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口忠义行不义之事
上层社会的底层思维
——读《水浒传》想到的
文/于长城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读《水浒传》了,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遑论作者是什么目的来书写的,但是就我在字里行间读到的却是满口的忠义却行出来的是不义之举。
那是在2018年暑期,在阳谷支教的时候,我游览狮子楼的时候,听导游介绍当年施耐庵还是一介书生来到阳谷县,当时县令就是武植,此人生就八尺有余,家中娇妻甚是贤惠,持家有道。武植也是一名清正廉明之官,管理有方。当时正值明初,施耐庵流落此地被武植怠慢,心生怨恨将武植夫妻二人写入水浒传中,故意写的武植不堪,这是野史,未可全信。但就文人来说这不是第一次歪曲史实了。
唐伯虎点秋香也是文人杜撰出来的故事,大家写成话本津津乐道,殊不知唐伯虎也是落魄一生风流不羁,最后潦倒冻死。《水浒传》作为文人小说,能够流传至今,我想不仅仅是忠义这么简单,就像《金瓶梅》一样,堪称奇书。
首先要说的就是里面的人情世故。作为匪首宋江,被人称为山东呼保义及时雨,我认为就是江湖上的救济,能够给江湖漂泊的人一口饭吃,从不吝啬。其实我们有时候读到一些武侠或者是游侠小说,总是感觉这些侠客很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其实不然。看过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才知道,大侠也是需要吃饭的,因为很快肚子就会饿的。谁出的门多,也就是受的罪多挨得饿多。当年李白去找汪伦,也是因为囊中羞涩,我们看着好像是李白很豪爽,写的诗歌都是浪漫主义的天马行空,其实里面的思想最是苦涩。宋江之所以能成为大家公认的大哥就是因为他的仗义疏财,这个才是所有游侠的依靠。
再就是郓城小吏的身份。在古时候我们的政策不是现在的情况,是可以跨越阶级的,官吏不是一个阶层,就像现在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军官和士官一样。当时唐伯虎和徐经的高考作弊案,唐伯虎被连累入狱之后只能为吏不可为官就是这个意思。宋江为什么心心念念的要招安,就是为了一个身份,通过大家的努力实现自身的身份跨越。 当年帮助的人中,有一批是不喜欢招安的,包括晁盖、阮氏三雄、公孙胜、武松、鲁智深、李俊、李逵、童威童猛、张顺等,他们是打家劫舍出身或者是道家,本身对朝廷失去信心的。里面有一些是喜欢招安的,卢俊义、呼延灼、关胜、林冲、花荣、孙立、徐宁等只要是被赚上梁山泊的都是指望着再回到以前的生活。其实直到排座次之后,梁山上也就没有了什么聚义可言,以前的聚义厅也就改成了忠义堂。
宋江善为吏,也就是圆滑世故,现在就是说的情商很高。宋江为什么对阎婆惜不冷不热的,主要是阎婆惜本身就是卖唱的,自古婊子无情,情节的发展也是向着这个方向进行的。因此上引出了这许多的事故。宋江的好人缘也是将他送上梁山的一个必备因素。大家都在劝说他上梁山,在别人都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他介绍去梁山落草的,等到他出事了,反而却舍不下这世俗的生活,或者是心有不甘,因为他心里盘算着皇帝一旦立储或者是新皇登基或者是皇帝高兴都会下旨大赦天下,有很多人都会被赦免,这是历朝历代不变的规则。但是宋江太张狂提反诗获罪,与梁山草寇有勾结等等反而不得释放。
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说句实在话,梁山一百单八将打方腊折损7成也是最好的结局了,所谓鹿死狗烹,最后的结果还算完美。
不足之处其实出在宋徽宗这里,因为本书处在封建社会,对于皇帝不敢写的太昏庸无能,只能把皇帝的过错留给四个奸臣,大书奸臣当道闭塞圣听,其实就是皇帝忙着去画画了,哪有时间听这么多。就像秦桧和赵高一样,最终还是秦桧背下了千古佞臣之罪,试问如果没有皇帝点头,秦桧有权利擅杀有功之臣否?
是非功过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