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深圳罗湖区有座著名的古玩城,古玩城里有一家人人皆知的“润志岁月文化馆”。馆主字润志,号和善谷、祥瑞;中共党员,现年52岁,祖籍傅抱石故里江西新余。这位名闻遐迩的馆主,就是中国毛体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工艺美术大师张志新先生。在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31周年纪念日的这天上午,经好友爱平介绍,我以活动嘉宾的身份走进了他的红色文化天地。
《东方红》歌声从这里唱响
在景区一位商户老板的热心指引下,来到古玩城最西边的2号楼。再乘大楼外的电梯上到第四层,我第一次走进了“润志岁月文化馆”的大门。
进到馆内,迎面是一条充满红色文化色彩的长廊。此刻,这里已是人声鼎沸,气氛热烈。近百名身着红军服的男男女女,把长廊一侧的活动大厅坐得满满当当。大厅前方的屏幕上打出了两行主题标语:上方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新时代精神”,下方是“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周年《东方红》公益演出。 好友爱平见我到来,立刻领我和张志新见面。眼前的张志新,个头不高,全身上下透出几分干练。此刻,这位馆主正在活动现场忙得不亦乐乎…… 即将开场的公益演出活动是由润志岁月文化馆、北京中国毛体字书法家协会、华强北公益钢琴演艺团联袂举办。这些天,张志新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访者。为了今天这场演出活动,他已经几天没合眼。从他满脸的憔悴和倦容,可以想象到他这些天的辛苦。
8时50分,张志新将一位重量级神秘嘉宾领到了活动现场。这位嘉宾是专程从北京赶来。他就是毛主席的侄孙(毛泽民之孙)、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主席毛世霖老先生。
毛老先生今年73岁高龄,他高大魁伟,上身着一件红色西装,老人家精神矍铄、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给人以睿智和慈祥之感。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毛老先生作了精彩的演讲。他深情地追忆道:“今天是毛主席诞辰131周年纪念日,我的心情非常的激动。毛主席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和军事家,在民族危亡之际,他年青时期从韶山冲走向橘子洲头,为探寻革命真理不懈奋斗;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五次反围剿,到两万五千里长征;他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带领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毛老先生深情的追忆,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在场者的心灵。
9时50分,公益演出正式开始,第一个开场节目是全场大合唱。在悠扬而深情的音乐声中,百余名演员、嘉宾团队以及工作人员全体起立,跟随着音乐将《东方红》唱响: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哦哎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哦哎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哦哎哟,领导我们向前进,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哦哎哟,领导我们向前进。
……
一句句包含深情的歌词从人们心底流出,一阵阵嘹亮齐整的歌声飞向窗外的蓝天。满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最真挚的缅怀之情,我们高唱着新时代的《东方红》,所有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温暖和幸福之中……
《东方红》的歌声一结束,我们又唱响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这两首铿锵有力的经典红歌。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坐在我身边的毛老先生突然起身走到台前,挥动起他有力的双臂,指挥起了全场大合唱,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上午的节目丰富多彩,每个节目都是演员们精心排练出来的。演艺团团长易先生说:这场节目他们准备了一年的时间,所有演职人员怀着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这场红色文化的公益演出。
除了雄浑激越的大合唱,还有伟人特型演员的即兴演讲、毛主席诗词朗诵、男女声独唱、歌伴舞、女生小合唱《南泥湾》等,全是红色主题。
最后,整场演出在《歌唱祖国》红色旋律中圆满落幕……张志新和他的红色文化展馆
午饭过后,众人一起来到张志新的艺术工作室喝茶,我趁机和张志新在一旁聊了起来。但还没等进入主题,我就发现张志新已经困得不行了,我赶紧起身离开他,一个人去了外面的展馆参观。
红色文化展馆占据了多个大房间,再加上几条宽阔的长廊,展区面积足有1000多个平方。
