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昆明市五华区军休中心第一党小组的苏金源同志,在去贵州旅游后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分8篇写出了思想性、可读性、文学性、史料性极强,读来沁人心脾的文稿,故推送在此,以飨各位战友。
作为一名军休干部党员,苏金源同志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古迹名胜的旅途中,不忘信念,不忘党恩,游出了军休干部的豪迈步伐、昂扬斗志,唱出了新时代欢歌!
贵州之旅(一)
老伴说: 全国各地走了不少,没有去过“云贵”相连的贵州,据说变化挺大的。
“十一”假期过后,通过联系旅行社旅行定制师安排,说走就走,开启了古稀老者10天的贵州之旅。
贵州旅游景点分散,相隔几百公里,崇山峻岭,道路崎岖,也是多年未去之因。如今各大景点均由高速公路连接,公路路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遂道一个连一个,桥梁一座接一座,连绵不断。我们坐车虽辛苦,但能够平坦通达,深切感受到修筑路桥建设者的艰辛与伟大。 行车高速路上,翠峰如簇,雨雾朦胧,举目远望前方,云烟悠悠飘浮,变幻无穷,一幅幅山水风光展现在眼前,顿时心悦,疲劳消散,陶醉于美丽的自然山水之中。这迷人的景色,纵有多彩的画笔,也难以描绘出来。 此行多彩贵州: 走进山水,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入村寨,去感受多元民族风情;走街串巷,去寻找地道贵州美食。
贵州之旅(二)
——爽爽的贵阳
贵阳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黔北丘陵山地南部,苗岭横延市境,岗阜起伏,坝地较少,森林覆盖率达46.5%,是中国著名的喀斯特城市。贵阳是贵州省的省会,贵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四季分明,湿度适宜,降水充沛,夏无酷暑,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称之为“爽爽的贵阳”。在贵阳,我们尽兴游览了著名的黔灵山和甲秀楼。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的黔灵公园,位于贵阳西北角。过去,黔灵山的存在阻挡了城市的扩张;如今,这座位于城中的山脉,却给当地人提供了一个晨练和吸氧的好去处。贵阳整座城市依附山体而建,平常走在老城区上下坡路时,你很难看到城市的轮廓。乘坐缆车登上城中央的黔灵山顶,眺望贵阳全景,这座绿色森林包围的城市里,一座座超现实的高楼建筑拔地而起,造就了贵阳的“钢铁森林”。在这里还可以与满山的弥猴亲密接触。要见知今天的贵阳,黔灵山值得一去。甲秀楼位于市区南明河畔。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当时巡抚江东之于此架石筑堤,拦截水流,在鳌矶石上建楼,取名甲秀,意为人才秀,甲天下。这座贵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从桥面至楼顶高20米;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的“涵碧亭”小巧玲珑,为整个景观增添了一份雅致。“甲秀”二字,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既表明此地风景冠绝黔中,又寄托着人们重文化兴教育的象征。史称,甲秀楼自建伊始,文风日盛,“科甲挺秀”,人才辈出,至清末,贵州共出三状元,一探花,700余进士,6000余举人。在所列700余进士中,贵阳进士就有310人,贵阳人引以为荣,自豪地说“一座甲秀楼,一座贵阳文明史”。
贵州之旅(三)
--雄伟浩大的黄果树瀑布
安顺有着贵州西南最灵秀的山河。巧夺天工的“喀斯特之手”在此划过,五彩斑斓的溶洞、声势浩大的瀑布群、蜿蜓曲折的溪流应运而生。特别是黄果树瀑布名气最大,包揽了大瀑布的雄伟,陡坡塘的宽阔,银链坠潭的风韵,不得不称得上“冠绝天下”。 陡坡塘瀑布在大瀑布的上游,这是黄果树景区内最宽阔的瀑布,垂直落差21米,而宽度却足足有高度的五倍之多。 天星桥面积大,风光独特,欣赏“水上石径”风光,神奇的“桥上桥上桥”、色彩斑斓的“天星洞”、如珍珠滑落的“银链坠潭瀑布”,是天星桥惊艳人心的地方。 黄果树大瀑布最负盛名,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高约80米的瀑布飞流直下,轰然坠入17米深的犀牛潭中,声如巨雷,山鸣谷应,气度恢弘,气象万千,激起的水汽在百米外皆可感受到,未见瀑布真貌就能听见起咆哮之声势。黄果树大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从前后左右、上下多角度观看的瀑布,其景观变幻无穷,因此成为世界名瀑中最美丽、最壮观的瀑布。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 此行是我第三次近观大瀑布,仍然震撼心魄,久久不忍离去。
贵州之旅(四)
——“超级盆景”小七孔
