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来,我们围绕“学习者中心、知识中心、评价中心、共同体中心”四个中心环境理论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从评价中心环境观点出发,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一体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评价中心环境理论的核心观点
(1)评价贯穿教学全程:评价不仅是教学的终点,更是教学的起点和过程。评价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活动的开展到教学效果的检测,评价都应如影随形,为教学提供持续的反馈和指导。
(2) 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增强其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同时也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
(3)评价方式多样化:不仅依赖传统的纸笔测试,我们还结合观察、讨论、作品展示、项目报告等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思维发展等。
(4)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教师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则根据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从而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提升。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1)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
明确理念:学科育人——“为什么教”(立德树人)。
把握内容:文本解读——“教/学什么”(教学任务)。
分析学情:学习起点——“谁在学”(总体表现为:学生对所学内容,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以及潜在不足)。
制定目标:期待表现——“学到什么程度”(围绕主题,基于任务,明确学生在学科、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
选择方法:活动实践观——“如何教/学”(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促进目标达成)。
评价结果:实际表现——“如何评/学会了什么”(教学中评价学生表现,根据目标达成,发现问题、给出反馈,做出调整)。
(2)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与调整:
即时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即时评价的结果,教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增加练习环节、变换教学方式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学生可以填写自我评价表(学习任务单),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运用情况、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思。
反思与改进: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明确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4)终结性评价与教学改进:
终结性评价: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进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终结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学改进:教师根据终结性评价结果,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同时,教师将终结性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三、教学评一体化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1)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评一体化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教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主体,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增强师生互动: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深入。教师通过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与教师和同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4)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评价方法,反思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作者简介
陈明,四川人,从事教育工作40年,一直做教育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