整个展馆以大红色为主基调,馆内的展品琳琅满目,在布局上也是别具匠心,很有红色文化的特色。
展馆分为“军史、党史、毛泽东著作文献、新时代”四大展区,又细分为十九个篇章。我饶有兴趣地将这十九个篇章的标题一一拍照,它们分别是:峥嵘岁月·千古绝唱;匠心岁月·镌刻时光;童真岁月·欢声笑语;崛起岁月、亲民爱民;激情岁月·使命荣光;改革岁月·欣欣向荣;艰苦岁月·劳动光荣;流金岁月·红色印记;少年岁月·目光如炬;红色岁月·狂热浪潮;光辉岁月·丰功伟绩;觉醒岁月·伟大开端;流芳岁月·重温经典;悠悠岁月·墨香关怀;复兴岁月·新时代军魂;革命岁月·领袖著作;初心岁月·永不褪色;无忧岁月·追逐乐趣;创新岁月·薪火相传。
看到这么多的红色标题,让人感觉展品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视野广阔,对不同文化层次和年龄层次的观众都具有吸引力。流连于一个个展区之间,我的心海不断翻腾起激越的浪花……除了惊奇、惊叹、更多的是感动和钦佩。
在我参观第十篇章时,我惊叹于那数千册摆列在墙壁上的毛主席语录本。这些小“红宝书”出版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大小、不同的封皮。在我参观第十六篇章时,我更惊叹于那上千本各式各样的《毛泽东选集》。它们出版于不同年代、不同大小、不同封皮,既有精装本,也有简装本,既有套装版、也有单行本;此外,还有不同国家的外文版、少数民族版,甚至连盲文版都能在这里看到。 我敢说,在中国红色文化收藏界,张志新馆藏的“红宝书”和《毛泽东选集》绝对是最完善的,它们是毛泽东思想体系最重要的文字载体。最吸引我的展品,还有展区内那一排排摆放有序的老物件。其中件数最多的是那些大小不一的搪瓷缸、搪瓷盘、热水瓶。还有留声机、黑胶唱片、电话机、闹钟、收音机、缝纫机、小马灯等,甚至连战争年代被废弃的手枪、手枪套、炮弹、手榴弹、手雷、钢盔、军用水壶、电话机、草鞋等都能在这里见到。此外,还有伟人众多的书法作品、像章、党史文献、战争年代的党史文献、报刊杂志、儿童连环画、年画、剪纸、奖状、奖牌以及珍贵的老照片等。看到这些有年代感的老物件,不知不觉间,我生发出无尽的遐想,并渐渐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我在想,能收集到这么丰富的展品,收藏者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精力?需要具备多少红色文化知识的积累?需要付出多少智慧和心思?需要多么强的经济实力?
参观到最后,我久久地伫立在第十九篇章“创新岁月·薪火相传”展区,因为这里有对张志新馆长整版的文字介绍。
张志新在工艺美术界辛勤耕耘了三十多年,获得过无数珍贵的荣誉称号,仅在2022年这一年间,他就获得多个重量级艺术大奖: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神工杯”创意设计创作大赛金、银、铜奖;中国(深圳)第十八届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双银奖;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国匠杯”大赛银奖;广东工艺美术“岭南工匠杯”大赛创意金奖等等。此外,他还拥有多个高级别的艺术头衔:深圳市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美术正高级技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家、国家高级技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优秀教师、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西新余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红色收藏家、深圳人才库评审专家等等。
在张志新艺术工作室正前方的墙壁上,挂有一块两米多长的书法牌匾,上面有“毛体书法中国行”七个大字,字体端庄大气、笔力遒劲,极有书法功底。我上前细细一看,竟然是毛主席女儿李讷的墨宝。我在想,张志新能得到这块牌匾真是幸运啊!这里面一定有故事。可我没敢冒然打听。在张志新的艺术工作室里,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还是张志新本人的书画艺术作品:其中,有多幅大小不一的肖像瓷板画作品,上面画的都是伟人的头像,这些作品每一幅都是那么精美绝伦!这些肖像瓷板画人物形象逼真、表情细腻传神,几乎达到了毫发毕现的程度。让人分不出究竟是彩色照片还是人工画出来的。在工作室靠墙的展架上,还摆放着不少精美的陶瓷画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张志新用其特殊工艺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烧制出来的。这样就可以不用千里迢迢拿到景德镇去烧制,从而大大增加了陶瓷画作品创作的灵活性和作品的质量。此外,张志新众多的毛体书法作品更是一绝。其中,有仿照伟人草书的古诗词、题词、信封、书信、电报稿、批复等。在他展示出来的毛体书法作品中,挂在墙上的《沁园春·雪》、《七律·长征》这两幅作品,可谓雄浑大气、气势磅礴,可堪称为他的“镇馆之宝”。
