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到腊月十五,华夏大地便有了浓浓的年味儿,炎黄子孙也便有了高高的心气儿。
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做粘饽饽,做年豆腐。当时家里外屋有盘石磨,几乎天天不闲着,最忙的几天,晚上都在用。现在我还能回忆起来那时婶子、大娘们在外屋边说笑边往石磨里添粘米或泡好的豆子的情景。石磨紧张不说,生产队的毛驴最紧张最累,为了抢到毛驴,得提前几天跟饲养员打招呼,排号。有一年,过了腊月十五,家家都赶着做年豆腐,生产队的驴根本排不上,奶奶领着我和妹妹推磨磨了豆子。说到做年豆腐,有一项很关键的技术活:用石膏点豆腐脑。如果点不好,豆腐脑就做不成,这不仅吃不上豆腐脑,还影响一家人过年的心情。妈妈是点豆腐脑的高手,经妈妈点的豆腐脑口感特别好。所以,每逢这个时候,妈妈成了香饽饽。

杀年猪是过年的一个景。听说谁家要杀年猪了,我们这帮孩子就跑去“卖呆”(看热闹)。几个大人跳进猪圈,将猪撂倒后,把四条腿绑上,再从猪圈里拖出来。绑腿也是一项技术,如果不会绑,猪可能挣扎开跑掉。杀猪叫递刀,同样需要技术,会杀的,一刀就毙命,不会的,几刀都杀不死。记得一年,我家后院一户杀猪,以为杀死了,结果人刚一离开,猪,腾一下站了起来跑出了院子。

做粘饽饽、年豆腐,杀年猪,是困难时期一年的盼望,也是一年最幸福的事儿。特别是杀猪当天,我们这帮孩子守在灶台前,眼巴巴地等着大人给切一块煳好的猪肉。可能那时一年才能吃到一回肉,煳好的猪肉可真香,写到这里,感觉还是余香满口。

除夕年夜饭,老少同桌,把酒畅饮,阖家欢乐,浓浓的亲情中却有着满满的正能量。我们一家10口人,围着一个火盆,火盆上坐着一个铁锅,锅里是冒着香气的猪肉炖粉条。记得开饭前奶奶总说,欠点钱不算啥,明年都好好干,再多养两头猪。听了奶奶的话,一家人都高兴起来,一顿年夜饭,人一家人又有了心气儿。
其实,最有年味儿,也最能体现心气儿是贴对联。一到过年,不管富户,还是穷家,不管塞北,还是江南,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而春联的内容都是满满的喜气儿心气儿。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红土庙中学当老师的时候,冯老师一家刚搬进村里最高处的两间草房。大年初一,我去他家拜年,发现冯老师写的春条特别有意思:“宜入新春喜洋洋,全家搬到卧龙岗,从此不再去租房。”读着冯老师家的春条,看着冯老师一家人的笑脸,我其实也很受感动。
蛇年到来前,手机里满是新春联,我前几天就在手机里看好一副春联并写了出来:“祥龙摆尾留佳绩,灵蛇昂首启新程。”我手机还存了很多好联:“德满庭院祥云起,福蕴华堂瑞气生。”“东来紫气西来福,南进祥光北进财”“龙腾华夏生瑞气,蛇舞神州带春风。”这些新春联是向着中国式现代化伟大目标前进的中国人心气儿的文化符号。
中国的年味儿,是中国人的人情味儿、文化味儿,更是中国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心气儿。
2025年1月14日上午
注:本文图片除对联一幅为作者书写外,其余均来自网络
作者:卢祥云,退休老者。以写作为乐,在报刊和网络发表数百篇各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