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广中国传统诗词,促进中华文化复兴,隆重推出北美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纽约唐风先生的系列作品。他对国粹和经典的探索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推动华夏古典文化创新发展,建立了基础。
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文化丰富多彩。唐風先生对华夏人文的诗化探索,为海内外爱好中华传统文化同仁打开一扇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欢迎大家热情参与,交流切磋!
冰心文化传媒站长 冰心
石硯躬耕 墨痕留史
撰文/唐風(紐約)
星空有約,薰風自南。甲辰入伏之前,美國費城書法家黃國能老師來電告訴我,他整理了連年壓箱和近期新作各體書法,從中擇優選出250多幅。結集成冊準備付梓,書名就叫《書藝留痕》,想讓我撰一篇序。我自念才疏,涉書也淺,豈敢造次。然在推之不恭之下,只得免為其難,且竭盡所能,去承此重托。
細品《書藝留痕》四字,詩意盎然,雅趣獨特之外,似有一層深刻的涵義。翻看發來作品照片,頓覺墨香四溢耳目一新。其中楷行草隸篆,涉獵廣泛,各體兼備,筆墨功深,書卷氣濃。人說文如其人,字乃人之衣冠,此言不虛。國能老師善書,大名早已聞之。但前些年我因忙於生計,少參加藝事活動。他居賓州費城,來一趟紐約也不容易,故總縁慳一面。疫情過後,社區文藝活動恢復,我也退休了,便有幾次相聚。國能老師給我的印象是沈穩厚道,和靄謙虛,眼神堅定,氣質高雅,家風浸潤和良好修養,通過筆下運毫行氣,章法布白之得體,可以看得出來。他的書法,瀟灑飄逸樸茂,沈着勁健俊拔。入乎規矩之中,超乎規矩之外,集古能出新意,融匯自成一格。在當今爛漫書林,吹起一陣新風;為美東藝苑,帶來一股生氣。
電話交談輕鬆愉快。我問了他的從藝經歷,師承何門,學書心得?他的回答讓我驚奇又贊嘆不已!國能老師生於嶺海名邦的廣東台山,這里人傑地靈,學風良好。近代是著名僑鄉,前輩飄洋過海創業打拼,為的是下一代學業有成出人頭地,國能小時就成長在這樣的家庭里。他中小學各科成績全優,書法有特殊天份,作業常作為範本貼上牆報,在班級和全校展示,從而增強他的學書興趣。由於當時的大環境,年未弱冠走上工作崗位。理科男的他在工廠操作車床,一擺二弄摸透門道,很快成為生產能手和技術骨幹。721大學的充實後,一度擔任車間主任,廠長等職務。節假日休息時間,業餘愛好就是揮毫,一支毛筆伴隨青春年華。中年以後移民來美,謀得一份車行职業。環境改變,醉心書藝不變,走近硯台書案,依然樂在其中。他說因爲環境和工作條件,未能去拜在某師門下。但他的老師是正統地道,原汁原味的古代名家名帖,而且可以轉益多師。秦篆漢隸,魏碑晉帖,唐楷宋書及元明清各家法帖,無不游走其中。古代法帖道法自然,空間廣闊,流派紛呈,可以選擇己之所愛,取法乎上。熟讀精臨,掌握要領,持之以恆,逐漸形成今天的風格。我心想,一個業餘愛好者,全憑韌性與悟性,無師自通,走到這一步,需要多大的意志和毅力,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啊!真的不可思議。國能老師,了不起!

