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洱海源,礼佛鸡足山。
几次的苍山洱海之行,都因时间安排太紧而未能成行。因为疫情影响,不断沉积的向往之情使我朝思暮想,却不能自拔。今年的初春之旅,必须礼佛鸡足山。
在领略了洱源的世外田园风情后,我们沿高速经双廊,挖色前行不久,就下道进入通往灵山之朝圣之路。春绿,把跌宕起伏的山峦装饰得无比秀美,心跳,在和煦阳光的亲抚下时缓时急。当“洗心桥”由小至大呈现在眼前时,体会了旅行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洗尽铅华不染尘,沐手礼佛振精神。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高大的“灵山一会”牌坊上的楹联:“梵钟声彻三千界,鸡足名标第一山”,把鸡足山在佛教名山中的重要地位诠释得淋漓尽致。
佛教是两个路径传入我国的。神奇的是东南亚南传佛教北上时,在鸡足山戛然而止。而北传的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南下时,也在鸡足山扎根。灵山一会,汇集的不仅仅是文化的交融,更是思想碰撞后,形成合谐共生的妙香佛国。令人神往。
我们迫不及待地办驾车进山手续,向曲折萦纡的盘山公路上行。道路两旁,郁郁青青,在初春暖阳的照射下,神清气爽。不一会儿,祝圣寺到了,驻车于停车场,开启徒步至索道的登山之旅。
虽是平常,但却人流如织,往来上下之气场,在祝圣寺与索道站之间形成的动感,把幽深禅静凸显出来。因脚受伤和缺乏运动的缘故,静怡之间,虚云法师的“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浮现在脑海。无不对虚云高僧大德,三上鸡足山,历时15年,中兴摩诃迦叶道场的感人事迹,顶礼膜拜!
坐索道的轻松和下索道登顶的痛苦是终生难忘的。海拔 3000米好像是个分界点。没登几步,飘飘然的头和急促的心跳,再叠加左脚的伤,使我望顶兴叹。一坐下休息,攀登的大汗,就被凉风刮走,回索道下山,不停地在大脑闪念。迷茫中,看见凯旋而归的朝觐者充满了喜悦,眺望同行的身影越来越小,一闪而过的“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像一股神奇的力量注入全身,毫不回头地向山顶爬行。
当登上金顶寺的那一瞬间,高反没有了,呼吸自如了,心跳平和了。这样的奇异现象,只有十多年前在布达拉宫内瞻仰时发生过。当时问拉萨的友人,他们解释说是:殿堂奇珍异宝形成的磁场,与室内人互相作用的结果。难道金顶亦然吗?
油然而生的敬畏感再次涌上心头。转山转水仰佛塔,倾驻倾心思无涯。
我们在金顶寺流连忘返。当来到暏光台环顾四周时,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重山叠嶂中,连波层浪里,寺庙点缀的佛光若隐若现,是佛光普照?抑或见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