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随想
文/时培仑
17年前,也是一个寒冷的日子,儿子出生了,二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这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是生活中心的改变。一家人对孩子视若珍宝,百般呵护,对孩子的未来充满希冀和憧憬。
时节不居,岁月如流。17年,见证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有过许多幸福、快乐、成长和希望。在臂弯里入睡,在淘气堡里流连,在商店门口的喜羊羊上咿呀,在学校门口等待放学的每一次守候。孩子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多少希望?不知何时,乖巧可爱、聪明伶俐的孩子变得叛逆、任性,父慈子爱、温馨和睦的家庭经常出现呵斥、争吵,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变的疏离、冷落,取而代之的是无可奈何的暴躁和恨铁不成钢的焦虑。
和许多家庭一样,学习成绩和沉迷手机是横亘在亲子关系上的两大难题,由此引发了种种矛盾,蚕食着亲子关系。就在早饭时,微信群里发了期末考试成绩,孩子的成绩刷新了历史新低,我和妻子相视苦笑。中午时,妻子打电话说,今天是儿子生日,商量该怎么过,我心想成绩都考成啥样了,还过什么生日?幸亏没说出口。
有很多时候,人就象手电筒,能照亮别人,却看不见自己。原以为人到中年,经历了一些世事,能够管好自己的情绪,但遇到孩子不听话,情绪就像脱缰野马,喷薄而出。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情绪化输出的效果越来越差,亲子关系也变的疏离。从周围人的交流中感到,如何与孩子和睦相处?如何高效陪伴孩子学习生活?可能不仅是我们家的问题,也是这个时代许多家庭面临的难题。
站在今天,回望17年前,孩子来到身边时,我们的种种希冀和憧憬里,没有对孩子成绩的焦虑,也没有对孩子的苛责,那时的我们充满对孩子的爱与希望。17年,是我们把孩子养成了我们讨厌的样子?还是我们的心态在现实的裹胁中背离了当初的希望?
非洲有句谚语说:"培养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的帮助和支持"。网络信息时代,孩子接触的信息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界限,千里之外的一件事情,瞬息之间就会通过网络传播到孩子面前。多维复杂的网络,犹如时代洪流,铺天盖地,避无可避。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无差别的呈现在心智未开的孩子面前。福兮?祸兮?
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对于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是如此。不良信息的影响,升学教育的内卷,网络世界的诱惑,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又像一份时代的考卷,考验着家庭的智慧、教育的良心、社会的风气、道德的底线。
人生有无数的偶然性,我们对人生所有的规划与努力,往往都抵不过时代洪流一次不容分说的安排。那么我们苛责孩子成绩的意义何在?回望初心,爱是我们对孩子不变的承诺。坚守初心,给孩子以耐心,以爱的力量帮助孩子对冲网络时代的暴风骤雨。在这个人人焦虑、任务过载、压力山大的时代,让家庭充满欢乐,充满温暖,充满爱与被爱,或许才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有人说当今教育的本质是淘汰、是选拔。其实我们不必强求孩子和别人比成绩,不必焦虑孩子的未来,很多时候情况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遭。成绩好就报效国家,成绩差就承欢膝下。也许情绪对了,一切都对了。
如果说生命是一树花开,与其执着于成为世人眼中优秀的个体,不如用心去感受生命中的百转千回、一咏三叹;与其为了成绩与孩子歇斯底里,不如让他们在家庭的爱与滋养中成长壮大。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学霸,不是每个人都能考入名校,正因为不完美,反而独一无二,正因为千差万别,世界才多姿多彩。套用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里的话:我们生而为人,不是为了成为世人眼中完美的个体,而是要在这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
既然,人生是一张单程票,就让我们且行且歌,带着眼前的小确幸,去找寻诗和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