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游崂山风景区
——我们在山东旅游(6)
文/刘玉伟
2024年10月,我们来到山东青岛,了了我几十年的夙愿,游崂山风景区也让我们一个个都很高兴。崂山风景区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文明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崂山又名劳山、牢山,东濒临黄海,南邻青岛市,距青岛市中心40公里,景区面积约为446平方公里。崂山自然景观形成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的建设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尤以道教文化为盛。作为道教名山之一,拥有众多道观,庙宇及石刻等文化遗产,如太清宫、上清宫等。崂山的地貌以其独特的花岗岩景观著称,这些景观包括了众多的山峰、峭壁和奇石。崂山的花岗岩以其耐腐蚀性著称,曾用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国南极长城站纪念碑的建设。
崂山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崂山十二景更是深入人心。这十二景的名称也很有诗意,有:太清水月、岩瀑潮音、龙泉喷雨、狮岭横云、棋盘仙弈、那罗延窟、巨峰旭照、蔚竹鸣泉、明霞散绮、云洞蟠松、华楼叠石、海峤仙墩等。我们几乎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想把这些景点都看一下更是不可能的。我们十个人下了景交车后,听说要上山就都摇头说,在下面看看,过过眼瘾就可以了。我们又换乘景交车,来到太清崂山游览区。
崂山太清游览区位于风景区的东南端,以著名的道观太清宫命名,简称太清游览区。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气候温润,植物品种繁多,古树名木葱郁苍劲,有“小江南”之称。崂山十二景中的明霞散绮、太清明月、海峤仙墩、龙泉喷雨都在太清游览区里。据《太清宫志》记载,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崂山道教开山始祖张廉夫在此处始建三官庵,唐天祐元年(904年),道士李哲玄与张道冲等人施建殿宇,在今太清宫三皇殿处建三皇庵,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道士刘若拙被敕封为“华盖真人”,奉敕回崂山建道院,后在此创立太清宫。金泰和八年(1208年),全真道掌教邱处机在崂山太清宫谈玄传道,使太清宫名声大噪。
我们先是在海边的石头堆上走走看看,那些石头有大有小,大部分都是圆形的,在阳光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还有许多游客在海边抓小蟹小虾,我们感到脚下的石块有点滑,就在那里拍了一些照片,就一起朝太清宫走去。
太清宫里的三清殿里主要奉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这三位天尊均为上古十二大仙,上古十二大仙是民间传说中的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神之帝君。元始天尊是主持天界之祖,又名“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又称上清大帝或灵宝道君,他也是太上老君,是开天辟地之祖,大家公认的道教之祖。这上古十二大仙里有的还是小说中的人物,如镇元子、须菩提祖师、陆压道君。鸿钧老祖则是演义出的角色。
西王母殿主要奉祀的是西王母,就是大家熟悉的王母娘娘。三皇殿里奉祀的是神农大帝、伏羲大帝、轩辕大帝。在关岳祠里,左边供奉的是关公的神位,右边供奉的是岳飞的神位。另外,三皇殿两侧还供奉有民间医学家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人的神位。
崂山太清宫里那座高50米的老子铜像,是世界上最大的老子铜像,老子铜像手姿独特,左手指天,右手指地,寓意着开天辟地。我们远远地望着老子的铜像,也都学着老子的样子留下一张张美照。欣赏老子铜像的雄伟壮观,深入感悟道家哲学的博大精深。三清殿院外石阶下有清泉一口,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名“神水泉”,为崂山名泉之一。里面有一棵龙头榆,树高18米,胸径1.5米,树令有1200年,因干枝虬曲如龙,故称“龙头榆”。相传为唐末道化普济真人李哲玄手植,故又名“唐榆”。在这棵古树的前边,有一组铜雕像,其中一个是孔子问道于老子的。我还站在他们身边拍了一张照片。
我们走出太清宫时,我又看了一眼那幅门联:“地是昆仑到头处/水从蓬岛拍天来”,我似乎明白了,历史上著名的道士张廉夫、李哲玄、刘若拙、邱处机、张三丰,还有著名作家蒲松龄等人为何要荟萃于此。“爱国爱教佐时理化/正信正行尊道贵德”也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做到的。
刘玉伟,2025年1月16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