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补时光,鞋载深情
作者/李庆明
在我居所的不远处,龙尾河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的从市中心穿过,而河南首那座小巧的铁桥,则成为了连接两岸繁华的纽带。桥的西端,瀛洲路农贸市场与海宁路生活广场遥相呼应,编织了一片热闹非凡的市井。
小桥静静地承载着两岸的喧嚣与繁华,这里不仅是人们买卖鱼肉蔬菜的场所,更是城市生活气息与活力的缩影。从晨光破晓时分开始,小桥便迎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与车流,他们或行色匆匆,或悠闲漫步,共同绘画出一幅生动的集市贸易“上河图”。
小桥之下,一个显眼的摊位静静地守候着岁月的流逝。那是方圆几里唯一经过官方批准的桥边露天修鞋摊点。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陆师傅,已经在这里坚守了十五个春秋。他每天低着头,用那双胶渍满布的手,一针一线专注地修补着时光的痕迹,为每一双磨损的鞋子重新赋予生命。
陆师傅的摊位宛如一幅静谧的画卷,悄然站立在小桥旁边。他的“家当”十分简单:一辆历经风霜的三轮电动车、一把遮阳挡雨的大花伞、一个由电瓶车废轮毂改制的电动锉毛机,以及一块挂在车窗上略显陈旧的“修鞋服务点”招牌。这些简陋的工具,却是他十五年来赖以生存的全部。
他的工具箱里,藏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小锤、钳子、胶水……仿佛像一个魔术师的百宝箱。地上则摆满了待修的鞋子和补鞋材料,还有几条陪伴他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小板凳。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陆师傅总是不断的挪动着位置,冬天他坐在三轮车的南边迎着太阳取点暖气、夏天则移到车的北边阴凉处操作。
每当晨光洒满大地,陆师傅那略显佝偻的身影便开始在小桥下忙碌起来。他手中的针线穿梭如织,为过往行人的必需修补的鞋履增添了几分温暖与妥帖。他每一次钉锤的敲击声,都仿佛是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同时也回响着他对生活的坚韧与温情。
陆师傅的面容慈祥而平和,眼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专注与宁静。他的脸上布满了经年累月被风霜雕刻的皱纹,每一条皱纹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当有人将穿坏的鞋子送到他面前时,他总是笑眯眯地接过,像是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仔细的观察、耐心地检查着每一处破损。
因为他态度和蔼,修鞋手艺好,收费合理又便宜,所以手中的活儿整天总是接应不暇。遇到十分繁忙时,他不急不躁十分礼貌的对顾客说:“你先去买菜,等会儿回来取吧。”有时,面对一些破损严重的鞋子,会诚恳的解释:“你这鞋子工程量可不小啊,明天来市场再顺便取回吧”。而他,从未失言过。
陆师傅虽然文化不高,但他的耿直率真的性格让人十分敬佩。他说:“鞋子啊,是每个人的第二层皮肤,它陪伴着人们走过风风雨雨,见证了主人的成长与坎坷。不到万不得已,怎么能轻易地放弃呢?”他的每一针每一线,都透露着匠人的执着与对职业热爱。
他那双常年与胶水打交道的手,虽然糙如树皮,但却异常灵巧。无论是磨损的鞋底还是脱扣的拉链,在他的手中都能得到完美的修复。即使花上三五块钱,也能让一双旧鞋重获新生,继续陪伴着主人踏步在人生的征途上。
在小桥下,陆师傅的摊位总是人来人往。有人匆匆赶路,只为一双急需修补的鞋子;有人则驻足停留,欣赏着陆师傅那娴熟的手艺。每当这时,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起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被拉近了许多。
我天天买菜都要经过他的摊位,常常静静地在旁边呆一会儿。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享受,仿佛是在观看一场无声的艺术表演。想和他闲聊几句,他总是抽不出空来搭理你。即便和你答话,也是言简意赅。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仿佛能洞察人心,偶尔插上一句幽默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陆师傅不仅手艺精湛,而且心地善良、豪爽大方。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老人来说,他总是慷慨相助。有时少收钱,有时让你先把鞋子拿走,也不记账,顾客即使忘记了付钱,他从不计较。他操着浓浓的鲁南口腔说:“一双鞋也是人家的一件心爱之物啊,能帮一把就尽量帮一把吧。”这份质朴无华与慷慨大方的性格,让他在附近一带赢得了较高口碑,他在每天人来人往中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与赞美。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陆师傅就像是一股清流,时时提醒着我们:有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修补的,而不是轻易地丢弃。他的生意不仅仅是修补着人们脚下的鞋,更是在无形中缝补着人与人之间那份质朴的情感纽带。
今天我买菜返回路过他摊位,又习惯地看着他穿针引线忙不暇顾身影,想起了一首诗:“旧履得手如新样,妙手回春美名扬。鞋成送君行千里,匠心独运暖心房。”陆师傅用他的双手诠释着什么是匠心独运、什么是默默无闻的坚守。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心去修补那些被岁月磨损的角落。
补鞋师傅,以针为笔,以胶水为墨,一针一线,修补的是鞋,温暖的是心,岁月悠悠,匠心永存!
2025年元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