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为何越来越淡了》
关 东 月
春节,曾经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具仪式感的节日,那浓郁的年味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温暖着人们的心灵。然而,如今许多人都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对年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过去,春节前的准备工作往往持续很长时间。人们会精心地准备各种年货,从自家制作的腊肉、香肠到手工制作的年糕、剪纸等。这些准备过程充满了乐趣,也是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忙碌,其乐融融。而现在,随着超市和电商的兴起,各种年货随时都能买到,虽然方便快捷,但却缺少了那份亲手筹备的期待和喜悦。忙碌的现代生活使得人们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到传统的春节筹备中,年味自然就被冲淡了。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是年味变淡的一个因素。过去,乡村和城镇的居住环境相对稳定,家族成员大多聚居在一起。春节是家族团聚的时刻,走亲访友十分方便。人们可以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拜年,欢声笑语回荡在街巷之间。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很多人远离家乡在城市中定居。城市里的居住空间相对独立,邻里关系相对淡漠。家族成员也分散在各地,难以像过去那样全员团聚。这种居住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使得春节期间那种浓厚的家族氛围难以营造,年味也就大打折扣。
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也削弱了年味。在传统的春节,娱乐活动相对有限,像放鞭炮、看舞龙舞狮、逛庙会等是人们主要的消遣方式。这些活动具有强烈的节日特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年味的重要体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娱乐选择变得极为丰富。互联网、电子游戏、电影等多种娱乐方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年轻人更倾向于在春节期间玩网络游戏或者看网络视频,而对传统的春节娱乐活动兴趣缺缺。放鞭炮也因为环保等原因在很多地方受到限制,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活动也逐渐被边缘化,这使得春节的传统特色和文化韵味不断减少。
消费主义的泛滥也影响了年味。现代社会,商家为了盈利,过度营销春节概念,将春节变成了一个消费狂欢节。人们在春节期间更多地关注购买昂贵的商品、去豪华的场所消费,而忽略了春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春节原本的意义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传承文化,而现在却在一定程度上被物质消费所掩盖。当人们把注意力都放在物质消费上时,就难以体会到春节真正的韵味,年味也就变得越来越淡。
年味越来越淡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重拾浓郁的年味,我们需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重新审视和传承春节的文化内涵,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回那份传统的温馨与喜悦,在城市化和多样化的娱乐消费中,保留住春节独特的文化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春节再次充满浓浓的年味,成为中华民族心中永远温暖的节日。
作者 关东月,吉林人,现居广东佛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学艺术》副总编,《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当代精英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诗刊,《春风》《蔘花》,《青年月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有多篇获奖作品被选编入《当代华语作家获奖文集》,《中国亲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精典小说,散文,诗歌集》等多部国家出版物文集。荣获全国首届东岳文学奖,第三届孔子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