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跃辉 笔名:青竹 蓉竹。侨居美国,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永久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英国文学副总编;2022获中国诗歌排行榜二等奖;2023获中国诗歌排行榜一等奖;2024年14首诗作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新时代人民艺术家,荣耀中国限量珍藏版邮册,在澳门发行;2024诗作获北美翰苑六个奖项;2024获澳洲金笔诗人奖;2024获短电影剧本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第十一届最佳短电影剧本文学奖;著有长篇传记文学《翻开泛黄的记忆》 汉英双语诗集《往事如烟》汉诗《太阳谷》
纪实小说《春姑》
文/青竹
已是五十多年前的事,留存在春姑脸部,手膀的疤痕现在依然明显,听她讲述一岁宝宝她的过往,一个火球娃撕心裂肺地哭声,我听她有声有色的讲述,心如刀割,这一幕陈年旧事,仿佛发生在昨天。虽然是半个世纪前的事,这事总是搅得我有些心疼。我一直想把好友春姑这段不为人知的经历,由囗语变成文字展现给我的读者朋友。
那是1969年的初冬,春姑的父亲是工商银行的一名职工,母亲没有工作,父母为了一句时代最响亮的囗号:“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父母商定从抚顺市下放到清原县南八家子公社新立屯大队太平村生产队,距抚顺市约95.4公里。那个年代交通不便,春姑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父母带着五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全家七口人带上一些生活必用品,乘坐绿皮火车下放去到农村,春姑大姐已经17岁,春姑还是母亲怀中的襁褓。
他们坐了几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清原满族自治县县城的火车站下了车,新立屯大队的村支书和村长安排村民赶着一辆牛拉车到火车站接她们。从火车站到太平村生产队大概有30华里路程,到了太平生产队,由刘队长安排为他们全家7口人事先准备好的一间砖瓦房,不管怎样,总算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北方的初冬天气已经较冷,屋内有一个炕,全家七口人都挤在这个不大的炕上相互取暖。到生产队父亲休息了两天就下地跟着农民一起干活挣工分,较大的姐姐哥哥也同父亲一样下地干活。大姐在抚顺上完初中,是春姑哥姐中文化最高的人。因春姑太小母亲没参加农活,母亲除了照顾春姑,负责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和缝补浆洗,日子过得比来之前想象的要苦,在这穷山僻壤,全家人经常填不饱肚子,春姑哥姐就去野外摘树上的果子和挖野菜充饥。二个多月过去了,到了寒冬腊月,零下二三十度,一个小小的火炕显然室温不够暖和,妈妈在炕的边沿升起了一个火盆,春姑这个小精灵,不会走,但会爬,她知道火盆里的火会给她温暖,妈妈在埋头做手上的缝纫活,没注意到这个小家伙,她居然爬到了炕沿,掉进了火盆,当妈妈耳朵里传来她发出的惨叫声,才跳下炕扑过去把春姑从火盆中抱出来,谁知道眨眼功夫,火苗蹿遍春姑全身,妈妈心痛如刀绞,顾不上自己的手也被烧……那个缺医少药的地方,妈妈用土方法为一岁大的小女儿治烧伤,白凡加葱白捣碎敷烧伤,可想而知,在疗伤的时日弱小的春姑受了多少罪。
