谆谆教诲连线欧亚大陆
面面俱到美化艺术人生
——读《傅雷家书》有感
文/于长城
读完了《傅雷家书》之后,久久无法落笔,主要是心底上对于高知阶层无法理解他们的育儿经验。思考过后,我感觉还是写一写内心的感受,因为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虽然还是有大多数家庭不可能立马拿过来就可以用傅雷先生的育儿经验,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这本书所描述的其他的可以借鉴的育儿经验。尤其是现在的现实情况是我们的留守儿童比较多,这和傅聪先生只身去国外有异曲同工之效,可以互相借鉴着聊一下。
傅雷先生在音乐美术鉴赏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在翻译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在教育傅聪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这之后我又买了傅雷的《美术鉴赏二十讲》还没有开始阅读的计划,估计会在今年的6月份开始阅读。傅雷的作品带有半文言状态一开始读的时候需要反复地进行断句才能够阅读的顺畅一些。这和鲁迅先生的文笔和林语堂冰心张恨水的文笔差不许多,需要静心阅读,才能领会里面的精奥部分。
单说教育方面来说,傅雷先生本着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家风家训传统,要求一是做人,再就是爱国,还有就是骨气。在字里行间可以读出来夫妻对于孩子的做人经营方面关注较多,包括在待人接物方面也要符合流程。对于傅聪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改变国籍,傅雷夫妇表示出来的生气也不是空穴来风,再就是后来的文革时期的自杀也与孩子改变国籍有很大的关系。从爱国方面也是经常念叨的,尤其是对于国家的高度关注也是在字里行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工作方面也是这样,在自己经常工作12小时以上的情况下,要求孩子能够抽时间去乡下修养一段时间,及时调整心态等等要求。傅聪也是和他一样的工作热情,既有东方人的审美文化积淀也有西方文化的浸润影响。
其实,我们还是讲一个道理,也就是孩子受父母的影响较深,一个是对于音乐绘画的感知是遗传也是耳濡目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基因。傅雷夫妇在文化艺术方面的造诣很高,因此对于傅聪的指导是世界级的,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获得的。我们现在的教育面临的问题反而是很多一般的家庭在保证温饱的时候,不断地进取努力。我们的一些家庭为了生计而离开家乡寻觅养家糊口的资金,我们的很多农村的家庭都面临着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社会现状。
其实,我小时候就是半留守状态。那个时候,我的父亲因为在部队上学的开车,在私人那里觅得糊口的生计,我和母亲在家守着爷爷奶奶进行过活。生活的艰难我感受很深,主要是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我是半大小子,上地干活身体不是很健壮,只能硬撑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尤其是浇地的时候,晚上浇地不容易,水凉且容易跑水白天还要去上学,不能放弃学业,我也不可能放弃学业。
那时候有一个特别的观念,就是无论如何将来要跳出农村,即使再复读一年,也就是拼尽全力也要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那个时候,我喜欢读书。在读初中的时候我读完了西游记和万事不求人,在那个时候,我们能抽出时间来读书实在是太奢侈了。我于是挨了一顿胖揍。现在,我仍然喜欢读书。我带着孩子进行阅读,孩子读书不认真的时候我也会生气。都说现在的孩子们太卷了,作业太多了。
我认为阅读必须得在幼儿园着手准备,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带拼音的阅读,高年级段就开始进行大部头的阅读,包括初中的一些知识的阅读,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名著的反复阅读训练,高中有余力的时候进行优雅的阅读,为将来大学里进行选择性阅读做好准备。我的孩子做作业不需要陪伴,主要是得益于阅读的训练,因为阅读让他们的识字量很大,能够读通作业上的要求,很少有错误出现,因此,我们很轻松地教育孩子。其实,教育就是拼的家长的资本、学识和眼光。我们普通的家庭就应该有朴素的教育理念。
《傅雷家书》告诉我们要对孩子的教育终生负责,主要是小的时候打好基础,过程中不断打磨,成就孩子最好的一面。要想让孩子不卷,先要让孩子轻松,再就是进行降维打击。这个就是眼界的问题了,家长斤斤计较、鸡毛蒜皮、打架斗殴、偷鸡摸狗,孩子就不会听从家长的,就会有意识的进行叛逆,就会走一些家长的老路子,就会对自己的前途感觉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