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清浅
自从养了狗狗以后每天雷打不动的早晚各一次遛狗已经成了习惯,而我也慢慢爱上了散步。身边有一个伴儿,却不聒噪,安静而美好。过度的城市化进程让人与自然拉开了太远的距离,过度的功利主义又让人无暇亲近自然,散步正好给了自己一次放空自我的机会,去欣赏身边的一草一木,去享受来自旷野的风和阳光的明媚。散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放松的,可以什么都不想,任由狗狗在前面领着自己漫无目的地走,当然也可以任由自己的思绪信马由缰,天马行空。此时的自己是完全自由的,不再受任何外界因素支配的,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
除了冷到刺骨的寒冬之外的其他季节都是适合散步的,也是惬意的。当然最美还是春天,百花盛开,每次散步路旁都开满鲜花,像是夹道欢迎嘉宾一样热闹而绚烂,从春寒料峭就开放的梅花到开在春雨绵绵中的杏花,从一夜怒放的樱花到让李清照心生无限惆怅的海棠,从清明风起春带雨的梨花到香透满园的一架蔷薇,整个春天我都徜徉在花海之中,我屏息驻足,任由阳光穿过柔弱到透明的花瓣把斑驳的光影洒在脸上,显出五彩斑斓的光晕。飘渺似纱的香气直透心胸,感觉整个灵魂都随着那香气飞入苍茫云海,沉醉而不知归路了。此时最怕下雨,因为一场春雨后花瓣不可避免地零落成泥碾作尘,心总不免生出“绿肥红瘦”的伤感。
另一个喜欢散步的季节就是初夏了,初夏的早晨阳光柔和而不刺眼,没有盛夏的炽热和蒸烤,风是凉爽的,空气是清新的,没有游人如织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整个公园显得静谧而舒适,时而碰到几位老人在晨练,悠闲地打着太极拳,心中不免羡慕一番,细细算算自己还有几年退休。漫步在林间,绿阴如盖,油绿的树叶闪耀着如翠玉般的光泽,吹过的阵阵微风,带着丝丝的凉意,直透心胸。公园里有很多大树,有的已经长成合抱之木,据说有上百年的树龄了,百年风雨沧桑,树木依然挺立繁茂着,别说一百年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一百年后人早已埋没黄土,灰飞烟灭了吧,又有多少人还记得我曾经在此流连忘返呢?周国平先生说:“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但很多人宁愿用它来换取那些宝贵或不甚宝贵的财富,把全部生命耗费在学问、名声、权力或金钱的积聚上。他们临终时当如此悔叹: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下雨天也是散步的好时节,此时是最有情趣的。没来由得喜欢下雨天,秋雨也好,春雨也罢,没有阳光直射下的刺眼反而是雨水滋润下的舒展,氤氲的雾气中一切都显得朦胧而静谧,就连那掉落的树叶也在雨水浸润下显那么清新。不管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寂寥、又或者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悲凉,又或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细腻,雨中的万物在烟雨中少了些许凌厉多了少许温柔,不禁也让人的心温柔沉静起来,心中的浮躁也一扫而光。泥土的芬芳在雨水的撩拨中混合着青草的清香,四散而开,飘落进人的鼻腔里,散落在人身上,让人不禁想深吸一口气,把这香气埋进心底。李清照说:“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看来大词人也是喜欢下雨。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有一个“二十分钟效应”的说法,说是如果你感到郁闷、难过的时候不妨去户外二十分钟,看看花草树木,亲近大自然,就会得到很好的缓解,治疗焦虑和精神内耗。的确,大自然是最佳的疗愈场所,去感受自然之广阔,宇宙之浩渺;去感受日升日落,花开花谢;去感受阳光雨露、蓝天白云;去感受大自然的一视同仁…。境由心转,物由心造,即使同样的风景不同心情下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着得之,仔细想想,最美好的事情其实都不需要花钱,但是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喜欢声张,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捕捉、发现。
自然有自然的生存法则,参天大树自有属于它的巍峨,但是偏僻处那些散落在草丛中的野花也有属于自己的美丽,它们丝毫不因为自己身处偏僻之处就自怨自艾,它们欢快地与春光嬉戏,与春风共舞,虽然没有路旁那些花朵明媚艳丽,但它们茕茕独立,寂静开放、独自美丽,因为美不需要别人的证明。陋巷繁花独自香,何须世人话短长。花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此时的怒放,无论是开在闹市还是开在陋巷似乎都无法影响花开灿烂、惊世骇俗,管他游人如织还是无人问津。花有花的使命,人有人的归途。花可以做到自顾自美丽,那么人呢?又为何不能做到寂寞开无主,只有香如故呢?

作者简介:一个不务正业的大学老师,一个喜欢读书喜欢文学的社恐中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