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节:小侄女的婚礼
文:刘连成
小侄女海鸥是二哥最小的女儿。2003 年秋季从大连翻译学院毕业后,她投奔对象来到离家数千里之遥的苏北盐城阜宁市,在盐城双语学校小学部担任英语教师(2011 年已成为初中部英语教师)。
对于小侄女远嫁至此,我和哥哥都心怀担忧。然而,儿女之事终究应由儿女自主抉择,家长的忧虑实则多余。为了了解子女远嫁之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她丈夫家的具体情况,哥哥安排我们夫妻前往江苏阜宁参加婚礼。一路上,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一幅幅假想的侄女所在地及其婆家生活状况的画面。当 2005 年 9 月 30 日下午五六点钟,我们驱车疲惫地抵达阜宁市小侄女的新家时,发现这一切担忧都是多余的。
阜宁市是江苏盐城市下辖的县级市。尽管相较苏南地区,其发展尚显滞后,但仍比我们东北优越许多。虽已至中秋,却不见东北那般满地金黄,仍是一派夏日景象。城市整洁干净,高楼林立,商铺繁荣。京杭大运河从此处穿过,码头不时有过往商船,多数是运输运河沙的。这里最为著名的当属坐落在射阳河上、可与上海外滩媲美的阜宁外滩。主要景点有人民广场、长青草坪、假山、雕塑、回音壁等。漫步于阜宁外滩,射河岸边垂柳依依,繁花似锦;射阳河上千舟竞发。阜东大桥宛如道道彩虹横跨射河两岸。清风徐来,令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因其地理环境与上海外滩相似,故而赢得了“阜宁外滩”的美名。
夜晚的阜宁外滩更是美轮美奂,沿岸的铸铁栏杆上亮起千盏彩灯,清晰地勾勒出射河北路的轮廓,也描绘出射河一段优美的弧线。每一盏灯都向水面投射出一根光柱,造就满河璀璨。此景正应了那句“浪摇静影走金蛇”的古诗。
小侄女的新家位于市区中心,是一处临街的楼房,三室一厅,家具电器配备齐全。侄女女婿刘益明毕业于盐城师大,比侄女年长三岁,在阜宁的一所乡镇中学任教。小伙子仪表堂堂,性格开朗,为人爽直,很会关怀体贴他人。公爹与我年岁相同,为人质朴,过去是个木匠,2005 年在附近的一个渔场养鱼。尽管我们在语言交流上稍有障碍,但仍能畅所欲言地交流。婆婆是家庭主妇,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这里的婚俗与我们东北大相径庭。婚礼庆典于晚上举行。结婚的头一天晚上,新房会有一个男童与新郎同住,称为压房(大概意思)。第二天上午,亲属们纷纷前来道贺。新郎家为客人准备了一碗红色的汤圆和一碗红枣,每碗各四个。由于我们是北方人,不习惯吃甜食,陪着我们的新郎叔叔告知我们若不习惯可以剩余。但其他客人则必须全部吃完。
上午,我们陪同侄女前往事先选定的理发店打理婚礼发型、穿戴婚礼服饰,因我们娘家来自外地,这里也算是娘家送亲之处。吃过午饭后,我们乘车来到阜宁的青年广场拍照。广场开阔,风景优美。这一天结婚的人众多,大家都来此拍照,热闹非凡。
拍照结束后,大约下午三四点钟,我们沿着射阳河驱车前往小侄女的新家,算是送亲。依照阜宁当地的风俗,婚礼当日没有盛大的车队,只有一辆接新娘的车和一辆摄像车,娘家人只能去一人(此人是新娘的弟弟)。由于我们来自东北,也就破例了,婚礼送亲安排了三台车。大约半小时后,我们抵达新房。在喜庆的鞭炮声中,新郎将新娘抱进新房。紧接着,新郎家的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姑姑姨姨、舅舅舅母等亲属到新房认亲,给新娘红包、请吃喜糖、喜蛋等,场面十分热闹。
在这些繁杂的仪式过后,大客车将客人们送至新婚庆典现场。此时已是灯火辉煌。
婚礼庆典开始了。按照当地风俗,娘家人不能出席婚礼庆典。主要原因是这里的婚礼之日是公爹们“解放”的日子。在婚礼现场,公爹或叔公等长辈可以毫无顾忌地与新娘嬉戏(开玩笑)。由于我们来自东北,亲家反复征求我的意见,我坚决反对。他们只好依照我的意见做出变通,改由新郎的姐夫主持闹婚礼。主持人特别向参加婚礼的客人解释道:“由于新娘的叔叔从东北赶来参加婚礼,今天婚礼充分尊重娘家人的意见,把公爹闹婚礼改为姐夫闹婚礼。”即便如此,在婚礼过程中仍不时出现让公爹出“洋相”的画面,不过还算有所分寸。最为滑稽的是新娘为嘉宾化妆。嘉宾是新郎的姐夫(按当地习俗应该是新娘的公爹,只是由于我的坚决反对而换成了新郎的姐夫,可谓南北结合,也尊重了当地的风俗)。主持人让这位嘉宾用嘴叼住事先准备好的化妆托盘,然后仰头让新娘随意画成小丑模样,化妆完毕后回答主持人提出的种种问题或与新娘互动。之后新娘还要坐上由两位嘉宾双手交叉做成的“轿”子(类似东北农村小孩玩耍的抬花轿)。今天抬轿子的嘉宾是新郎的两个姐夫(当地风俗是新娘的公爹和叔公),后面紧跟着打着雨伞抱着洋娃娃的公爹。以上便是整个婚礼的高潮。之后便是宴会。宴会与我们东北的不同之处在于,来宾的席位事先都有指定安排,大家依标牌就座。整个婚礼持续约两个小时。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应亲家的邀请前往新郎的老家——阜宁近郊农村,参加新郎父母筹备的婚庆。
亲家距市区大约十公里左右,是典型的江南苏北水乡。看样子亲家公在这个村子里日子过得不错,算是当地较为富裕的。有独立的一栋大平台(侄女女婿说这是个楼座,上面准备再加盖一层,只是由于他在城里工作,也就不再加盖了)。但没有宽敞的院落。家门口不足两米便是水田。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家家皆是如此,足见这里土地珍贵。这一天亲家的客人众多,婚宴在家中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