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乡
文/许胜智
我踏上归乡的路,心中满是难以言喻的情怀。离开这个小镇已经十年了,十年间,我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青年,而故乡,却始终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上,两旁的梧桐树依旧挺拔,只是枝叶更加茂密,仿佛也在欢迎我这个久违的归人。小镇的变化不大,依旧保持着那份宁静与安详,只是偶尔传来的汽车声,提醒着这里并非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我的家坐落在小镇的东边,一座老式的四合院,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家的味道,是母亲亲手烹饪的饭菜香。母亲听到声音,从厨房走出来,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份慈祥与温暖依旧如初。
“孩子,你回来了。”母亲的声音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泪光。我紧紧抱住母亲,仿佛要将这十年的思念都融入这个拥抱中。
父亲则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本旧书,那是他年轻时最爱的《红楼梦》。看到我,他放下书本,露出久违的笑容:“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夜晚,小镇的星空格外明亮,繁星点点,如同撒在黑色天幕上的珍珠。我和父母坐在院子里,聊着过去与未来。母亲诉说着这些年小镇的变化,父亲则更多地谈论着我的成长与变化。而我,则静静地听着,感受着这份久违的亲情与温暖。
第二天,我决定去拜访我的小学老师——李老师。李老师是我人生中的启蒙导师,他不仅教会了我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他的家离我家不远,穿过一条小巷,便能看到那座熟悉的小院。
敲开李老师家的门,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出现在我的眼前。岁月在李老师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的眼神依旧明亮,充满了智慧与慈爱。
“李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激动地握住李老师的手。
“怎么会不记得呢?你是小舟啊,那个总是爱提问题的孩子。”李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
我们坐在李老师家的客厅里,聊起了过去与现在。李老师告诉我,他退休后依旧坚持每天读书、写字,还时常义务为镇上的孩子们辅导功课。他说,教育是他一生的事业,只要还能动,就要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听到这里,我不禁心生敬佩。李老师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什么是无私奉献。而我,作为一名上进青年,又怎能不向他学习呢?
离开李老师家,我漫步在小镇的街道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的回忆。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这里追逐打闹的情景,想起了在河边捉鱼、在田野里奔跑的快乐时光。那些日子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欢笑与满足。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小学门口。那栋三层的教学楼依旧矗立在那里,只是外墙已经重新粉刷过,显得更加崭新。操场上,孩子们正在欢快地玩耍,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如同夏日的清风拂过心田。
我站在门口,望着那些熟悉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所在。我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少年时代,和同学们一起在课堂上听讲、一起在下课后讨论问题、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嬉戏……
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小舟同学,你怎么在这里?”
我睁开眼睛,看到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站在我面前。她是我曾经的同班同学,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来看看母校啊,你呢?怎么会在这里?”我微笑着回答。
“我在这里教书啊,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你。”她惊喜地说。
我们聊了一会儿,她邀请我去参观她的教室。我欣然同意,跟着她走进了那间充满欢声笑语的教室。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求知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离开学校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小镇的街道上,给这个宁静的小镇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浪漫。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感动。这里,是我成长的摇篮,也是我心灵的归宿。无论我走到哪里,这里都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回到家中,我和父母一起吃了晚饭。餐桌上,我们聊着各自的生活与感受。母亲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我早日成家立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则希望我能继续在社会领域发光发热,为更多的人带去知识与希望。
我听着父母的话,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愧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关爱,愧疚自己这些年为了事业而忽略了他们的感受。我告诉自己,从今以后,我要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夜晚,我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思绪万千。这次归乡之旅,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我明白了,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取得多大的成就,这里都永远是我的根、我的家。
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乡愁与回忆,继续前行。我会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承和弘扬这片土地上那份淳朴与善良的精神。因为我知道,这里不仅是我的故乡,更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时刻铭记这份乡愁与责任,让它成为我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