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教学评”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也与纳税人的每一分投入息息相关。毕竟,教育资金源自纳税人,如何让这些投入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避免资源浪费,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从教学实际来看,传统的“教学评”存在诸多弊病。在教学方面,部分教师仍秉持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单一,以满堂灌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体差异。比如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自顾自地讲解知识,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吸收,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隐性浪费,因为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高质量教育服务,投入的教育资金未能转化为有效的学习成果。
在评价环节,问题同样突出。当前的评价体系过于侧重考试成绩,评价方式单一、片面。一张试卷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教师的评价也多以学生成绩为主要依据,忽略了教师在教学创新、学生个性化指导等方面的努力。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无法准确反馈教学的真实情况,不能为教学改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得教育投入无法在正确的方向上发挥作用。
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评”,让纳税人的钱花得值呢?
在教学上,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综合运用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授科学课程时,可以设计一个“校园生态环境调查”项目,学生们需要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实践中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让教育投入在学生能力提升上得到体现。
评价体系的改革也刻不容缓。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除了考试成绩,还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纳入评价范围。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作品、反思报告等,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对于教师的评价,要综合考量教学过程、教学成果、教学创新等多方面。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对于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肯定。这样的评价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教学的全貌,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
此外,教学与评价应紧密结合,形成良性循环。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教师根据评价信息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努力方向。例如,教师在批改作业后,不仅要给出成绩,还要详细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并针对普遍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通过这种方式,让教学不断优化,提高教育质量,让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都能转化为学生成长和教育发展的动力。
“教学评”关乎教育质量,更关乎纳税人的权益。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优化“教学评”体系,让教学更高效、评价更科学,才能让纳税人的投入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报,真正推动教育事业朝着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
作者简介
郭丽,孟子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原平市上封学校校长,山西大学行政管理本科学历,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学历,山西省中小学一级教师,多次荣获“忻州市优秀班主任” “忻州市优秀教师” “原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原平市模范教师”等称号。从教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工作法宝:爱心、耐心、细心。教育格言:追求幸福的教育,感受教育的幸福。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