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江南七篇(之五)
五、春光美
杨自坤
继续玩、去云南。
刘大哥说:他有个本家孙子在临沭一家企业驻云南的分厂工作。给他拜年时,邀请他去云南旅游…那不过是客套话:因为离家几千公里,又年龄大了,根本不可能去。
“小孩好哄、老头好请”他“老人家”当真了,这次真要去。
我们八号从长沙黄花机场登机,经过二个小时的飞行到达昆明长水机场。他孙子接到我们,开车八十公里来到晋宁县,入住金水湾花园酒店。
此地海拔1891米,临沭海拔274米。他说来此地已三年,白天可以,晚上睡觉时仍有点高原反应。
晚饭时问我们,去傣族菜馆好吗?我们很高兴,能品尝当地风味的饮食,不正是旅游的目的吗?他找了个临沭老乡作陪,气氛很好。
餐馆的布局一派傣族风格,优美动听的傣族歌曲令人陶醉…。傣族小姑娘服务热情,和湖南一样,菜肴以辛辣调料为主。据说南方多雨寒冷潮湿,雾霾瘴气重、辛辣食物可解除。可见当年诸葛亮征南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多么不容易!
其中有个菜,我发现里边有两个黑乎乎东西,我说:这不是毒品罂粟壳吗?在内地是严厉打击的!他们说无事。属于调味品,在此地合法他们常吃,我们也没在乎。我胃口不好吃的很少,刘大哥大快朵颐。返回酒店兴奋了、失眠了,我俩都腹部难受!折腾一夜…增加阅历有谈资了…正如天气预报广告词:关注天气,享受四季。
本计划来云南游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缅甸…他孙子讲:这附近就有滇池、郑和公园…等景点。客随主便听安排,次日早饭后我们二人去滇池。
春城很美。虽已到十一月,仍温暖如春,气温二十四、五度,早晚温差不大,遍地鲜花盛开。
滇池距酒店很近,我们步行一路欣赏美景,边走边聊一会就到了。
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南,湖面海拔1886米,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滇池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最宽约八公里,湖岸线150公里。滇池的平均水深5米,最深处可达11米,库容量约13亿立方米。湖边奇花异草、清澈的湖水、令人心旷神怡…。
刘大哥提议:咱们录像吧?我说好!刘大哥坐在湖边花丛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湖水荡漾、心花怒放…我边录像边解说:今天我带小刘(76岁)来到祖国的西南边陲滇池“高原明珠”游玩;明年小刘带小解(79岁刘大嫂姓解)夫妻双方来度蜜月…刘大哥开心无比笑出了眼泪…视频发回山东后刘大嫂子也欢乐开怀…这就是寻开心、找乐子…“人生就是一台戏”。
人往往是这样,当过上幸福生活时,总喜欢回忆逝去的苦难岁月…刘大哥每当回忆童年…等心酸往事不禁老泪纵横,这可能是老年的特点吧…我也是这样。所以二人在这无拘无束的外乡…都得意忘形了,放纵吧、欢呼吧!
他在总参服役二十多年,转业时才是个大尉(营级),战友们都是将、校级别了;退休时也没混上副科。但他知足常乐,记忆力惊人,千字文看了三天即能背下来,而且还可以倒背如流!我们文学班几十人,没有一个人能和他比。当年全国各地驻军的通讯密码,至今仍耳熟能详…。
我还不如他。很多同学、战友都地位显赫了…而我当了五年兵,复员时还是个兵;退休时连个副股也没混上。
五十多年前,我在部队服役时,有懂《易经》的战友给我算过命:“布衣”好…。
退休后我“恶补”社会知识。因为我是个“一根筋”的“书呆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欲出烦恼须无我,历尽艰辛好做人”不求升官发财,只求学会做人做事。
“人贵有自知之明”“牛副县长”说相声多好?!偏要当那个官,最后“丢了西瓜也丢了芝麻”;人家冯巩多有“自知之明”啊?!无独有偶:胡副省长当书法家多好?!偏要当那个官,把小命也弄丢了!到了刑场他还不服气:有人贪污受贿、吃喝嫖赌比我还多为什么没逮捕、判刑、枪毙?你不要攀比…你没有人家那个本事…谁叫你撞到枪口上了?!因为你不是当官的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啊!官当多大是大?钱挣多少是多?“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是饭充饥是衣遮体””安分守己、知足常乐、终身不辱。
说笑吵闹,争论不休、互不相让、气味相投。
第三天我们去昆明游览古城遗址、云南民族村,各种服饰,琳琅满目的物品…优美动听的音乐非洲鼓(小宝贝音乐)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因为在外面时间久了,改变了我在家的饮食习惯,晚上回来后我身体不舒服…刘大哥急得没法:杨老弟你为了我受罪了…我说:怪我身体不争气…与你无关、几天就好了;如果我这次不来,以后如何面对你们一家人?晚上八点多了,我说看看能买点蜂蜜吗?因为我晚上有喝蜂蜜的习惯,刘大哥没买到,舍脸问了前台服务员,人家给了两小袋她自己喝的蜂蜜。
刘大哥的孙子通知安排我们去丽江大理游览:明天早上七点,司机来酒店接接我们。刘大哥的孙子有事不能陪我们去,安排一非姓(老板的司机)小伙子开车带我们去。心里立刻发毛了!一夜忐忑不安!
