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 口吐如莲
文/银露梅
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洁,高雅和美好。口吐如莲,就是将言语比作莲花,意味着言辞应该像莲花一样清新、美丽,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学会好好说话,是人生最大的善良,也是一生最好的修为。
换位思考,心通则路通。
记得上世纪有一年春节,有两个堂弟来家里给婆婆拜年。我招呼大家坐定后,倒了茶水,就去厨房准备饭菜。兄弟俩在婆婆和我先生的陪同下,喝茶聊天。
过了一会,我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很大,忙放下手里的活,到客厅去看个究竟。当时,正是企业改制的时候。同来的一个堂弟下岗了,另一个堂弟是名教师。
下岗堂弟有许多埋怨。
老师堂弟则说:企业改制是国家的大方针,我们都应该理解。
兄弟俩顿时吵了起来。
一个说:你饱汉不知饿汉饥。另一个说:做人应该有胸襟。
我和先生好言相劝,他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
婆婆站起来说:你们别吵了,听我说。你们这个就是什么阶级说什么话。
婆婆的话,触动了我的心灵。她老人家说的太经典了。由于人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不同,认知也就不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设身处地,方知人心冷暖。换位思考,才懂真情永恒。
的确,人家明天也许就没米下锅了,你不帮助也罢,连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还在那里夸夸其谈,搁谁心里都不痛快。
后来,下岗的堂弟开了个馍馍铺,日子一点点好起来了。可是兄弟俩的感情,从那以后就淡了,除非婚丧嫁娶,再无来往。
人生在世,总有一缕薄凉,寒了心意。总有一缕温馨,暖了心房。
邻居家女儿小芸,常受她老公家暴。小芸爸爸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在家。家里没个男人,遇到这种事情,母女俩六神无主。
有一天,小芸和她老公直接闹到娘家。她母亲怕小芸吃亏,就给小芸叔叔打电话,求他过来帮帮她们母女。
小芸老公听说叔叔要来,二话不说,就走了。
谁知道,小芸叔叔一来,就说:“我不能听你一面之词就给你撑腰,我还要听听人家怎么说。”
小芸一听,生气了:“你不是法官,你是我叔叔,是我至亲至爱的家人。你走,从今往后,我的事不用你管。”
小芸叔叔也生气了:“你放心,他打死你了,我们会给你讨个说法。”
“他打死我了,还用你去讨说法吗?”
叔侄俩你一言,我一句,说的都是伤人的话。
从那以后,小芸老公更加肆无忌惮,小芸不敢回家,只好在娘家住下了。
小芸老公隔三差五,打上门来,没办法,娘俩只好报警。
警察来了,小芸老公就跑了。警察走了,他又来闹,如此反复多次。
有一次,有个警察,看小芸母女俩可怜,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小芸。说下次直接把电话打给他,省去了出警派人的时间。
小芸在接过写电话的纸条时,手在颤抖,嘴唇也在颤抖。看得出,这一刻,她被感动了,是这一缕温馨,暖了她的心房。
学会倾听,是对别人最大的尊重。
很多时候,很多场所,对于一件事情,当事人还没说完,如果就急着发表议论,这样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福从口入,祸从口出。生活中常常由于说错话,给自己招来祸端的事,比比皆是。所以,做人要谦和,要善于掩藏自己的锋芒,别让嘴巴,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
沟通是人际关系的桥梁,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
很多家庭,日子明明过得很好,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但还是经常吵吵闹闹。究其原因,就是不懂得沟通。
年轻的父母亲,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有时候过于简单粗暴,很少认真听孩子的诉求。有时候甚至把外面的负面情绪带回家,发泄在孩子身上。
孩子不是父母宣泄情绪的出口,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感受、需求和权利。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品,而是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的人。
作为成年人,父母有责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不仅有助于维护亲子关系的和谐,也是对孩子情感健康成长的负责。
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能把握好自己说话的度,不伤人,不伤己,推心置腹。
人的言论,承载着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花开成诗,雨落为念,愿我们心怀希望,向暖而行。把规范言论,当作一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