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九大寒 飞檐映雪》
——大寒(二十四节气之二十四)
宋厚健
大寒,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冬季的第六个节气,
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交节,
数九大寒,飞檐映雪。
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
“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极言大寒之冷。
这个节气处在三九、四九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
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民谚有:“小寒大寒,无风自寒”。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它是一年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
大寒小寒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根据我国常年的气候数据统计,
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段是在每年的公历1月中旬,
因此,对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小寒的确冷于大寒。
但对于南方一些地区来说,即是大寒节气时最冷,
大寒节气1月下旬将是南方一些地区全年中最冷的时段。
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
说明大小寒节气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数九”是我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习俗之一,
即是从冬至逢𡈼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
所谓“热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中,当寒冷的时期仅是“三九、四九天”,
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
四季轮回,季节交替,
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在我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
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
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
流行的年尾“年会”是“尾牙祭”的遗俗。
大寒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
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
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
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
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
大寒时节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
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食糯”就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纵饮”,指放开宴乐,纵情喝酒;
“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
“除尘”,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
“糊窗”,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
“腊味”,腊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腊”是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是指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
“赶婚”,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
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
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快”。
“趁墟”,亦作“趁虚”或“趂虚”,南方谓趁墟,北方谓赶集,
墟市,也叫“墟场”,古时,月中为市,以便贸易。
“洗浴”,与“除尘”有相同用意,是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的烦恼和晦气。
“大寒迎年”的风俗还有不少,各地也不尽相同,
但主题基本上是围绕“祭祀”展开的,其中一些风俗至今尚存。
岁末十二月有多种称呼,如有“味冬”“季冬”“腊月”“腊冬”等别称,其中最为熟知的当属“腊月”这一别称。
我国南方客家一些地方流行着“尾牙祭”的民俗节庆,
每年第一个祭拜日,二月二称为“头牙”,
最后一个祭拜日,十二月十六称为“尾牙”,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
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
土地神的称号众多,其来历与我国古代农耕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古时将大寒分为三候:
“一候鸡始乳;二候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在大寒时节,母鸡可能开始孵小鸡,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化;
征鸟如鹰隼等猛禽在大寒时节捕食能力极强,因为它们需要大量觅食以抵御严塞;
此时水域中的冰冻到中央,冰层厚而坚固,甚至可以在上面嬉戏。
此外,江南一带有二十四番花语,“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也被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大寒时节,在农业生产中要掌握好冷暖变化规律,
根据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等,合理种植农作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在北方地区,这时期田地已被冰雪覆盖,没有农活,
南方地里没有冻结,农事活动尚可进行。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
在南方地区则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并做好防寒防冻、兴修水利等工作。
大寒时节的农谚有: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不寒寒大寒;
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
小寒大寒,滴水成冰。
小寒大寒多南风,明年六月早台风;
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
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亦是进补好时节,
大寒正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饮食起居应随之“转轨”。
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
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
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
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唐代.元稹《咏廿四气候.大寒十二月中》: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大寒时节的气候特征,
诗中“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描绘了大寒时节家中温暖的气氛,
展现了冬夜室外的静谧和寒冷。
“飞檐挂雪映寒光,凛冽冬风啸四方。”
这句诗描绘了大寒时节,飞檐上挂满了雪花,
在寒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冷。
同时,凛冽的冬风在四周呼啸,更添了几分严寒的氛围。
数九大寒,飞檐映雪是三九、四九寒冬时节的特有景象,
严寒数九绽奇芭,冬去春来竞物华,不与梅花争艳丽,迎风斗雪笑天涯。
唐代.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短短4句20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雪景画面:
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此诗看似未曾描绘雪景形象,而诗中无一字不笼罩在雪中,
如此雪景,方才符合人们对冬季大雪封山的印象。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生活在这浩瀚宇宙的人们,
如同流星一般,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短暂而耀眼的光芒。
旧年的钟声,随着时光岁月的风霜雪雨悄然而远,
岁末是终年,也是起点,人生是别离,亦是重逢。
途径岁月,百转千回,片片深情,难以忘怀,
愿所有的情深义重,都能换来岁月的温柔以待,让我们不断追求踏雪前行。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等图书。荣获全国文学大奖赛多项大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启事
墨韵新年•中华黄河杯文学盛宴大赛征稿启事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