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湾与莲台寺(上)
文/吴凤存(黑龙江)
难忘家乡老龙湾
如果有人问我,你对家乡印象最深的地方是那里?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是老龙湾。
老龙湾距我家有三里地的路程,那是我学生时代夏天、天热经常去洗澡的地方。东边滦河离我家有八里之遥,水流急、深不可测,家长不让去。西边的溯河,也有五里地,那时已不能称为河了,只能算是小溪。水流很少,只有下大雨或暴雨时才能看到淹没膝盖深的水。现在的溯河早已枯干断流,只有滦河水还在不断流淌。
小时候听老人说:古时候渤海岸不是在距老家一百里外的乐亭县,而是在老龙湾上游的北岸丘陵上。陵上(后人称为坨上)和老龙湾的落差大约有七八十米,坨上都是沙土地。在我看来也和海边沙滩的沙倒有些相似,只是经过数万年演变成现在的样子。从老龙湾起,一直到现在海边是一片平原,老龙湾以北是沙土丘陵和燕山山脉。
老龙湾以南的土质和坨上也不一样,老龙湾以北坨上沙地大部分只能种花生,稍有好一点的地块才能种苞米和其它作物。老龙湾以南,坨上老百姓俗称为下边的土质适合种大田作物,靠近河边或有水的地方更适合种水稻。
现在一想那时去老龙湾都有一种到了南方水乡的感觉,至今还让我留恋忘返。老龙湾分东西两个池塘,东池小一些,每到夏天荷叶是绿色的舞台,荷花是美丽的仙子。它们随风起舞,袅娜身姿笑颜可掬的左右摇摆。满池荷花连接西面大池的中间有一圆形芦苇岛,满岛都是芦苇犹如芦苇荡一般。
池里的小鱼游来游去,游到岸边清澈水中是那样可爱。
我们小时候就会把罐头瓶,用绳绑吊在树枝或竹杆上,里边放些花生饼当诱饵来诱鱼。有时里边也会进去大虾,当然进去的都是小鱼,钓鱼的快乐往往让我们忘记回家。
天上的白鹭围绕着老龙湾水面在天空飞来飞去,寻找要猎杀目标。眼看盘旋的它霎时会直冲水里,叼着鱼再飞向天空。野鸭带着小鸭仔时而警觉地撒然进入苇塘,倏尔又浮向水面。也有野鸭、鸳鸯成双在北池荷塘游向南池芦苇荡,它们窜来游去。风吹蒹葭、芙蓉摇曳碧水蓝天,池边泉水上涌连绵不断流向东西两池。忙碌的打鱼人,撑船东西两池来回往返穿梭撒网扑鱼。
岸上的抽水机,也在不停地向稻田里灌溉水田。我们光脚去稻田抓青蛙,用罐头瓶装蝌蚪。
我和小伙伴有时会去东池观荷花、采莲藕,会游泳的同伴也会到芦苇荡找野鸭蛋,回来时还给同伴带来蒲黄棒。时而也会去东南方,看县养鱼场的鱼在水池中翻滚游荡。回家时还忘不了找点菱角、地梨子带回家吃。热了就去南池洗澡,渴了就去西岸的水泉旁用手捧起或爬在哪里就喝。从地下冒出的泉水那才叫甜哪,比现在市场卖的任何一种矿泉水都有过之而不及。
我现在想起,假如当时的条件能象现在一样好,用那泉水煮上一壶龙井茶,那味道该是多么香、多么甜、多么美呀!
