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语文教学领域,深入践行学考评一体化理念,能极大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以下是结合相关理念,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思路。
一、明确且精准的学习目标设定
紧扣课程标准:深入剖析语文课程标准,梳理出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要点。比如在初中记叙文阅读单元,明确学生需掌握记叙文六要素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概括、主题思想的提炼等目标。
兼顾个体差异:考量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与兴趣爱好,制定分层目标。对于基础稍弱的学生,侧重字词积累、语句通顺表达等基础目标;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引导其进行文本深度解读,如分析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探究文章的文化内涵等拓展性目标。
二、丰富多元的考核形式构建
1.课堂即时考核:
口头提问:在讲解古诗词时,随机提问学生对诗词中字词含义、诗句意境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即时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
快速书写: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在3 - 5分钟内写一段简短的观点阐述,考查其文字组织与书写速度。
2.作业阶段性考核:
常规书面作业:布置字词抄写、阅读理解练习、写作任务等。针对写作,除命题作文,还可布置续写、改写等形式,锻炼学生不同的写作能力。
特色实践作业:例如学习完某部经典文学作品后,让学生制作手抄报,内容涵盖作品介绍、人物分析、个人感悟等;或编排小型课本剧,从剧本编写到表演,全方位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
3.综合测评考核:
单元测试:包含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板块,全面考查学生对一个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期末测评:增加听力测试部分,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听力理解;同时,写作部分要求学生能结合现实生活,展现深度思考与创新思维。
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搭建
1.制定详细评价量规:
写作评价:从立意深刻性、结构完整性、语言流畅性与文采性、书写规范性等维度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每个维度划分不同等级,对应明确分值。
阅读评价:根据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准确性、答题思路的清晰性、对阅读技巧运用的熟练程度等进行评价。
2.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教师评价:在给出成绩的同时,详细批注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本次作文立意新颖,但段落衔接不够自然,可在段首增加过渡语”。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照评价量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填写自我评价表,总结收获与需要提升的地方。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相互批改作文、讨论阅读答案,在交流中学习他人长处,发现自身问题。
3.注重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态度与进步情况等,将其纳入学期综合评价。例如,某位学生虽然考试成绩波动较大,但课堂发言积极且质量高,作业完成认真且不断进步,在综合评价中会给予适当加分。
四、应对挑战的有效措施
1.资源整合:
加强校内协作: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解决线上教学资源与语文教学内容的适配问题,如优化在线阅读平台的使用体验;与其他语文教师共享教学课件、试题库,共同筛选优质资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免费且优质的教育资源网站,获取丰富的教学素材、示范课视频等,充实语文教学资源库。
2.减轻教师负担:
合理规划时间:制定每周教学日程表,为设计考核内容、批改作业、评价学生预留专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集中一个时间段批改某一类作业,避免分散精力。
借助工具辅助:运用智能批改软件对客观题作业进行快速批改;利用学习管理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与成绩,方便进行数据分析与综合评价。
作者:王佩佩(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