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特约顾问:张振林
顾问:清廉宇,李秀德,英姿飒爽,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渝香居士,阿莲,神剑大侠,太白金星,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英姿飒爽。热血兵团。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盼归
武汉:张维清
坐在枯木的门前,母亲,老花镜透过浑浊的目光
眼巴巴眺望,回家的那条乡路
村口,育着的忧郁和牵念,己长成一棵相思树
可苦了那些打磨生活的节气
只能用母亲生日定制的密码
取走母亲挂满的红豆
春去秋回,母亲的花发染成了一片芦苇
所剩无几,干涩的泪花,也枯萎了
从指缝里溜走的岁月,望断苍茫,遥遥无期
望着落叶背上空空的行囊,装满母亲的咛叮
坐上寒露的地铁,归根了
望着南燕,驮上小村的呢喃,回乡了
我的心滴落几许感慨和感叹
回屋,点着长烟管,边抽边想
圈圈烟雾,锁定了我的心思
立春
武汉:张维清
清风扫着残雪,泪水涟涟,湿了阳光的心
从立冬到立春,从冷到暖,花了半个世纪
小草,死而复生,感慨唐诗宋词那把犀刀
稚鸡,啄破春色,一声啼鸣,唱响春之歌
雨水充沛,来到人间,闻到泥土的芳香
仿佛闻到了扶起庄稼的农谚,散发金黄的味道
燕子盘旋,犁铧水响,种下布谷鸟的歌粒
蒲公英撑起一把花折伞,在亭边眺望
似乎遇见了丁香一样,结满愁怨的姑娘
梨花带泪,片片花瓣苦苦凋零,相思又赋予了谁
母亲
武汉:张维清
一粒叹息,落进母亲的黄昏
再也扶不起庄稼了
就像去年老己的秋天,再也扶不起农事和农谚了
曾经田地上母亲行走的背影,再也找不到母亲的忙碌了
关在家里的犁铧,锄头,也不能出征了
母亲扶起影子的那根拐杖,点破夕阳
生活在一壶陈年的老酒中
母亲坐在门前,眺望游子回家的路
满脸的皱纹,比屋后婆婆树上的根雕还多
深叭的旱烟,开出的烟花
瓣瓣锁定了我的乡愁
母亲打来电话,吐词不清,但反反复复
一肚子唠叨的话,像呑进脾胃里的秘密
直到有一天,老得嚼不动时光了
再也没有机会说出来
回家
武汉:张维清
昨晚的归心湿了我的泪花
日历越撕越薄,日子越走越紧,囊中羞涩
清点母亲的咛叮,盘点人生的冷暖
背上行囊,离开,沉重,亲切,蓦然回首
窄窄的车票,心里的粮仓,说不出酸楚的滋味
就像一张归途的船票,登上你的客船
仿佛那是故乡的云,母亲的呼唤
火车,把一个个驿站搬走或切割
小村,坟墓,大山……一晃而过,悄悄溜走
到村口去摘母亲,相思树上的牵念
父亲望断烟云的眺望
一只扑面而来的黄狗,把我领回了家
跟母亲修剪指甲,梳理蓬乱的花发
摸着粗糙的手,宛如摸到了一亩三分地
跟父亲揉揉肩,锤锤背,胡须里抖落人生春秋的故事
小院沸腾了,大哥,二嫂,三妹……
各自端出酸甜苦辣,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曾经和过往,如纺车纺出的花线,悠长,细绵
炊烟袅袅,家里味道别上心头
磨刀石
武汉:张维清
一张古铜色,佝偻的背影
像块磨刀石,勾出了父亲的坚毅和敦厚
挂着水桶,骑着叹息的自行车,走村串户
磨响了吆喝,迟钝和春秋
磨刀石,藏起光,藏着父亲一颗柔软的心
父亲刨出的寒光,像火柴尘儿的鸟嘴,擦亮了生活
磨刀石,我把它看成父亲死后的半个坟墓
又把它看成无字山,读成父亲一根顶天立地的骨头
家里的镰刀,锄头,老了。宛如迟暮的母亲,怀念父亲,眺望那条山路
石头也老了,哭着,哭成父亲一滴辛酸的泪
父亲还活着,活在那块石头里
活在我碎心石里
浮现眼前,被岁月锤弯的驼背
迎合着越陷越深的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