記得今春回國采風,游至紹興書聖故里,見一方池塘,游客爭相留影,原來這里就是王羲之父子當年洗筆硯的墨池。書聖是怎樣練成的?實物見證告訴你。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聞雞即起,提筆苦練不知日之將午,家人送餐至書房而未覺。有次研帖入神將桌上的饃饃和墨吞下,等被發現時已嘴臉半黒。他曾說:前輩書家,唯漢末張芝,曹魏鍾繇書法絕倫。張芝臨池,池水盡墨。我若如此,未必居后。于是更加發奮,一塘清水,染成墨綠,從而奠定了書法史上的地位。兒子王獻之從小按父親要求練字,五年后自覺書藝大進。一次母親檢查作業,他搬出交卷,母親翻了半天,指着一張曾被羲之加點成「太」字的習作說:「我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像羲之。」獻之聽后很是泄氣,但在母親的鼓勵下,重拾信心,鍥而不捨,書法突飛猛進,達到爐火純青境界,與父親並稱「二王」。一千多年過去,我們站在池邊,看着池水墨綠依舊,壁上羲之筆跡『墨池』二字,雖經歲月打磨風雨剝蝕,但神韻依然,心頭百感交集。羲之父子故事,激勵了多少後世書家。再觀看國能老師的墨跡,我想他家應無墨池,但心中定有一個墨池,且去到哪裡帶到那裡,從學校課桌到工廠車間,從南海之濱到大洋彼岸。古今社會環境不同,成就藝業付出代價卻無異。我相信他在書藝上所下的功夫和付出的努力,一定不會少于史上的任何書法家。
國能老師的作品,每幅都是一道風景,《書藝留痕》就是他營造的大觀園,也是幾十年的心血結晶。我先睹為快,願意充當向導,引領大家從頭領略園中風景。書法的源頭在哪裡?甲骨金文大小篆也。《書藝留痕》中收入部分篆書,如橫額「鴻運當頭」,鏡片「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中堂「百福圖」等,多為秦篆。橫平竪直,中鋒運筆,左右對稱,相互楫讓,疏密得宜,整體舒展,結體自然和諧,體現書家氣質和審美觀。仔細端詳,頗有祥瑞之意。隸書好象不多,然從一些扇面、斗方等作品,如「博施濟眾」中仍可以看出,漢隸史晨、乙瑛、曹全的影子隱約其中,功底不淺。用筆工整精緻,法度僅嚴,結體緊湊,開朗舒張,渾厚莊重又不失生氣活力。一幅在牆,能使人神清氣爽。楷書用功最多,早年專攻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諸家。歐體的剛勁峻拔,清朗爽麗;柳體的方圓兼使,結構疏朗;趙書的端正典雅,圓潤清秀。各體兼容並蓄,融匯貫通,端方嚴正,溫厚華滋。有時楷當行寫,靈動活躍,顧盼生姿。給人的感覺是:濃纖肥瘦有致,中庸和諧悅人。
行草書為作者所擅長,在《書藝留痕》中佔比較大,是主要看點。所謂行草,是指行和草二體的總稱,包括行書中的行楷、行草和草書。它們之間的關係,有人用移動中的行、走、跑比擬,好像挺貼切。行書無論從實用和藝術角度講,都極具審美魅力,歷來廣受喜愛和歡迎。王羲之被奉為書聖的主要原因,正因為其在行書方面的非凡成就。他的《蘭亭序》《聖教序》成了後世書家的必修課程。國能老師于二王及趙體行書法帖所下功夫,不可謂不深。他的臨書經過對臨、背臨、意臨三個階段,一絲不苟毫不含糊。對臨須一筆一畫得其形似,方能進益;背臨即脫離碑貼而書,靠的是千百次對臨打下的基礎,力求與原作形神相似。意臨是在繼承前人筆意,升華後的自發創造,達到意存形離的境界。細觀國能行草可以窺見,先求入帖,化我為古,再求出帖,化古為我,「只見釀蜜不留花」。行筆提按使轉,流𣈱自然;點划呼應,動感飛揚。內斂取法,外擴取姿,隨心所欲不逾矩。他的草書行筆酣𣈱,神釆婉然,饒有氣勢,藴含瀟洒風姿。他為人稱道的大中堂、橫幅、掛屏, 無不顯得沈着痛快,墨跡淋灕,古拙中有豐茂之容,沈穩中見靈活之變。連綿筆勢透出一股剛柔並濟,圓融和諧的動感,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得國能老師墨寶,能讓居室生輝。
觀景至此,我的導遊任務完成,《書藝留痕》也將在近日付梓,與中外熱愛者見面。持有此卷,不虛此行。言不盡意,余興且寄《青玉案》中 :
臨池讀帖爭朝暮,研筆意,憑參悟。動靜剛柔饒有趣。一經投入,全情傾注,探索無停步。
銀箋鋪就長鋒舞,舒捲風雲任吞吐。健骨豐筋神氣足。墨痕留史,美東翹楚,藝苑同欽慕。
斯為序!
2024年甲辰荷月於悠然居
作者:唐風,作家,詩人。紐約華文作家協會,美洲中華書法學會,中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現為冰心文化傳媒總顧問兼撰稿,紐約中華詩詞研究班導師,上海格律詩詞社專家委員會委員,無邪詩社導師。喜探索辯微,求古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