二十多年前社会车辆少,每个单位顶多只有一辆车,有的甚至没有,更谈不上私家车了。司机就是二把手!有时可代一把手发号施令!如果你不听司机的话,他一不高兴,中途就把你扔了!为什么他敢有恃无恐?因为一把手干什么事司机都知道…当然司机也太累了。
阿弥陀佛…现在很多家庭都有车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
我对刘大哥说:明天咱也不吃免费的早餐了,因为七点半才开饭。我们当晚买了方便面,五点半起床洗刷,六点泡面吃,六点半退房在大厅等候,一切按当年部队的作风执行!刘大哥很困惑…我说:一切听我指挥!有此经验应感谢司机师傅多年的“严格培养管教”。
人离乡贱!再说云南属边境,在古代…。
旅游团都敢扔人,何况我们是独行?一旦我们表现不好,被他们给“失踪”了咋办?离家几千公里,到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
七点整司机师傅准时来到。他们是本地人,一对三十刚出头的年轻夫妇。男的叫非鑫(体重110公斤身高180公分)、但热情活泼,一幅憨态可掬的样子。主动帮我们提包,搀扶…;女的叫党蕾、漂亮俊美。昆明医学院毕业后,在医院干了几年厌倦,考取了晋宁县交通局,比从医轻松多了。俩人一双儿女,生活幸福甜美…这次跟老公休年假旅游。
我拿出名片,党蕾接过后,观看许久。经攀谈,她是独生女,对中医学很仰慕,也自学中医理论、信佛、言谈举止得体大方。刘大哥又善书画,逐渐对我们产生好感。
虚惊一场!原来定的七点是带我们去吃早餐的,我们说为不耽误时间提前吃过了…思想观念落伍了。
他们和我们讲了行程,直接去丽江古城,大概五百多公里,返程再看苍山洱海、大理。
一路风景如画,标准的南国风貌,优美动听的车载民族音乐…欢快地行驶在花丛中使人陶醉。
中午在民族餐馆用餐,下午五点到达丽江古城。小非说咱们住民族客栈吧,游客都不愿住酒店。
形态各异的客栈,被叶子花装点的像花轿一样美丽,造型设计优美别致,房间干净整洁,木制结构,散发着清纯的木香。在大厅旅客可一起喝茶聊天:风土人情、南腔北调、无拘无束、异乡的寂寞一扫而光。
他们一路上称呼我们爷爷、大爷、叔叔变换着叫,反正叫啥我们都答应。我们四人交流很融洽,小夫妇兼司机、导游、摄像、保镖…犹如一家人出游。
丽江古城夜景最美。他说咱们这次来太幸运了,以往晚上都下雨,今晚天气晴朗。灯火辉煌,纳西族、摩梭族、傣族…的青年男女在广场载歌载舞…我们大饱眼福、沉浸在梦幻中…流连忘返。
第二天早上小党说,咱们去吃过桥米线吧。来到米线店,小夫妇娴熟地给我们调味、盛米线、味道很美、回味无穷…平生第一次吃到这么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
饭后登玉龙雪山。购票时告知,六十岁以上不允许登山!我们说,你们去吧。他们夫妇坚持不去,陪我们一起游览…。
上午逛古城,下午看千古丽江情表演…刘大哥兴致勃勃加入了跳舞的队伍。因为五六十年代他在总参服役时,受苏联老大哥生活熏陶经常周末跳舞、动作优美娴熟…而我不行。
各自买了丽江鲜花饼,云南十八怪…各个店铺都可快递回家,晚上又住客栈。
第三天返程看洱海,乘船登普陀风情岛:导游介绍,对岸边就是杨丽萍,王菲等别墅群(一套几千万元),月亮门形状的是杨丽萍的。
一路上,看到房屋外墙都是白色的,小非介绍这是白族的建筑风格。
晚上入住大理,夜景很美,各民族店铺灯火辉煌,特产物品文山三七等云南地道药材应有尽有。很便宜,可谓货真价实!在内地是见不到的,而且态度很好。摩梭族姑娘带着自己手工织作的披肩,歌伴舞招揽顾客。我们每人都买了几件、很便宜、美观漂亮。
大理三月风光好,月光下的凤尾竹,五朵金花…等优美动听的民族歌曲此起彼伏。
次日登苍山。法国人建造的二级登山索道,直通三千米处。下索道后向上攀登,氧气逐渐稀薄了,每个人都五步一喘,十步一歇…脚踏台阶,扶着栏杆,几乎是爬着到了3966米的休息区。再向上有危险,不提倡攀登了。我们俩都成功到达、拍照留念。
七彩的云南,祖国万里好河山的缩景!难怪沙家浜郭建光唱:祖国的好河山寸土不让!岂容日寇逞凶狂!方志敏抱病在狱中写出《可爱的中国》并为之献身!
麻粟坡烈士陵园、威信扎西红军烈士陵园…中国远征军和日寇拼死搏斗、出兵云贵川、无人区悲鸣、激战在缅甸、母亲盼儿女、终老未见面…多少爱国将士为国捐躯…青山处处埋忠骨,魂归故里美名扬。
一朵朵鲜艳夺目的木棉花、杜鹃花、叶子花…火红、火红…都说是烈士的鲜血浇灌染红…真的!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他;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祖国…鲜花盛开的地方。
出来日久应该回家了。和刘大哥的孙子、非鑫、党蕾小夫妇倆依依不舍告别。愉快地结束了云南行程,留下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和幸福的回忆…。
孩子给我们订好了昆明飞南京的机票,去南京会见刘大哥的战友张亩忠。
2016年11月15日于昆明
参考资料:
歌曲《春光美》张德兰
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歌曲《大理三月风光好》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杨自坤:1952年生,笔名:沂河岸边,临沂市作协会员,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全球执业中医师联合会会员,杨九楼理事会荣誉会长。
1970年冬,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沭水诗社》发表作品:《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