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素兰
我们桃力民小学的课改已进行了大半年的时间,已经在小组建设、课堂流程、导学案的编写和课堂评价等方面成效显著。本学期学校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成立,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校的管理更加精细化、系统化。本学期的最后一个月,我校班级管理的创新探索中,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也要成立并开始运营,这种班级管理制度的调整会不会影响到期末的紧张教学与复习呢?如何让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与小组建设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富有成效的管理模式呢?让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最重要的是能够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能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呢?我对实施策略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想:
一、两者相融合的策略与实施
(一)人员安排的融合
1.在组建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时,可以从各个小组中选拔。优秀的成员。例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入管理委员会,这样管理委员会就能涵盖班级各个小组的声音。管理委员会中的学习委员可以由在小组学习中表现出色、善于组织学习活动的学生担任;纪律委员则可以选择在小组中纪律性强且能积极引导小组成员遵守纪律的同学。
同时,管理委员会成员要回到各自的小组中,将班级管理的决策和任务传达给小组成员,并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相关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的管理网络,使班级管理决策能够有效传达和执行。
2. 任务分配的融合
在学习任务方面,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小组建设情况进行整体规划。比如,针对某一学科的单元学习,管理委员会的学习部可以将学习任务分解成不同的板块,然后分配给各个小组。小组内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有的负责资料收集,有的负责组织讨论,有的负责总结汇报。在小组完成任务后,管理委员会可以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展示活动,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在班级纪律管理上,管理委员会的纪律部可以制定基本的纪律规范,然后由小组内部进行细化和监督。小组内成员互相监督,若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小组先进行内部教育和纠正。如果问题较为严重或者多次出现,再由管理委员会进行处理。这样既发挥了小组的基层管理作用,又体现了管理委员会的宏观调控功能。
在班级活动组织方面,管理委员会的文体部在策划活动时,充分考虑小组的特色和优势。例如,在班级文艺汇演中,根据小组的兴趣和特长安排节目。每个小组负责准备一个节目,小组成员在节目策划、排练过程中发挥各自的创意和能力。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体的协调、舞台布置等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评价体系的融合
建立一套融合的评价体系对于促进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和小组建设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包括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小组在班级任务中的完成情况以及管理委员会成员的工作成效。
对于学生个人,既要评价其在小组内的学习进步、对小组任务的贡献,也要评价其在班级整体事务中的参与度和遵守班级管理规定的情况。对于小组,评价其在学习、纪律、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如小组的平均成绩提升幅度、小组内纪律状况、小组节目在班级文艺汇演中的受欢迎程度等。对于管理委员会成员,评价其在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决策执行等方面的能力和表现。通过这种融合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在小组和班级管理中积极发挥作用。
二、预测融合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种融合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在小组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在小组内,他们学会了与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合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管理委员会中,他们参与班级决策和管理,增强了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责任感。
(二)优化班级管理效能
管理委员会和小组建设的融合使班级管理更加细致和全面。小组作为基层管理单位,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小范围内的问题,而管理委员会能够从班级整体层面进行规划和协调。两者相互配合,减少了班级管理中的漏洞和盲区,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学生在这种融合的管理模式下,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事务,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和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班级内部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
总之,我认为小学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与小组建设的融合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它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优化班级管理等方面一定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鄂托克旗桃力民小学 林素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