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评一体化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课程层面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评价的考试的一致性;一是教学层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评价一致性。三是活动层面:某个项目、任务设计时的教的活动、学的活动、评的活动一致性。
教学评一体化迭代升级有三个版本:1.0版的双基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2.0版是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评一体化;3.0版是大概念统领、学程整合、追求学科素养素养达成的教学评一体化。
要落实教学评一体化,需要追求逆向的教学设计。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结果一一设计教学目标;第二阶段,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收集的证据既包含传统的测验和考试,表现新任务和项目,观察和对话,也包括不同时间内的学生自我评估第三阶段,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教学评一体化存在的共问题是:结果性评价试题与学习目标不匹配;教学内容随意偏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不照应。
教学评价的本质是达成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评价。不仅仅是技能、概念理解的低阶目标评价,更要对迁移、创新综合应用的高阶目标的评价。
教学评价为分为对教学目的达成指标评价,即目标前置性评价;对教学活动、任务完成的过程性评价也叫嵌入式评价;对教学效果检测即成功指标的结果性评价。
嵌入式评价就是环节同步评价(过程评价、子任务评价过程性的嵌入式评价方法不能单一,不仅仅是考试;还包括如提问、观察、对话、展示、自我反思等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要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如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在合作学习学生交互反馈时,其余学生点评要对照目标、依据量表进行有标准的针对性评价。
教学评价工具要从量表走向量规。只有评价指标的叫量表,有评价指标与每项达标指标解释说明的叫量规。量规是用来评估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体系,包含一组清晰、连贯的标准,以及这组标准下各层级的表现质量描述。如何制定量规?选择评估标准;划分层级;对每一个评估标准下的每一层级进行描述。量规的描述性可以给子学生及时而准确的反馈,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以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师可以事先将量规发给学生以指导他们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考试后结合量规进行反思、总结。
关注客观性试题评分标准变化,当前有二种思路,一种是先确定基本标准,依据超出标准、未达到成功标准来增减分值。一种是彼格斯的S0L0分类法,依据学生回答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构层级来给分。有具体量表对评分进行科学说明。

作者简介
王红顺,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首届十大教育新闻人物,中国教师报特聘课改专家,出任多个区域、民办学校发展顾问,现任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郑州晨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学术研究领域:学校管理、课堂改革、学校文化。著有《学校管理的N个创意》、《学校管理创意策划60例》、合著有《给民办学校的N个建议》,先后受邀在北京、广东、江苏、海南等十八个省市讲学上百场。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