冬季老龙湾冰面更是忙的热火朝天,不是冬天捕鱼而是四邻的社员去那里拨泥(挖里边的淤泥)。昔日的生产队没有化肥,农家肥少不够用,为了增加地的肥力,人们便都到老龙湾拨泥。每天天不亮就去,壮老力们穿着用牛皮缝制的鸟拉鞋到冰上汆冰窟窿往外拨泥(捞泥,当地人叫拨泥),在拨泥长杆的大头,安装上金属刀形圈,圈后是牛皮兜,用三角架杠杆作用再把泥涝上来。一兜兜泥放在冰面上冻成块,然后装车拉到地里。这活只能早起干到上午十点多钟,下午天暖就冻不成泥块了,这样的活一直能干到年前。
我们那时用两块木板,在每块木板下,顺板固定两条金属条,上边用绳子绑在鞋上,一双冰鞋就做好了。然后用两根木棍,钉子钉在木棍的一头磨成尖,双手一撑就可以比赛滑冰。
想起老龙湾就会让我回想到过去快乐的童年。
大兴水利建设年代,在公社牵头下,把老龙湾水引到坨上浇地变成了现实。首先把水引到坨下,在那建了个大泵站,往坨上引水的铸铁管足有三四.十厘米粗。坨上梯形引水大渠宽五米多,深也有一米左右,长度有四五里地长,当时修渠可为轰轰烈烈、晨夕无辍,喊号、打夯,红旗招展,中午也不回家,由生产队统一做饭送到工地。
往往人们的想象是美好的,等渠修好后由于是沙土地水渗透快,等把大渠渗透不在渗水时,水还没有流到头就没有了,只能是离泵站近的地方灌溉一部分。
多年后我回老家时看到在原有大渠上改造成水泥板渠,这样流水快节省了水又节省了地。当时没有用水泥板做渠道,可能还是因为太穷或者是物资短缺的原因吧。
光阴荏苒土地成包到户,老龙湾的水也少了,现在的老龙湾早已干枯,这些就都成过去和历史了。
老龙湾是怎么形成的无从考证,它的神话传说倒是不少。
有网络传说是当年黄帝把蚩尤打败统一了华夏,从此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时有一老龙便把黄帝接到天宫,黄帝从此在天宫做了玉皇大帝。玉皇念老龙接驾有功,准许它可以天上人间自由巡行体察民情。
有一天老龙驾祥云刚到南天门,忽然看见天兵天将正在把私自下凡的织女掳往天庭。牛郎挑一副箩筐,前后各装一儿一女在后追赶。箩筐里孩子凄惨的哭喊爹娘,眼看牛郎就要追上织女之际,王母娘娘狠心的拔下头上玉簪,凭空划出了一条天河,硬生生把这对恩爱夫妻和一家骨肉阻隔在天河两岸。老龙眼看这对勤劳善良小夫妻隔河不能相聚心生怜悯,但是由于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水急浪高无法通过。牛郎织女被狠心的王母娘娘强行分开,老龙再也不忍心看着这边牛郎苦苦相望,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对岸那边的亲娘。他们妻离子散骨肉分离,它摇身一变化作一条彩虹桥,想让牛郎从桥上踏过天河。王母娘娘看老龙无视于她就勃然大怒,抽出斩龙剑就要砍下老龙首级。
玉皇大帝赶来急忙上前阻拦,王母娘娘不依,说织女私自下凡破坏天庭规矩,老龙为叛逆者撑腰是大逆不道。玉皇大帝说老龙接驾有功,决不可轻易处死,于是就把它贬下凡间悔罪。并抛出一条索龙绳,把老龙捆缚于老龙湾内的囚龙桩上(囚龙桩就是池中的芦苇岛)。老龙心地善良,看着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相望而不能相聚实在可怜,它的元神就邀集天下的喜鹊每年的七月初七到天河上搭桥,为这对可怜夫妻搭建一年一度的鹊桥会。每当遇有当地大旱之年,它的元神又会去恳求龙王为民降雨。老龙的到来,滦河和溯河从此不在泛滥,老百姓的年景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好,当地百姓为感激老龙也都自愿为它烧香上供。
老龙并不认为自己在成全牛郎织女一家团聚上有什么过错,即使被捆缚在囚龙桩上也没有悔过之意。
这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老龙欲到天庭和人间再看看,老龙舒展舒展蜷缩在一起的身躯,抬头露出水面,放眼观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摇头摆尾,舞爪腾身,用力飞到半空。但是绑缚它的索龙绳发挥了神力,无情地把它的躯体又拽回了囚龙桩。老龙一声长啸跌入湾水中,浑身疼痛的老龙忍不住猛烈痉挛,龙头龙爪抟土落在老龙湾的南面堆成了一个巨大土岗。老龙成就的土冈凸起,宛然一座土山。兀然屹立于老龙湾的南侧,站在土山之巅,北望燕山山脉、东有滦河、西南有溯河,正南有渤海,好一副人间美景。
从侧眺望老龙湾,相对三里远北面的芹菜山、菱角山脉恰似龙身、土山更象龙头,宛如一条起伏巨龙俯卧地上南眺渤海。成为一方形胜之地。此后300余亩老龙湾里渔船荡漾,泊中蒲苇繁茂,莲藕繁盛,鱼游虾戏。就是这样一处人间仙境,后来还引来了君临天下的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辽国萧太后的到来(这是后话)。
这就是老龙湾的美好传说。
老龙湾是怎么形成的无关紧要,在我的记忆中,老龙湾造福于当地百姓确是实实在在的。虽然现在它将尽枯竭,但它的四周乃至湾底都已种上了庄稼,老龙湾还在为当地百姓做着最后的奉献。我想现在可以这样来形容老龙湾: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龙湾是游子在家乡时嬉游玩乐的胜地,离乡背井数年,为弘扬家乡文化留住美好传说而作)(莲台寺待续)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吴凤存:黑龙江省绥化市人,六零年出生,七六年来东北,装修木工。现已退休,爱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