十七个县、区有关人员讲授儒道、读书、素质、法治、孝道等党课、传统文化课和日常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获众多高度赞扬。一个村干部说:“我听了四十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自二零二二年二月以后,每月都登上“二五财团”和“大华集团”讲坛,讲授“党声党课”和“传统文化”课,且场场精彩。在“二五财团”百期“党声党课”的授课质量评比中,技压群芳,勇夺第一,骄人业绩,非常耀眼。此外,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独立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越挫越勇中走向辉煌》论文(4435字)获桂林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征文一等奖。撰写、发布自传体长篇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