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怀至深的湘岳
文/小象
一直以来,对湖南的感觉是五味杂陈:好山好水好地方,好的歹的共一筐。
你看,湖南出了个伟人毛泽东,谁不敬畏?湘西的剿匪,谁不深刻?湘军的骁勇,谁不知晓?湘妹子的火辣,谁敢无视?湘视的综艺,谁能不看?湖南人走四海时的抱团,谁又敢惹?……
所以,这些交织在一起的疑惑,我一直都想探究。
终于,我得到了这次机会。
什么时候去?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这是刚好一百年前即毛主席于1925年秋离开家乡,重游橘子洲头所作的《沁园春·长沙》诗句,吟着这些,想着他描绘的那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就颇有些激动。
为看伟人笔下长沙那迷人的秋景,我便选择了深秋时节。
11月底我到达长沙。
一到长沙,就被长沙的美所深深吸引。长沙作为现在国内热门旅游城市,是国家首批历史名城,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楚汉名城。吸睛之地,多如牛毛。
湘江和岳麓山,这一对灵动的湘岳山水,赋予了长沙的灵气。
湘江源于南部山地,一路向北奔流,注入洞庭湖,连接长江。孕育着山川,滋润着湘江两岸。妥妥的湖南人的母亲河。湘江把湖南打造出鱼米之乡,锦绣江南。使湘岳这块宝地人杰地灵,钟林毓秀。
难怪用“湘”字,代表湖南。
湘江流经长沙,穿城而过,清澈见底,水波荡漾,宛如一条翠绿的玉带缠绕在腰间,美不胜收。两岸繁花似锦,绿树如荫,江畔色彩斑斓,枫叶红的撩人,梧桐黄的灿烂,让人心醉神迷。
高楼鳞次栉比,现代与传统交相辉映。建筑特色鲜明,让人浮想联翩。美景、美食、美人,让人目不暇接。
长沙,无处不透露出繁华、浪漫、温馨和美丽。
听说, 长沙所有的景点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湘江中的橘子洲头和岳麓山,都是两个著名的5A级景区,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都是长沙的著名文化地标,都是游客必看必打卡的两个景点。
来不及细细品尝长沙的温柔与浪漫,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湘江江畔,踏上“中国第一洲”——橘子洲。
只见橘子洲这块江心洲,狭长而巨大,像一块镶嵌在湘江中流的绿色明珠,又像一艘航空母舰横立在长沙旁边的湘江之中。西瞻岳麓山,东临古城,连接着重要景点。
我怎么能不留下几张倩影纪念呢?
我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巨大的毛泽东主席青年时的雕塑,一种摄入心魄的敬畏油然而生。伟人的青年时期,就已孕育着巨大的改造世界的能量,为世代青年之楷模,我辈岂不学习效仿?
伟人就是伟人。
望着缓缓流淌的湘江,我浮想联翩。我想象着当年的青年毛主席,携百侣少年,风华正茂,风度翩翩,慢步缓行于这湘江之岸,却胸怀大志,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此巨手一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以天下事为己任那种豪情的气势和场景,我就激动万分。
游完橘子洲头,再登上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我有些小激动。这里可是中国的四大名山啊,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著称。
从南门一路直上,穿过东方红巨人广场,行不远处就到了岳麓书院。
要探究世界上最古老的书院,我颇有些紧张。据说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领略、要探究,不知我一下能够解读多少。它可是当今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制最完整、名师最多、培养人才最突出的地方啊。
到达岳麓书院大门,驻足仰望,门额“岳麓书院”四个大字赫然引人注目,据说是宋真宗真迹,我不由得多端详了一阵。
大门旁的一幅对联吸引了我:“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意思是说:“惟有楚国人才济济,但是这里最为旺盛”。我被这种告白所触动。我想楚国人,尤其是湖南人一定很自豪吧。
走至里面,前面悬挂的匾额再次吸引了我。上面刻有四个古朴苍劲的大字:“实事求是”。这可是毛主席定为的我们治国治党的法宝啊,原来从岳麓书院走出去的毛泽东主席,把这一校训移植到更高的境界了。
我徜徉在偌大的书院中,被书院中保存的大量古建筑和珍贵文物所震惊,这些都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我感叹这都是我们的国宝啊,我祈祷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好。
据说,岳麓书院孕育了许多文人,培养出来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南宋理学家朱熹、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清末维新派政治家谭嗣同,还有魏源、王先谦、杨树达、杨昌济、毛泽东等等,数不胜数。
为何这么牛?
这是我最想探究的。
继续深入到里面,了解到岳麓书院有独特的“三宝”给出了答案:
一是自由思辨的学风。讲堂上面的两把椅子。那可是公元1167年历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的场所。朱熹和张栻,辩论《中庸》三天三夜,惊动了整个文化界,开启了学派间交流互动,鼓励思辨的先河;
二是“实事求是”的校训,带来的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
三是古时就刻在书院墙壁上至今清晰可见的18条共108字的严格校规。
难怪,岳麓书院培养出那么多的人才。
真羡慕在岳麓书院求学的学子们。
走出岳麓书院 ,行至半山腰,来到了爱晚亭。
在爱晚亭稍作休憩,被亭子周围的红艳枫叶包裹,思维也被这秋景点燃。不由得吟起了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感觉无语言表。这里已经满山红遍,不愧是全国四大赏枫圣地之一。我被这缤纷的秋景迷醉。
联想到这里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又想象青年时期的毛主席曾在此亭读书,我的情趣一下大增。
登上顶部观景台,整个长沙城尽收眼底,美轮美奂。
谁能想象在抗战时期,这里曾经三次会战,决胜千里,整个长沙城曾经毁于一旦,到处都是断垣残壁?
感叹时间的疗伤,岁月的淹没。
登完岳麓山,颇有些惊诧。它海拔才300米,并不雄伟,为何却能享誉全球、闻名天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难道这里真有仙吗?
没有。
游完,我才知道:
这是一座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结合的名山。
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千年的文化积淀,这里有岳麓书院,有爱晚亭,这里有融中华文化精华儒、释、道为一体的古刹麓山寺、云麓宫等,这里有著名的湖南大学……
这里英灵汇聚浩气长虹。这里有“青山有幸埋忠骨,唯我岳麓葬国魂”昭告。名人和英雄墓葬众多。如有代表湘军军魂的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等等。
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岳麓山被称为“中国的脊梁”。
山中安葬的英灵,彰显出这座山的巍峨。
原来,这里有湘人的根,有湖南乃至国人的魂。
湘人英勇,不怕死。
难以想象,一个连死都不怕的民族,还有什么可怕的?
湘军为什么可以镇压太平天国?为什么可以在北伐战争中以“铁军”著称显立战功?为什么可以在抗日战争中的“长沙会战”中,惊天地泣鬼神,涨我中华民族志气?
答案不言而喻。
长沙归来,湘岳印象挥之不去。
逐以文记之。

作者简介:
小象(向春宇),粤港澳大湾区知名青年女作家;海归博士;中国散文网名家委员会副主席;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副秘书长;香港诗人联盟理事和编委;五洲华人诗刊编委;中国诗歌网注册诗人。国家非遗广东惠州首部原创渔歌剧《渔村里的故事》主创成员之一。著书有《小象诗集》、《小象评论集》、《小象话教育》等。有两百多首现代诗散文,小小说被海内外各大主流媒体及报刊刊发并屡获大奖。曾荣获“中国十佳诗人”、 “全国文艺先进工作者”、“中外诗歌散文先锋人物”、“香港诗人十佳新秀”、 “中日友好作家”“香港诗人十年创作成就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