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红包
刘于云
新年快到了,我该准备压岁红包。
寒假一开始,孙女便飞回了老家。
“爷爷,奶奶,我回来啦!嘻嘻……”银铃般的笑声,掩不住如饥似渴的神情。
“嘿嘿,小燕子回家啦,春天就不远啰!哈哈哈……”我高兴地说。得知孙女放假了,我的脸上一直写着笑容,眼里藏着期盼。
珊珊在县城读书,可她就是喜欢乡下,每到放假,第一件事就是回老家。
寒假总是伴着过年,孙女特别高兴,我也非常开心。
一日,珊珊笑着问“爷爷,又快过年了哦,嘻嘻……”
“这不还没到过年呢?着急了吗?少不了你的,鬼丫头……”我笑着说。
我知道她说的是压岁红包。她平时从不向我要钱,也从不乱化线,每年的压岁钱都交给了她妈保管,说将来念大学时用。
看着她花似的笑脸,我想起了我的压岁钱。
我的童年是大集体时代,半饱度日半衣暖,一双鞋子穿一年。尽管生活苦涩,童年却难忘,尤其是新年的压岁钱
。大年晚上,一家人吃完团圆饭,父亲便张罗着新年的红包。
煤油灯下,父亲磨蹭着从怀里掏出一把毛票放在桌上,双手使劲摩了几把,右手食指沾了沾口水,一张一张地数开了,一角,二角,五角……
我站在桌前,帮父亲摆弄着。
父亲把这些角票,放在裁好的红纸里小心地包好,粘牢,又揣进怀里。他对我们说,这是明天给你们的压岁红包,你们可得听话哟。
对于钱,那时我并不敏感,也没有渴望,只是想有钱买连环画,因为它太有诱惑力了。
一本两毛6分的《小兵张嘎》,让我两个星期不能安心上课。黑板上,课本里全是嘎子挎枪挥刀的威武影子。
但是,有什么用呢?口袋空空的。
真想,明天就过年。
过年了,就有了压岁钱,就能买到嘎子。
除夕之夜,我在红包的飞舞中迎来了新年。
大年初一,我们欢跳着来到厅堂围着父亲。父亲满脸堆笑,从发白的棉袄里抽出一沓红包分发给我们。我们接过温暖的压岁红包,欢笑着一溜烟向街上跑去。
街上人很多,熙熙攘攘的。店门两边都贴着红红的对联,地上铺满了爆竹壳。两旁的摊子不是卖油果鱼条,就是卖香烛爆竹的。我们直奔新华书店。
书店里挤满了人,营业员手忙脚乱地为大家拿物品。
我大声地请营业员阿姨给我拿《小兵张嘎》的连环画,却说没有了。我沮丧地围着柜台徘徊,心里说不出的痛楚。听大人说,新年第一天出门不能空着手回去,只好要了一本巜智取威虎山》悻悻回家。
新年的第一天,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而后的压岁钱,我从不敢动用,一直等着嘎子……
后来,我用压岁钱结识了很多很多的朋友,有嘎子,雨来,孙悟空,还有诸葛亮,贾宝玉……
再后来,又认识了李白,艾青,朱自清,老舍……
再后来又多了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荀……
压岁钱把我领进了文学之路,引上了书法之门,引入了人生之道。
再后来,我给父母“压岁钱”……
现在,我又给孙女压岁钱。我看到了她挥舞着大大的红包,在人生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也看到了她给长辈,给父母大个大个的“压岁"红包。
压岁红包,继承着家乡的习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