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脉绵长,映照时代风华;名家云集,共贺新春佳节。
中国书画名家们,以笔墨为媒,精心创作出一系列意境幽远、气韵流畅的艺术珍品。本次展览,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与崇高致敬,也是当代书画家创新精神与艺术梦想的璀璨绽放。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共同沉醉于这些书画佳作之中,体会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脉搏,携手迎接一个满载希望与憧憬的新春。


王平,祖籍南京,出生于常州,江苏句容人。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当代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省直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画作品多次入选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等展览并获奖,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法国中国文化中心等展出,并分别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及政府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和藏家收藏。作品被《文艺研究》、《美术观察》、《国画家》、《新华文摘》、《装饰》及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并作专题介绍。先后应邀赴美国、法国、俄罗斯、捷克、乌克兰、日本、加拿大等国展览作品、考察交流。出版专著及教材1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



王平绘画艺术简析:
三峡是王平山水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题材。他通过对三峡山水的深入观察和写生,创作出了一系列气势磅礴、富有诗意的作品。如《壁立千秋》《晨过三峡白云飞》等,既展现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又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山水神韵的细腻把握。还创作了《西陵峡古军垒遗址》《神女欣看新三峡》《赤壁矶头忆周郎》等富有历史文化含量的作品,为三峡题材的绘画增添了新的篇章。
王平的人物画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如《茅山烽火》、《霜晨 1942》等作品,既钟情于国家民族的人文历史,深入刻画了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艺术与历史的双重价值;同时也关注当下社会现实,创作了《志愿者》、《传承》等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体现了他的文化自觉和对艺术本体价值的追求。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能够捕捉到人物的独特个性和精神气质。如《小雪》、《听雪》、《盛装的卓玛》等作品,人物形象鲜明,给人以视觉的亲切感。

王平的作品在笔墨运用上既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的表现手法。他的山水作品中,有传统画法的精微细致,笔笔相生,笔笔相映,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体现出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同时,他在画面的构成和表现形式上,又具有现代感,善于运用现代构成的眼光整合自然,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王平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他通过对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创作,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展现了当代艺术家的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