小七孔风景区位于荔波县西南部,有一座建于道光十五年的小七孔石桥,景区之名由此得之。小七孔在宽仅一公里、长不足十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令人们耳目常新,人称“超级盆景”。 小七孔桥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七孔古石桥,桥长40米,桥面宽4米,拱高4米,建于清道光15年,昔为沟通荔波至广西的重要桥梁。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古色古香的桥下是绿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两岸古木参天,巨大的虬枝沿着桥伸臂,宛如巨伞撑在桥上。此桥看似单簿,但几百年来它经过多次洪水冲击却泰然屹立,迄今完好无损,可见其建筑工艺的精妙。 走过小七孔桥,曲行百米即见拉雅瀑布。瀑宽10米,落差30米,逼近仰视,但见瀑首悬蓝天,旁缀白云,几疑天河自空而降。瀑势如山倒,吼声状雷,颇为壮观。瀑布腾空喷泻,横向坠落,同响水河纵向错落的68级瀑布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交叉瀑布群景观。瀑在路侧,人在瀑下,倍觉畅酣和亲切。瀑布溅喷的水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给游客以扑面凉爽和美的享受,可一洗征尘的暑热和劳乏,顿觉轻松和振奋。 68级瀑布群位于涵碧潭上游仅长1.6公里的狭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68级瀑布和跌水,如此众多而密集的瀑布、跌水,实属罕见。层层叠叠的瀑布,淙淙哗哗泻下,或倾珠撒玉,推雪拥云,或如匹练飘逸,似银河泻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千姿百态的瀑布跌水竞领风骚,争奇斗妍,构成风情万种的动态水景,令人目不暇接。沿河谷伴梯级瀑布而上,一路但见高山流水、绿树红花,但闻泉鸣瀑响、鸟啾虫吟,诗意盎然,美不胜收,遂为文人墨客们冠以“知音谷”的雅号。 瑶池(亦名水上森林),在长约300米的河谷里,丛生着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冲刷,河床里已没有了一粒泥沙,连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棱角而变得圆滑,这种“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生”的奇景,人见人叹。水上森林中,石上盘根错节,枝间古藤缠绕。游人手攀曳藤、足踏盘根,沿河穿行,踩瀑践浪,有惊无险而趣味无穷。 在小七孔景区,我们悠然自得地行走在林间栈道上,不仅沿途欣赏风景秀丽的“超级美景”,而且陶醉于空气清润的森林氧吧,感受着大自然的恬静与热情,一步一景,如痴如画,醉人心扉,甚感畅快愉悦!
贵州之旅(五)
——闻名遐迩的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部,雷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现有1432户6千多人,苗族人口占99.5%,故有“千户苗寨”之称,名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为完整的地方。西江苗族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3个儿子的后裔。几千年来,苗族经历了数次大迁徙,最终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之中,寻得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便是今天的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苗寨由8个自然村寨组成,寨内村村相连、户户紧靠;木质吊脚楼群依山而建,层层相叠,气势宏大,独具特色,民族风情浓郁,苗族文化多彩纷呈。这座“中国最美的苗寨”,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四面环山,白水河穿寨而过,七座风雨桥横跨于湖面之上沟通两岸。两边群山上是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每逢云雨天气,山中云雾环绕,宛若仙境,有着秀丽迷人的人文与自然风光。 我们走进古寨,如同进入一个迥然不同的世外桃源。吊脚楼、风雨桥、青石板贯通全寨;黑毛猪、苗王鱼、腊肉糯米饭,蒸腾的烟火气氤氲随处可见;当地民歌、情歌、酒礼歌、木鼓舞、铜鼓舞和芦笙舞构成西江歌舞的海洋;华贵耀眼的苗族银饰衣裳,造型古朴别致、纹理细密,身穿苗服旅拍者开心拍照留影。 夜晚降临,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是漫画中才有的动人场面,景色尤其迷人。我们在观景台、栈道上,获取俯瞰苗寨全景的最佳视角,拍摄下美丽的西江夜景,作为难忘的留念。 苗寨华灯照夜天,翠影青枝舞袖翩。 繁星点点银河落,璀璨人间胜仙境。
贵州之旅(六)
——“湘黔咽喉”镇远古城
镇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贵州东部“湘黔咽喉”之地。武陵山脉与苗岭山脉在此交汇,形成“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格局,北府城,南卫城,府卫相拱,远观颇似太极图。舞阳河蜿蜓穿城而过,并顺流通达800里洞庭,汇入长江。 镇远,因军事而兴商业再荟萃文化。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县起,至宋、元、明、清建州置府,直到民国废府改道的2000多年历史中,一直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滇楚锁钥”“水陆要冲”之称。历史上,为保证军需供给,采取以军惠商政策,使大批商人涌入镇远,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商贾辐辕,文教兴盛,名刹古寺、宫殿园林、戏楼会馆、码头驿道众多,一度成为军旗掩映下的繁华都市,明、清时期的“八大会馆”、“25个古码头”均有遗存,享有“西南大都会”美誉。 镇远“六牌十巷”古巷道中,民居建筑中最绝的就是“歪门斜道”了。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斜道”。住户老者说,这“歪”与“斜”遵从风水学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有“财不露白”之意。 我们在镇远参观了博物馆、纪念馆、八大会馆和古民居大院,游览了巍峨耸立的古楼阁、飞阁流丹的古建筑,登上画舫游观赏古城斑斓多彩的灯光夜景,品尝了著名的袁家老店豆腐等美食,回到那些朴实无华的街头巷尾,走进那些曲曲折折的幽幽小巷,穿越2000多年古城历史的时空之旅,充分领略到镇远古城历史和时代风貌。