从展馆内众多的照片和文字说明可以得知:这些年来,张志新的红色文化展馆,其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极大的关注。这些年里,从市政府到区政府,从街道办到基层社区,有多位主要领导亲临他的展馆参观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他们对张志新的红色文化情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也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他展馆内,挂有很多块闪光的牌匾,如:深圳市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罗湖区党性党史教育基地、罗湖区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罗湖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等,2023年还被深圳市文体局评为“深圳十佳”签约单位。此外,市区多家中小学、各级海关、医院、社区、各大企业,都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举行各种党建活动。就连本市毛体书法家协会的同行和全国古玩城的商家们,也纷纷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和交流。
张志新和他的毛体字书法
张志新绝对算得上是国内红色收藏界的“奇人”,我对他十分感兴趣,他是一位很值得我研究的红色收藏家,况且他还是我真正的江西老乡。
张志新的家乡离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傅抱石先生的家乡只有两公里,受傅抱石先生的影响,他从小学到中学就一直喜欢画画写字。在班级里,班主任老师总是把班里出黑板报的任务交给他完成。由于对艺术的爱好和执着,他进入了他所向往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在这座著名的陶瓷艺术殿堂里,他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想。
张志新的红色文化情结,源于他家乡附近的“罗坊会议纪念馆”,这是一处非常有名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的熏陶让张志新对红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陶瓷学院学习期间,慕名拜师于著名的红色陶艺大师刘海和先生,深得其艺术的精髓。此外,他还长期得到德高望重的中国陶瓷艺术泰斗王锡良大师的悉心指教。张志新怀着对毛主席的热爱和敬仰,他开始把毛主席的肖像和毛体书法结合起来,用在了陶瓷艺术品的创作上,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导师们的肯定和赞赏。
张志新完成学业后,回到了故乡新余,在市区开设了自己的画店,专门帮当地人画各种肖像瓷板画。因为肖像瓷板画在当地农村有很大的市场。在他忙的时候,前前后后带了几十个徒弟。几年之后,为了在艺术上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1998年,张志新狠心把门店关了,南下深圳创业。三年之后,他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积累。时光到了2015年,他很想继续进行书画艺术创作。于是他决定在罗湖古玩城租一家门店,一边搞红色收藏和展览,一边搞创作。
2016年6月9日,张志新的门店正式开张。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热爱之情,他给自己的红色收藏馆取名为“润志岁月文化馆”(“润志”和“润之”谐音)。这一天,应张志新真诚之邀,毛主席的侄孙毛世霖先生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了门店开张的剪彩仪式。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张志新全身心地开始了对毛体书法的研究和创作。
我那天问了张志新一个问题,我说:“练习毛体书法的秘诀是什么?”
张志新告诉我说:“学习毛体书法并不神秘,除了具备一定的书法功底,还需要方法和毅力。如果你真正热爱毛体书法,首先你要熟练背诵出毛主席写的那些古体诗词,要深入理解每首诗词的内容和其中的意境,然后你再开始临摹伟人的草书作品。但这种临摹决不是几遍几十遍,而是几百遍甚至是上千遍。你在临摹的过程中,要细细揣摩伟人运笔的习惯,要牢记伟人书法作品里每一个字的形状、大小、结构、笔画的粗细、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尤其是要熟练地掌握字与字之间的连笔。此外,你还要深刻体会伟人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伟人当时的心情。尤其要学习伟人博大的胸襟和磅礴豪迈的气势。总之,在学习毛体书法的过程中要不断领悟,不断练习,做到持之以恒。你对伟人的每一幅书法作品都要精心钻研,做到烂熟于心。你要知道,真正的毛体书法家在创作毛体书法作品时,都是一气呵成的……”
张志新的这段话真是让我脑洞大开,他精辟地说出了学习毛体书法的秘诀。
张志新告诉我: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有上万个会员,光是深圳地区毛体书法的爱好者就有100多名。到目前,国内外喜爱毛体书法的人是越来越多。张志新深入钻研毛体书法有近十年的时间,一直到今天,他才认为自己的毛体书法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些年来,张志新的多幅毛体书法作品先后被江西工艺美术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鞍山市博物馆等多家红色场馆收藏。为此,他还获得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证书。
