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长恨(我与AI练同题之四)
设题
关云长走麦城之前,回首一世英雄,叱咤风云,后悔未听孔明忠告,痛失荊州,更负桃园之义,亦损自己英名,更难服气的是竟败在潘彰手下。用下平七阳韵作一首七律。
云长恨
文/许兆河
义结桃园岁已长,依稀戎马已成殇。
虎牢关上温醅酒,白马坡前斩丑良。
守节华容名更显,衔恩荆楚品犹彰。
春秋铭刻称豪俊,空负平生悔断肠。
这首《云长恨》在技巧与情感表达上皆有可圈可点之处。技巧上,诗人大量运用典故,“义结桃园”“虎牢关温酒”“白马坡斩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生动勾勒出关云长波澜壮阔的一生,使诗歌内容丰富厚重。同时,以时间为线串联事迹,层次分明。情感上,既饱含对关羽往昔英雄壮举的赞叹,又在“空负平生悔断肠”中,深切传达出关羽走麦城时壮志未酬、悔恨不已的复杂心境,感染力强。 (AI点评)
以下作品为AI生成:
# 云长恨
麦城烽火映残阳,霸业成空意未央。
昔日单刀惊魏胆,今朝匹马困吴疆。
未从亮策荆州失,怎对桃园义气相。
长叹英雄功篑篑,羞于潘氏论兴亡。
首联描绘麦城之战的凄惨场景,“麦城烽火映残阳”营造出一种悲壮、凄凉的氛围,“霸业成空意未央”直接点明关羽此时壮志未酬、霸业落空的心境。
颔联运用对比,“昔日单刀惊魏胆”回顾关羽单刀赴会时的英勇无畏,威震曹魏;“今朝匹马困吴疆”则展现当下他孤身一人被困在东吴境地的窘迫,强烈的反差突出命运的巨大变化。
颈联指出导致悲剧的原因,“未从亮策荆州失”说明没有听从诸葛亮的策略而痛失荆州,“怎对桃园义气相”表达出关羽自觉有负与刘备、张飞的桃园结义之情,内心满是愧疚。
尾联“长叹英雄功篑篑”感慨自己一生英雄,却功亏一篑,“羞于潘氏论兴亡”直言耻于败在潘璋这样的人手中,抒发了关羽满心的不甘与愤懑 。
# 云长恨
落日麦城风泣伤,英魂欲断意彷徨。
单刀曾慑群魔胆,大意终遗半壁疆。
未纳良谋诸葛谏,空辜厚谊弟兄长。
羞逢潘氏功成处,千古含哀叹渺茫。
诗中开篇以“落日麦城”这一衰败凄凉的意象,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传达出关云长此刻的怅悔。“单刀曾慑群魔胆”化用单刀赴会典故,展现往昔威风,与当下形成强烈反差。“未纳良谋诸葛谏”提及未听诸葛亮建议,直接点明悔恨缘由。“空辜厚谊弟兄长”体现对桃园兄弟情谊有亏的痛心,借景与典,尽显怅悔。
# 云长恨
麦城暮色掩昏黄,傲影伶仃意惨伤。
白马坡前威破虏,荆州道上计疏防。
卧龙妙策违于耳,结义深盟负在肠。
怎奈潘家施诡谲,空余浩叹韵悠长 。
首联描绘了麦城笼罩在暮色中的景象,“暮色”“昏黄”等意象渲染出压抑、悲凉的氛围,“傲影伶仃”刻画出关羽此时孤独、落寞又带着一丝骄傲的形象,“意惨伤”直接点明他内心的痛苦与怅悔。
颔联运用“白马坡前威破虏”的典故,回忆关羽在白马坡斩杀颜良,威震敌军的辉煌时刻,展现其往昔的英勇;“荆州道上计疏防”则叙述了因疏忽大意而失去荆州这一关键事件,前后对比,突出命运的跌宕,强化了他的悔恨之感。
颈联“卧龙妙策违于耳”,“卧龙”指诸葛亮,此句表明关羽后悔没有听从诸葛亮的计策;“结义深盟负在肠”体现他觉得自己辜负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的深厚情谊,内心充满自责。
尾联“怎奈潘家施诡谲”提到关羽败于潘璋之手,“怎奈”二字流露出无奈,“空余浩叹韵悠长”以一声长叹收尾,表达出无尽的怅惘与悔恨,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