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榆树皮长寿面条
作者:王子昆
现在的人们如果说用玉米面能做面条,肯定会说那哪儿成,简直是“痴人做梦”,因为玉米面太酥了,即使能在案板上擀成面条,下到锅里不一会儿,就会乱成一堆,根本成不了吃到嘴里的面条。但在上世纪最困难的六十年代初期,我们村里人就能做成,母亲是最能做成玉米面面条的一个人,她做的玉米面面条主要是我们过生日的长寿面,因此玉米面面条就成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
面条本来是用白面做的,因为小麦产量低,我们村不种小麦,不种小麦平时是吃不上白面的,只有过春节时,上级给拔一点白面,每人也就只能分上一斤二斤的。因为平时吃不上白面,那家里人要过生日吃长寿面,只能另想办法了,这办法就是玉米面面条。母亲和村里人用玉米面做面条,需要在玉米面里加一种东西,这东西就是用榆树皮磨成的面。榆树在我小的时候可不是稀缺的树,只不过是有的村里多点,有的村里少点,这榆树既有参天大树,又有低矮的小树。有人会说把榆树皮剥了,榆树会死掉的,因为"人活脸面树活皮"吗。那没关系,因为榆树多,即使死了一批大的,还有一批小的仍然活着,这小的仍然会长大。退一步说人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榆树皮都剥完,况且把所有的榆树皮剥下来也用不了,还有就是在那困难的年代,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即使把榆树剥死了也不可惜。
用玉米面做长寿面条,以上说了玉米面中必须加榆树皮面才行,因此家里有人要过生日了,就要提前准备。玉米面不用提前准备,因为我们当地以种玉米、高粱、谷子为主,玉米面不缺,即使自己家里没有,出去借一点也还是能借上的。而要提前准备的就是榆树皮面,我住的村子是个大村,公社所在地,叫渡口堡,有七八百户,近两千来口人,村子四周是高大的城墙,城墙上有东西南三座城门,想要出城得先走很长的一段路出城门,城门外才是庄稼地,城周围田埂上的榆树皮早被人们剥光了,要想弄到榆树皮还得再走很远的路才行。
我的姥姥家吕家房村是个小村子,只有五六十户人家,三五百口人,人少榆树多,特别是老而且高大的榆树多,老而且高大的榆树皮厚出面,那些嫩榆树皮薄不出面,因此我们要弄榆树皮就去姥姥家。我们来到了姥姥家,找到了一棵老而且高大的榆树,用镰刀或者铁铲,把榆树皮一块一块地剥下来,一块一块地摆开放在太阳低下晒,当榆树皮晒了十来八天没有一点水分了,再用斧子把它剁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块越小越好,然后用锤子把它砸碎,再把它拿到石头碾子上磨成面。推碾子那可是力气活儿,它比磨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费力费事,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碾压,被碾压成碎末最后才成了面。
有了榆树皮面后,就能做玉米面面条了。等到我们过生日时,母亲都要给我们做玉米榆树皮长寿面,妹妹的生日是农历六月初八,我的生日是农历十月二十八,我和妹妹过生日的那天,母亲就挽起袖子,戴上围裙,把玉米面和榆树皮面和在一起,一斤玉米面大概掺和三四两榆树皮面就相当劲道了,然后加上水不停地揉面、擀面,母亲个子低,要把面板放的很低才能用上劲,看着母亲认认真真、不知疲倦的模样,我们喜悦的泪水在眼眶中团团打转,然后变成朵朵幸福的花儿在脸上荡漾。几滴油、一把盐、几个葱花炝个锅,等水开了把擀好的面条下到锅里,玉米榆树皮长寿面就做成了。那葱花不仅炝锅,还能给人味蕾上的刺激,口口生香,还代表着聪明。做出来的玉米面面条跟白面面条相比,虽然还有些差距,吃到嘴里当然还有些涩,但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上母亲亲手做的、有象征意义的长寿面,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
父亲的生日是农历的二月初二龙抬头,有句老话叫“二月二炝蚰蜒”,说的是二月二要吃油炸食品,可在困难时期我们是吃不起油炸食品的,母亲就只好给父亲做玉米榆树皮长寿面了,母亲给父亲做得长寿面不仅细滑,还要做得争取长一点,它代表着父亲长命百岁,一帆风顺。要想使长寿面长一点,就必须多加点榆树皮面,如有条件可加一点白面。除此之外,母亲还力争在长寿面中窝一个鸡蛋,让父亲吃了有营养,多干活儿,好养家。我们子妹和父亲的生日,家里怎么困难母亲都记着过,可母亲却从来都没有给自己过过生日,小时候问母亲什么时候的生日,母亲说等我们长大了告诉我们,父亲也从来没提起过母亲的生日,等母亲死后我们才知道了她的生日,已经晚了,我们没有给母亲过过生日成了我们的一大遗憾。
有了这榆树皮面,我们那时候不仅吃玉米长寿面条成了可能、成了常事。人们还发明了抿疙蚪、压饸饹、玉米面凉粉等的吃法,这些吃法比玉米面窝头、玉米面贴锅饼简单、省时、省力。如果里面再加上土豆丝、胡萝卜片、白菜条、韭菜、香菜、红辣椒,红白黄绿既好看又好吃,吃了还想吃,在困难时期,就是这玉米面食品也不是很多的、想吃多少有多少。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玉米榆皮长寿面条早己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却留在了我的心间,成了我永远磨不去的记忆。
作者简介: 王子昆,中学语文退休高级教师,《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现代作家》特约作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写作,待出版的多个集子,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数十篇作品,偶有获奖。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启事
墨韵新年•中华黄河杯文学盛宴大赛征稿启事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