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献词
——写给老年大学文学班学员
刘兰玲
世间万象,无非过往的周而复始。除旧更新,用一个“2025”的代码将我们带进了新的一年。
在今天这个碎片化、快消品盛行的年代,文学是奢侈的,我们早已习惯了用声像代替文字,用繁复代替单一,用具象代替想象。而我们老年大学文学创作班却选择了阅读与写作。我们走在老年人的前沿,依然热爱生活,觉得明天充满希望和光明,在有限的生命长度中努力拓展生命的厚度和宽度。
我们不要等风暖,不要等花开,赠时光清欢,安然于寻常烟火里平淡,不内耗,不纠结,不妨碍别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学。晚清名臣曾国藩曾说: “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在快乐的学习中,让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
走到人生的黄昏,我们看到很多真相,时间能渡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风风雨雨走过来,于今的我们仍然需要积蓄力量,哪怕是裂缝里透出的光,我们也要抓住,然后生出向阳而生的力量。
现在的日子就像溪流,不会有波澜壮阔,却有静水涓涓细流。我们不再盲目与他人比较,我们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看中的东西。生活不是我们活着的日子,而是我们爱着的日子。如果没有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我们有老年大学,一本书,一个课室,一群文学爱好者。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让生命温暖而丰盈。
此去经年,愿文学的光芒带给我们温暖与力量。愿我们的余生真诚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刘兰玲简介:
笔名虫二,毕业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曾就职《信息时报》责任编辑,记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岭南微文学传媒编委、广东岭南诗社社员、印尼《千岛日报》中华文化专版编委。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老干部(老年)大学《文学创作与赏析》班教师。
由星岛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诗集《听风吹雨》。诗歌《一座丰碑》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二等奖;《紫金之歌》获得首届“永安杯″诗歌大赛优秀奖;《月圆之夜 隆平与稻花》获“家国情怀”诗歌大赛优秀奖;“写给广州的诗”诗词大赛《扶胥之口》获优秀奖。
代表作有长诗、组诗《黄木之湾》、《苍穹下的洱海》、《德庆印象》。
《山里的村庄》、《荷塘的蜻蜓》、《光阴怎能老去》等多首诗作入选《南方优秀诗选》。
作品发表于《中国诗歌网》、《今日头条》、《广州头条》、《北京头条》、《侨星》杂志、印尼《千岛日报》,美国纽约《综合新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