张志新自豪地告诉我:他创作的毛体书法作品,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卖到了数千元一平方尺。为了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他多次携带自己的作品参与一些大型拍卖活动,他将所得款项全部捐给了社会慈善机构。我记得就在2024年12月26日这天下午,我陪同张志新和毛老先生参加深圳市参战退役老兵组织的毛主席诞辰131周年纪念活动。张志新应活动主办方之邀,将自己创作的《长征》、《沁园春·雪》等多幅大尺寸的毛体书法作品带到活动现场,由专业拍卖师主持竞拍。最后,他的作品居然在短短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全被高价买走,而且他将拍卖款当场捐赠给了有关慈善机构。由此可见,张志新的毛体书法作品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极具收藏价值。
值得祝贺的是:在2024年,张志新先后四次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赛,他的作品全部斩获金奖。
张志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前不久的一个下午,我专程去到张志新的艺术工作室,想完成我的最后一次采访。张志新被我的真诚所感动,终于讲了一点他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没想到他的口才非常好,故事讲得很生动,而且风趣幽默,不时逗得我哈哈大笑。他的故事是这样讲的:
“李老师,你曾问我初来深圳时是做什么工作,说实话,我都不好意思告诉你。1998年,我和妻子一块来到深圳。初到深圳时,我们住最简陋的铁皮房,我在东门街的天桥上摆过地摊画画,卖过水果,帮小店老板打过工,跑过业务。这段过程前后有两年多时间,确实干得很艰辛。到后来,我的情况有了很大好转,并很快有了自己的广告公司,而且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好。到了2016年,我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根据自己对红色文化的兴趣,我在深圳古玩城创办了自己的红色文化展馆……”
“开展馆就需要不断搞收藏,说起我做红色收藏的经历,真是有一肚子话想跟你唠唠。这么多年,我在红色收藏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对于我所做的一切,遭到很多人的不理解。甚至包括我的妻子和孩子……”
“先说家里人吧,家里人就一直不明白我为啥要这么干?他们觉得我整天忙这忙那,都是在做一些虚头巴脑没实际意义的事,甚至还认为我一门心思就是在追求虚荣,是在瞎折腾,有一些亲朋好友也都这么认为。每当这个时候,我只有尴尬一笑,也不过多作解释……”
“说到搞收藏这件事,有时为了给我的展馆找到一本好书,那真是费尽了心思。有时听说哪个收藏家手里有一本特别好的书,可人家压根就不想卖。我呢,就跟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似的,一趟趟地往人家里跑。也不管跑了多少趟,也不管要费多少口舌,我就一门心思地要把那本书求购过来。你知道求购一本难得的好书要多少钱吗?少则一万,多则几万。有一次,我为了卖到一本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我硬是拿出了五万元现金。要知道,那可是1938年首印板的书啊!总之,只要是在解放前出版的毛主席著作和其它一些有影响力的书籍和文献,动辄就是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在求购别人书的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让我哭笑不得的事情。有时你花了大价钱买到一本好书,可没过多久,我又在别的地方发现了一本一模一样的书,价格却只有之前的十分之一。每当这个时刻,心里头那真叫一个疼啊!但没办法,谁让我就认准了那本书呢?为了能得到一本好书,我啥都不顾了,也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有时还会碰到一些这样的事:当我从外面用高价买到一本好书,没过几天,原来的卖家突然给我来电话,说想用双倍的价买回我的书。我知道,肯定是有人想用更高的价格买这本书,我心想,这本书一点非常有价值,我说什么也不会卖出去……”
“这些年里,为了收藏到一些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和展品,我挖空心思,成天跑各地的古玩城,跑旧书市场,跑废品收购站,跑完省内跑省外,特别是我的江西老家去了无数次。我几乎求助过所有收藏界的同行和我的亲朋好友,就连社区内外那些拾荒者都是我求助的对象……”
“说起我这些年的生活,那真叫一个凑合。这些年,我把钓鱼、打网球、登山等全部的爱好统统放弃。就一直守在自己的展馆里。为了节省时间和花销,我每天吃的都是最简单的快餐。白天呢,我要守在馆里接待一拨又一拨来访的客人,跟他们交流红色文化,更多时候是接待和配合各级政府部门和各行各业组织的党建活动。到晚上,别人都休息了,我还得泡在工作室里搞创作。有时是创作一些跟红色文化相关的陶瓷制品,有时是创作我的毛体书法作品……”