妈妈太忙的时候,哥哥姐姐也会帮妈妈的忙照看小妹,春姑才一岁多不会说话,疼痛难受时就拼命地哭,这时候大姐会给她嘴里塞一颗树上摘的野果子。有一次竞然给她吃了一颗毒果子,吃了没几分钟开始口吐白沫,全身抽搐,把大姐吓得大呼小叫喊妈妈,妈妈!妈妈快来呀,快,快救小妹,小妹出事了,小妹中毒了。妈妈抱着小女儿拼命地跑,幸好及时送到村上的赤脚医生医疗站抢救及时,春姑才捡回来一条小命。
春姑家的日子虽然过得艰难,人也会随着岁月一天天长大,大哥大姐已经长大成家另立门户,这时的春姑已满七岁,发蒙在村小,读完初小家里穷得舀水不上锅,只好辍学,做妈妈的小助手干点家务活。家人由七口变成五口,日子还是饱一顿饥一顿,长到十一岁的春姑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体弱个子小,面黄肌瘦,她从来没有过孩童时代应有的天真活泼快快乐乐的童年时光。妈妈总是把大姐穿小了的衣服给二姐穿,二姐不能再穿的衣服,裁裁剪剪缝缝补补给春姑穿。春姑长到十一岁,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裤,每当换季的时候,她看见村里别人家的小姑娘都穿上新的花衣裳,她羡慕不已,下决心长大要比同龄女孩穿得更加漂亮。这时侯的春姑,命运安排她常常提着竹篮子,山前山后摘野菜野果为父母分担解决饥饿之急。
父母三个女儿,大姐长得最好看,大姐素芳不仅长得眉清目秀,身材苗条,活泼开朗,还生得一副天生的好嗓子,14岁多那年被部队文工团看上,但不走运,具说有人暗地举报说她眼睛高度近视而被取消。几年后素芳和家人已经到了农村,因她有一副天生的金嗓子,被县文艺工作团选中,她能歌善舞,唱样板戏超众,人也显得特别的机灵,很受观众待见,在众人眼里的她将在文艺界会前途无量。谁知道一双魔掌就藏在她的背后,未曾料到,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无情地转动,一天晚上素芳因演出过劳,感到十分饥饿,演出结束后去食堂想找点吃食,不防去食堂的过道处,有人从背后用什么东西向她的头部猛砸,直到把她砸晕迷,拖出去在人不知鬼不晓偏僻的地方,把她强奸了。这致命的一击,从此她精神恍惚,治疗无果,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后来她遇见富有同情的两个男人,不同时间段她有过两次婚姻,都不欢而散离了婚,两次婚姻生下两个女孩,都送到娘家由父母亲照顾抚养成人,真是作孽,苍天不公。
人活着再苦的日子也得一天天熬过去,春姑家度日如年的日子终于熬过了18年,春姑已到桃李年华,1988年父亲终于复职,回到抚顺市工商银行。春姑只有初小文化,安排在银行做勤杂工,换工作如同走马灯似的,十几年不知道换了多少临时工作。春姑谈恋爱,高不成低不就,早已过了婚龄,她动了动脑筋,大胆设想犹然而生,富有勇敢精神的她,决心走出国门做跨国媳妇,她坚守己心,终于通过电脑在网上打开了她婚姻的智慧之门。37岁这年,她把平时舍不得吃穿积攒的钱拿去买了一台电脑,决心学会上网,让网络改变自己的命运,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终于瞄准了一个目标,瑞士日内瓦联合国财务部做会计师工作的帅男,初谈甚欢,随着两人的交谈,春姑发现不是同屏人,左思右想,自审感觉两个人的条件悬殊太大,即使结了婚,这棵爱情之树也会在风雨中妖折死于泥中。春姑用理智占胜了梦想,果断的选择与这位不可多得英俊帅气的高知男奈森姆先生分手。
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继续在网上“布网打鱼”,用她勤快的双手,一年后,迎来了属于她人生的第一个春天,终于在电脑键盘上敲开了她智慧希望幸运之门,在大洋彼岸找到了一片属于她栖身盛开的阔土。她与半百已过土生土长的美国未婚男,迈克尔相谈甚欢,他大春姑14岁,未婚无子,属于美国人中上层阶级,经过几个月相吐心声,天赐良缘,很快修成正果,刚满40岁的春姑踏上了异域与从未谋过面的未婚夫结为连理。登上了婚姻殿堂。