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张雅:《风卷落花愁——管窥南宋词》
风卷落花愁
——管窥南宋词
陈寅恪先生有一段著名言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说,若让他选择一个朝代生活在中国,他必选宋代。英国牛津大学杰弗里·巴拉克勒夫教授编写的《泰晤士历史地图集》也称在宋代"中国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光辉的"。若唐代在综合国力上达到鼎盛,而其后的宋代在文化软实力上则足过之,从而将中华文明推向顶峰。
宋代文化何以“登峰造极”?这幅画卷太宏阔,又从何说起?或许从画卷的结尾处管窥——从南宋末年词坛的光芒万丈中择二三事品论,则可见一斑。
《全宋词》中收录了不少女子作的词,其中除了李清照、吴淑贞、唐琬等寥寥几人以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上面之外,大多数女词人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作者栏仅仅以某某妻、某某女代替。可就是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的女子,将精神生命化为诗词杰作,人随词而不朽!徐君宝妻就是这样一位由三百年宋代文化孕育涵煦出的"寻常女子"。她以柔弱之躯,以如椽之笔,在殉国殉节之际,为宋代文化书写了一首哀婉凄绝的挽歌,遂成传世之杰作。
根据陶宗仪在《辍耕录》中的记载:南宋亡国的时候,徐君宝的妻子被元人俘虏到杭州,在北上的途中,俘虏她的人见她长得漂亮,数次想要侵犯她,她坚决不从,想方设法逃过劫难,“其主者数欲犯之,而终以巧计脱”。一个女人能用什么办法逃过魔手?不过是拖延罢了,元人如果非要让她就范,她定然难以逃脱,徐君宝妻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她终究选择了投水自尽,在投水地方的墙壁上留下了一首《满庭芳》,向世人诉说国破之后自己的悲伤、痛苦与愤恨,“一日主者怒甚,将即强焉……严妆焚香,再拜默祝,南向饮泣,题《满庭芳》词一阕于壁上,已,投大池中以死”。
《满庭芳》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词评家称这位被元兵俘掳的女子写下这首绝命词,是她担荷着祖国与个人双重悲剧的心灵之写照,“真所谓以血书者也"。"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女词人像词中风暴横扫的落花,无所依凭,却能用从容赴死前的绝笔,反思并概括全宋历史悲剧——“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襟怀是何等之大。词评家还盛赞此词两大特色,一为运思之凌空超越,一为意境之重、大、崇高。凌空超越之运思,本身就意味着人格精神之无限升华;意境之重、大、崇高,以哀祖国为先为主,以哀个人为后为次,充分体现了国身通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此是悲剧美学意境之极致,不尊其词,可乎?!一位南宋的普通女子写出这样的爱国杰作,又不得不感叹宋代文化的伟大!什么是文化底蕴,什么是软实力?当寻常巷陌,当平凡人妻,能写出镌刻于永恒的作品,一个时代,一个国家,还有比这更深厚的底蕴,更强大的软实力吗?
再看南宋宫中昭仪王清惠的《满江红》,其气象、见解之非同寻常。
《满江红》
太液芙蓉,浑不似、丹青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生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颦鼓拍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转关山月。问嫦娥、垂顾肯相容,同圆缺。
这位昭仪分明就是一位优秀的词作家。宋代以前各朝,也有嫔妃极富文学才华的,但在大的文学总集中,鲜见之。在《全宋词》中,却接连有几位宫人嫔妃的作品。除王清惠的《满江红》外,还有袁正真的《长相思》和金德淑的《望江南》均笔力非凡、内涵凝重,堪称杰作。足见宋代文化的普及与渗透——上至宫闱,下至深闺,处于文明边缘的女子们也多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王国维称“故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实非虚言!
这些受宋代文化涵养的女子们因词作而流芳,因情怀而不朽;反之,她们的光彩"不让须眉",二者一同汇聚成了宋代文化的"星汉灿烂"。她们因一个王朝的文明兴盛而不虚此生,她们因一个王朝的国势衰亡而过早凋零。"风卷落花愁“,是献给故国的悲凉的挽歌,却又是个人多么深幽的叹息!优秀的文明是伟大的,但没有强大的武力足以捍卫这优秀的文明又是可悲的!历史的教训应足以阻止悲剧重演。不过,在这声犹在耳的叹息里,我们必须敬畏文化的生命力,那些消逝的词人从未消逝,她们因不朽的杰作而与永恒同在!在这穿透时光的叹息里,我们必须惊叹文化的征服力,百万貔貅早已灰飞烟灭,可数阙宋词却必将光耀华夏,风流千古!
张雅,陕西汉中诗歌研究会副主席。中学教师。有多首作品发表于《奔流》、《当代诗歌》等杂志及《一线诗人样本》、《燕赵文荟》、《诗渡》、《诗文艺》、《海外头条》等微刊。诗歌《徐霞客之黄果树瀑布》获首届"徐霞客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优秀奖,并组诗《以诗为记》获全国第三届“诗渡•海上云天杯”2022年度诗歌奖大赛优秀奖。2024年获2024粤港《当代诗歌》“杜甫杯”新年征文大赛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