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人文素养。“三标课堂” 结合限时测评、高快演讲等创新教学形式,能有效推动考评一体化进程,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三标课堂” 与相关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1、精准设置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师深入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明确不同历史时期的核心知识点与能力要求。例如,在教授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时,依据课程标准确定知识目标为学生掌握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完善、贞观之治等;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分析隋唐繁荣原因及影响的能力;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感受隋唐时期的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
结合学生实际: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对目标进行分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其进行拓展性探究,如探究隋唐文化繁荣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多途径达成目标
个体、对子、小组合作学习:以 “美国南北战争” 为例,个体、对子先学,不会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矛盾焦点等问题。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查阅资料,有的负责整理观点,通过交流碰撞,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如在学习 “赤壁之战” 时,让学生扮演诸葛亮、周瑜等角色,模拟他们在战争前的决策过程。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历史人物的智慧与谋略,更深刻地理解战争的背景与过程。
3、及时反馈目标
课堂提问与互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在讲解 “工业革命” 后,提问学生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理解,强化正确认知。
限时测评:每节课预留 5 - 10 分钟进行限时测评,题目围绕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设置,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如学习 “古代亚非文明” 后,设置关于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等相关题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快速读答案,对子互换并签名赋分,纠错。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4、高快演讲助力学习与考评
个体展示与交流: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高快演讲,分享自己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独特见解。例如,学习 “秦始皇” 后,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眼中秦始皇的功与过。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让教师从学生的演讲内容中了解其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思维方式。
互帮互助解决问题:当个体在学习或演讲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采用 “个体不会对子教,对子不会小组教,小组不会全班教,全班不会老师教” 的方式。如在准备 “文艺复兴” 主题演讲时,学生若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理解不透彻,先与同桌交流探讨;若仍无法解决,再在小组内共同研究;若小组也无法给出满意答案,全班一起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指导。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实践效果与反思
1、实践效果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考评形式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高快演讲等活动,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
知识掌握更牢固:“三标课堂” 的目标导向以及及时的反馈测评,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限时测评让学生养成了快速思考和准确答题的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
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在小组合作、演讲等活动中,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升了对历史学科的综合素养。
2、反思
时间把控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小组讨论或高快演讲时间过长,导致限时测评时间紧张。后续需要更加合理地规划课堂时间,确保各个环节顺利完成。
学生差异关注:虽然进行了分层目标设置,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 “三标课堂” 及限时测评、高快演讲等策略进行考评一体化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精准设置目标、有效达成目标、及时反馈目标以及充分发挥高快演讲和互帮互助教学模式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提升了历史教学质量。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李英岐(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