贵州之旅(七)
——“军事要地”青岩古镇
贵阳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当初是为了军事防御而建造的。古镇内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包括寺庙、楼阁、民居等,展现了明清时期的风格。青岩古镇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著称,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具魅力小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 青岩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街巷用石铺砌,民居的石砌围墙、柜台、庭院都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古镇内的朝门、腰门、瓦屋面、重檐悬山等建筑元素,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此外,古镇内还有许多古迹,如牌坊、万寿宫、状元府、慈云寺等,这些建筑极具历史价值。古镇内有许多历史名人故居和革命历史遗址,如赵以炯的状元府、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周恩来之父周懋臣居住地等,为古镇增添了不少的历史文化内涵。 青岩古镇是贵阳有名的美食聚集地。我们品偿了未吃流涎、食不嵌齿的青岩猪蹄,宫延甜点糕粑稀饭,色泽嫩绿的米豆腐,鲜香酥脆的玫瑰糖等特色美食。游青岩古地,品青岩美食,成为此次贵州之旅的告别。
贵州之旅(八)
——闪耀光辉的遵义会议
10月22日,时逢长征胜利纪念日,我们专程来到贵州遵义。游览了遵义会议会址,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观看了“伟大转折”长征文化沉浸演出,朝拜了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时至2024年,深感长征出发至今已90周年,90载光阴虽已过去,遵义会议与红军长征精神依然熠熠生辉! 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国民党第25军第2师师长柏辉章私邸召开。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回答了红军在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的错误,改变了党中央的领导,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组织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此他把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终于让红军化险为夷,红色的火焰从西南燃向西北,最终燃向全中国。 这次会议事实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一部壮丽的史诗,遵义会议是这部史诗最为灿烂的篇章。此行来到遵义,我们重温伟大转折,叙说长征历史,感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温暖着砥砺前行中的心灵。是啊,“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伟大的长征和遵义会议,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努力奋斗的力量源泉。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虽然没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同样曲折而漫长,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
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跑出好成绩,这就是我们这辈人的历史责任。牢记初心,不忘来路,因此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再见,多彩的贵州!
作者简介:苏金源,纳西族,1952年3月生,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70年11月应征入伍,1972年7月入党,大学本科学历,参加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和收复老山作战,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受到嘉奖。
历任战士、文书、班长、排长、指导员,干事,团政治处主任,师保卫科科长,集团军政治部保卫处副处长、处长,师副政委,军分区副政委,大校军衔。
编辑:艾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