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灵感
文/愚公
什么是灵感?灵感就是厚积而薄发,就是感性和理性的重新塑造,就是人的思维和思想因瞬间冲出固化的局限而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飞跃。
灵感不是人人都会有,灵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道法自然,灵感从自然中来,生活是人本性的回归,灵感便从生活中来。还是举两个例子来说吧!比如当白雪落在悬挂在枝头的柿子上,有人看到了清凉,有人看到了美味,而作家的第一灵感首先是生活中的温暖和热烈,于是提笔写道:冬天的寒冷/将你环抱/冬天的洁白/将你拥吻/你虽然独处冰天雪地/却感觉到了火一样的热情。再比如:一排排大雁在落日的余晖中展翅翱翔,有人说这里的风景多好啊,有人说太阳落山了,大雁也归巢了。而诗人却这样写道:太阳拖着疲累的身躯/走了一天的路/带着几分不情愿/恋恋不舍告别了人间/飞雁也不甘落后/在夜幕来临之时/排着整齐的队伍/争分夺秒/奋勇向前。看,什么时灵感?能从大自然和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与众不同的感觉,这应该就是灵感之源吧。
灵感不是一般的感觉,灵感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被拔高了的感觉。同样是赏月,苏东坡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把月之阴晴圆缺与人之悲欢离合相融合,天人合一,写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样是乘舟夜游大江赤壁,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大江东去和月光如水,而是上升到“变”与“不变”的哲学理念,由此联想到人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局限性,发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感慨。这种把看到“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有感而引发衍生至知足常乐的境界,就是被拔高了的感觉,这种感觉,才是真正的灵感。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没有预约,没有通知,说不清在哪个时间,或者是哪个地方,自己的大脑瞬间会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思路清晰,写文章时文如泉涌,语言表达一气呵成,平时愚钝或不开窍的你一下子会突然变得灵光起来,仿佛有“借得才气知几许,挽弓换箭射天狼”的本事,恰似“变了少年,得了神通”,这个时候你应该值得庆幸,是你朝思暮想的灵感主动找上门来了。灵感之所以来找你,不是因为你有什么过人之处,也不是你和它私交有多么深厚,而是你平日里知识一点一滴的积累的结果,是你对曾经熟视无睹的现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于贪瞋痴的人,灵感是往往不愿与之结伴为伍的,即使有什么突发奇想,也只能是自己的错觉或私心杂念的滋生,与灵感没有任何交集。
只要你敬畏自然并对生活充满激情,无需刻意找寻,灵感就会源源不断而来。
【作者简介】李清令,笔名愚公,中共党员,会计师,高级审计师,大学本科学历,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业余爱好读书,愿用粗浅的文字填充自信的人生,作品偶见网络文学平台。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