“在一个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当我进入最佳创作境界时,我会忘却人世间所有的一切,让自己化为鲲鹏,凌空翱翔、纵横八方、尽情地游历于天地之间……我让手中的笔在洁白的宣纸上笔走龙蛇般的飞舞,一幅幅自感得意的艺术精品在灵感的飞扬中诞生。可以说,我在艺术海洋的遨游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在平时,我经常在工作室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地干活,把我累得晕头转向……”
“我长期这么忙碌,对家里人实在是照顾不过来。妻子平时没少抱怨我,说我在儿女成长的路上,没有给予关爱和陪伴。对此,我心里觉得很愧疚,可我没办法,事业做到这一步,我也放不下啊……”
“我的展馆已经开了八年,每年要付50万元的场地租金,再加上不断搞收藏也需要费用,我把开广告公司的利润和平时卖字画的钱都花在了展馆的建设上。不怕笑话,我每次看到外面有好的藏品,我就控制不住自己,会忍不住掏钱买下来,因为我总想着要让自己的馆藏越来越丰富。对此,家人确实不太理解我,可我就是想坚持下去……”

“我告诫自己:人这一辈子时光很短暂,我一生一定要干成一件有意义的大事。我这么拼命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传承红色文化,这是我最大的爱好,也是我的使命和担当。‘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我是从骨子里热爱红色文化,我有责任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红色文化,让他们不忘记过去,让他们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实践,要让革命先辈打下的江山千秋万代不变色……” “我常常想,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我的愿景是:将来要创办一家中国民间最好的红色文化博物馆,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红色藏品无偿地捐献给国家。让红色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但我知道,要办成这件事不容易,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不怕,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在以后,我会经常在朋友圈里分享我在这条路上的点点滴滴。我也希望社会各界有更多的人理解我、支持我,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红色文化的队伍中来,一起把这件有意义的事干下去……”……听完张志新的故事,我的心海涌出一阵阵感动,我感动于他对红色文化执着的坚守。他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为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他几乎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在这八年间,经过张志新的艰辛努力,他的展馆从当初100多平方的面积,发展到了今天1000多平方的面积。展出的红色文物达上万余件,所有文物均通过省级文物鉴定单位的鉴定。有多位专家说:张志新的红色文化展馆内容丰富,其精神价值无法估量,实际经济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八年来,张志新的红色文化展馆一直是免费对外开放。社会各界所有来这里搞党建活动的团队,他都是热情接待而且分文不收。他的红色文化情怀和高尚的公益行为,受到各级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受到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这些年来,《深圳特区报》、《南方都市报》、《新余日报》、《学习强国》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全方位报道,感动了许多的读者。张志新作为一位工艺美术大师,还非常热心所在社区和家乡的党建工作。2025年1月1日,是新年的第一天,他的家乡驻深办党委专门在他所在的文化馆设立了一个流动党支部,并隆重举行了揭牌和挂牌仪式。张志新被上级党委任命为该支部的党支部书记。他的党支部目前有63名党员。张志新在活动现场表示:他不仅要继续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工作,还要担负起党建引领的责任,要把党支部建成家乡流动党员的团结之家和温暖之家……” 张志新还是一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在2024年11月,他作为广东首批代表(全省仅四名代表),参加了中国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全国乡村工匠培育工作会议,接受了学习培训,受到极大鼓舞。他认为自己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还担负着助农、扶农、兴农以及传、帮、带和文化传承的光荣使命。可以想象,他事业的舞台将会越来越宽广,他以后的工作将会更忙绿更辛苦。难忘的2024年已经过去,充满希望的2025年已经来临。在新的一年里,在美丽的南国大地,一定是金蛇狂舞、万象更新,一片生机!此刻,我衷心祝愿张志新和他的红色文化事业越来越好!
文稿:李 敏
编辑:刘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