两人相敬如宾,迈克尔百般呵护妻子,从不让她工作,两人除了游玩丈夫就教妻子学英语,春姑衣食无忧,仿佛过上了神仙一样的生活。但好景不长,结婚5年多,一天两人正围在炉台前做早餐,迈克尔突然倒地,春姑赶紧拨打911,仅仅几分钟的时间911赶到,经抢救无效,因突发心梗死亡。这犹如晴天霹雳,春姑不知所措,她崩溃了,她彻底的崩溃了,她悲痛欲绝。就连婚后丈夫为她立下的遗嘱,家产全归她所有,一笔巨大得令春姑和旁人都感到惊讶的数字,但春姑依然呆如木鸡,失夫之痛让她生不如死。整日精神恍惚,倍受熬煎。常常独自流泪,夜不能寐。越洋电话,亲友们在这期间少不了关爱开导她,但她仍然无法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在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之时,眼前常常浮现她在农村受苦受难的情景,永不消失她童年时代宠照在她心灵上的阴影。一天,姐姐带她去山上採野山枣吃,不小心被倒在地上的树枝绊倒,树枝上尖锐的刺扎进了她的肩膀,痛得她哇哇直叫,姐姐看了看竞然没发现刺,从此这根刺埋在她的肉里,常常会红肿发炎疼痛难忍,自己像个没人疼没爱的孤儿。深深的记得上学的第一天,不小心肩膀猛力碰到了课桌边沿,本来红肿化脓的伤口,经这么一撞,脓血顺着肩膀上的伤口流,因祸得福,可能是深扎在肉里的刺顺着脓血流了出来,从此肩膀不再有扎心的疼。一次,不知道爸爸从哪里拿回家,已经腐烂了的捂包鱼,妈妈煮给家人吃,全家人都中了毒,春姑最小,抗体差,小命差点上了黄泉路。春姑当面临失夫之痛,痛不欲生的时日,回忆一幕幕往事,想想幼年童年,死里逃生,几经磨难,好不容易熬到了头,问心,难道就此放弃自己以后的人生吗?她鼓励自己坚强起来,过好后半生,采取了自救,终于挺了过来。
时间是救心丸,3年后春姑恢复步入正常活下去的轨道,再次在网上敲起了命运之盘,在上帝仁爱的佑顾下,她再次组成了新的家庭,新丈夫吉佛性格较急,但待春姑惜之如宝,春姑也毫不犹豫,新丈夫吉佛在犹他州有一套价值100多万美元的房子,还有一半暗揭没交完,春姑大大方方的拿出60多万美元交给丈夫把房贷全部付清。又为丈夫投资了30万美元扩大修车的商业厂房。还在亚利桑那州离我40多分钟车程的牛头市靠近科罗拉多河边买了一套近40万美元的房子。她又为自己做好了退休计划,购买了几十万美元的退休保险,春姑的财产到底还有多少,这是她个人的隐私,无人知晓。
至今春姑在美国生活有16年多,从未工作过一天。她早已成为千万富翁的富婆,但她一直保持着朴素,勤劳,善良的作风。在犹他州她们家的土地广阔,每到播种季节,春姑便开始了她的农耕劳动。到了夏季各种绿色蔬菜满地,西瓜香瓜李子杏子满目,秋天更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种菜是春姑的拿手好戏,没有她种不好的蔬果。对她而言,无论条件变化多么优渥,她始终坚持不懈春播秋收冬藏的习惯,无论她生活在何方,她都是一位勤劳如蜜蜂,到季就播种的姑娘。虽然她只读了四年初小,由于她勤奋好学,广积知识,她不亚于一个具有大专学历的文化人。
回忆我和春姑初识,是在我居住的城市金曼SFV超市购物,在美国只要看见一个黄皮肤的亚洲人,会习惯性的问一声,(Are you a Chinese)你是中国人吗?一次偶然相识,我们在近3年的时间里成了知心姐妹。尤其是去年在我病中,她像亲妹妹一样牵挂我,只要她从犹他州开车回亚利桑那州牛头市这边,她会给我带些她自己种的新鲜蔬果。犹他州夏天气温基本上都在C氏20多度,冬天大雪纷飞,冰冻三尺。而亚利桑那州却是夏热冬暖,根据冬夏温差,他们夫妻俩选择最佳气温分两地居住。
春姑一直怀揣一个心愿,目前还未兑现,她邀请我与她同行,回到她刚满8个月,由于命运的安排她和家人去到了清远县南八家子公社 新立屯大队 太平村生产队落户,她想带着感恩的心去报答曾经关爱照顾过她及她家人的乡亲们……
2024.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