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农民工颂》
谭德国
改革潮涌,
开放风劲。
东南西北中,
发财奔八方。
南风窗开,
淘金梦醒。
北漠南疆,
楚调秦腔,
满满火车,
汹汹人流,
蛇皮袋,
塑料桶,
民工潮起,
都市打工。
起早贪黑没昼夜,
高空作业不惧怕,
水底劳作非叫险,
酷暑难耐在工作,
寒冬腊月在奋斗,
一年三百六十天,
没有一个闲日子,
迎太阳伴星月,
山顶楼顶摩天巅,
险恶悬崖鸟绝处,
没有不能去的地方,
没有干不了的脏活,
没有干不完的累活,
年头出门,
年尾加油,
常到腊月三十日,
才有时间往家奔!
年尾返乡,
喜笑颜开。
见到妻儿老小,
顿时热泪盈眶。
团年不说辛劳,
春节大话前景。
梦想永记心中,
奔波四方去实现,
日行千里思家乡。
岁岁年年都一样,
年年岁岁农民工。
苦在心中乐在脸,
爱藏肚子情藏心。
我们是建设城乡“野战军”!
风餐露宿早习惯,
艰苦奋斗力创业。
只为看见明天的太阳还高升起,
我们希望和美好就一天天生长。
《农民工颂》生动展现农民工群体形象与生活,饱含对他们的赞美与敬意,赏析如下:
1. 时代背景描绘
- 开篇“改革潮涌,开放风劲”勾勒改革开放时代浪潮,呈现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时代大背景。“南风窗开,淘金梦醒”,生动描绘出当时南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内陆民众的吸引力,民众怀揣致富梦想踏上打工之路。
2. 务工场景刻画
- 工作环境与强度:诗中“起早贪黑没昼夜”等句,全方位展现农民工艰辛工作状态。从高空作业到水底劳作,无论酷暑寒冬,一年到头无休,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承担脏活累活,突出他们工作的艰难与坚韧。
- 务工行程:“满满火车,汹汹人流”“蛇皮袋,塑料桶”等描写,生动展现农民工外出务工时浩浩荡荡的场景,“年头出门,年尾加油,常到腊月三十日,才有时间往家奔”体现他们为生活奔波,一年中与家人聚少离多。
3. 情感表达
- 亲情与家庭:“年尾返乡,喜笑颜开。见到妻儿老小,顿时热泪盈眶”细腻描绘出农民工对家人的深厚思念。“团年不说辛劳,春节大话前景”,展现他们为了家人,默默承受艰辛,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担当。
- 乐观与希望:尽管工作艰苦,生活不易,但农民工们“苦在心中乐在脸,爱藏肚子情藏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只为看见明天的太阳还高升起,我们希望和美好就一天天生长”,体现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坚信通过努力能创造美好生活。
4. 语言风格
- 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贴近农民工生活实际,如“没有干不了的脏活,没有干不完的累活”,这种直白表述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 节奏感强,多采用短句,如“北漠南疆,楚调秦腔”“起早贪黑没昼夜,高空作业不惧怕”等,读起来朗朗上口,使诗歌充满力量,能更好地传递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