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颐和园:岁月凝萃的诗意画卷
作者/王洪伟(辽宁)
踏入颐和园的那一刻,寒风如轻纱般拂面,却丝毫不减我对这座皇家园林的热切探寻。
沿着砖石小径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昆明湖。冬日的昆明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银镜,湖水在寒冷的空气中静谧得没有一丝波澜。远处,十七孔桥横跨湖面,像是一条洁白的巨龙卧于碧波之上。桥身的十七个桥洞,在阳光的映照下,洞洞相连,光影交织,如梦如幻。走上十七孔桥,抚摸着桥栏上雕刻精美的石狮子,它们形态各异,或威风凛凛,或憨态可掬,每一只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从桥上俯瞰,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与岸边枯黄的草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独特的画面。
离开十七孔桥,信步来到长廊。这条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此时少了夏日的熙熙攘攘,显得格外清幽。廊内的彩画历经岁月洗礼,依然色彩鲜艳。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或是神话传说,或是历史典故,或是自然风光,让人目不暇接。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艺术的对话。每走一步,都是一处新的风景,每看一眼,都能感受到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无尽智慧。
绕过长廊,万寿山便矗立在眼前。山上的古松翠柏,在冬日里愈发显得苍劲挺拔,为略显萧瑟的山峦增添了一抹生机。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途中经过排云殿、佛香阁等古建筑。这些建筑气势恢宏,红墙黄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尽显皇家的威严与庄重。站在佛香阁前,俯瞰整个颐和园,昆明湖、十七孔桥、长廊等美景尽收眼底。冬日的颐和园,虽没有春日的繁花似锦,夏日的郁郁葱葱,却有着一种别样的宁静与深邃。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园内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颐和园的每一个角落,给这座古老的园林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带着满满的眷恋与不舍,缓缓走出颐和园的大门。这次冬游,让我看到了颐和园别样的美,它不仅是一座皇家园林,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记忆。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王洪伟,男,辽宁阜新人,中共党员,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国企干部,中国煤矿文联会员,中国煤矿文联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5月由著名表演艺术家齐芳朗诵的作品《相约春天》荣获辽宁省总工会“长子情怀.声动中国”职工抗“疫”云诵会活动“特等奖”;2023年2月在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成立40周年之际,被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推选为繁荣新时代全国煤矿文化艺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作品散见于《大连文学》、《辽宁文学》、《山石榴》、《枫叶诗刊》《文艺界》《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2024年8月荣获“鲁迅文学杯全国首届文学书画大赛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