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月的阳光
文/程联恒
是村野小孩燃放的鞭炮声惊醒了腊月?是越来越浓烈的年味引诱了阳光?时光悠悠,转眼腊月,新故交接,幸得阳光助兴,所有与腊月有关的风情和习俗,都在一夜之间显得无比兴奋。
古人把岁终祭祀祖先、祭拜众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的祭奠仪式称为“腊”。释迦牟尼历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人们以喝腊八粥纪念他所受的苦难,从那时起,腊月,就成了一段让人无限渴望又心生胆怯的时光。“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神,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接玉皇,直到“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是一场亘古的承上启下,是一场永恒的辞旧迎新。
原本草木凋零、冰封雪盖的隆冬,因为阳光普照,万物呈现出一派生机。时值腊月,利益于晴好的天气和柔情的阳光,心情也跟着晴朗起来。四野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挂着外地牌照的小汽车尾随腊月而来,陆陆续续涌入了村口;混杂了南腔北调的方言被阳光熏染,呼娃带崽叫爹喊娘的嗓音恰如往昔牧歌悦耳动听;等待了一整年的老屋啊,炊烟渐次升起,在腊月的阳光下依依袅袅,让人倍感亲切。
轻闲的午后,找一把腾椅,静静的坐在阳光里,抛开世俗烦忧,放下不堪过往,轻轻的哼着腊月的歌谣,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悠悠品味阳光的温暖,细细咀嚼腊月的味道。阳光从来都是温馨的,在春天饱含深情,在夏天满是热烈,在秋天灿烂无比,而到了冬日,暖阳总能让人无限感怀;阳光从来都是无私的,无论春秋冬夏,无论城市乡村,总是把全部的温暖施舍给了众生,只有在阳光下,世间万物才会平等和谐。
静静的坐在椅子上,阳光在院坝边那棵女贞树的树梢跳跃,时而藏在树叶身后,时而蹦到叶面上闪闪发光。我半眯着眼,突然看见一束阳光从屋檐跳下,碎成一地的金黄。一枚阳光的碎花自地上反弹起来,落在我的肩上,又迅速扩张开来,轻柔的盖遍全身,暖暖的拥抱着我,麻木的身体和冰冷的心灵都在温暖的阳光下慢慢解冻。我四平八稳靠着椅子,身披阳光,喧嚣的世界突然变得安静祥和。半生已过,没有过轰轰烈烈的壮举,也不曾有美好未来的期许,功过是非冷暖荣辱都浓缩在了这个波澜不惊的腊月,被阳光点染成美味的老酒芬芳四溅。偶尔一缕轻风,丝丝凉意,一如母亲的手抚过脸庞。耳畔有幽雅的琴声,由远而近,舒缓如流泉,清脆如珠落玉盘,低回如呢喃细语,邀约着腊月的阳光,怀揣一片不老的心思驶向大山深处,寻找精神的玫瑰!
腊月的故事一直热烈,腊月的话题永远温暖。收拾好一年来的心情,我静静的坐在时光里。记忆中的腊月,好像总是有阳光陪伴, 腊月的阳光真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又像一位不慌不忙的老人。孩子们在阳光下呼朋唤伴,老人们聚到村口,在阳光下反复翻晒着平淡却不平庸的当年。枫叶唱着歌,麦苗跳着舞,冬天不动声色的成为了过去,经过岁月的洗礼,经过腊月的缓冲,新一轮的旅程即将轻松开启。
人在旅途如履薄冰,成败得失过往云烟,风霜雪雨伴随着年来岁往,有阳光的冬天,心自温暖;有阳光的腊月,何其有幸。抬起头,站起身,面朝村口的方向,我看见腊月如一条撒欢的小渠,在多情的阳光照耀下,沿着田野一路小跑,奔向下一场春种秋收。

作者简介:
程联恒,男,仡佬族,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有文学作品发表于《青春诗歌》《北京晚报》《贵州作家》《乡村作家》《贵州民族报》《遵义日报》《遵义文艺》等报刊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