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社火
时间过得真快!辰龙犹在,巳蛇已至;长天依旧,风物迁移。腊月一到,年味渐浓,新年春节,触手可及。又是一个新年的正月里了,不由人又回忆起那种热闹红火的场面。
正月,在人们的意识里就是过年。这在我们陇东这个传统习俗隆重、年节风味浓厚的地区来说,就是以热闹喜庆来描绘的。而热闹的主要表现,就是耍社火、看社火。
过年,由于有了社火的烘托渲染,这个年就过的充实热闹,有意思;但如果没有社火的喧嚣,没有锣鼓家什咚咚锵锵地的敲打和此起彼落的春官说春以及迎送社火的鞭炮声,那这个年就冷冷清清,寡淡无味不热闹。
灶火,是起源于西北地区一项隆重的民俗传统活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耍社火,主要是在过年的时节才会举行。一般是正月初三以后,一个村本年度的会长(负责社火表演的组织者)就立即筹办排演的事情,组织人员,选定节目,准备道具,张罗角色,进行排练。耍社火,重在道具和服饰。道具包括锣鼓灯笼,刀枪星锤和龙灯狮子等,服饰新的社火比较气派,人们也爱看。正月初五以后敬神拜将开箱子,陆续在本地穿街进村进行表演。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达到表演的高峰。所有的社火都会聚集在县城进行汇演,每个社火队都有拿手绝活,使出浑身的本事认真表演。这一天,整个县城锣鼓喧天,花炮齐鸣。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们那个地方的人,除了去崇信县城看社火,还有人专门拉上一帮人跑去陇县看社火。正月二十三,随着燎疳节的开始,一年的社火表演正式结束。由会长负责谢神谢将,道具入箱,再转交下一年度的会长。
社火表演,在陇东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叫耍社火,是很受人们喜欢的。它的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阵容有大有小,有简有繁,表演的人数有十几人到上百人不等。由于地区的不同,社火的表演方式也有所不同。
白天的社火以行走集镇的巡演为主,主要有高台(包括过去的马社火和现在的车社火)社火、高跷社火、跑旱船、扭秧歌和舞狮、耍龙灯等等。另外,在陕西陇县还有棍社火、步社火,抬社火,背社火(挈社火)和血社火等。而陇县最有名的是马社火,不仅社火的阵容庞大,而且扮演的角色齐全,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这些社火的取材和人物扮型,大都是取自历史故事如西天取经,八仙过海和白蛇传等等。
夜晚表演的社火主要以进村表演和说唱为主,以地摊为表演场进行表演。说是说春官,唱是唱曲子。除了跑旱船、扭秧歌和舞狮耍龙灯而外,还有三节鞭、连枷棍、流星锤以及戏剧打斗选段,如三英(刘关张)战吕布和民间故事如拆洗婆娘,二瓜子走外家(外祖父)等等。
社火的表演除了服饰道具和戏剧表演相同而外,其表演的形式和表演规模与戏剧表演是大相径庭的。社火的配乐只有锣鼓没有其他乐器;主角表演只有一段刀枪打斗的动作而没有唱词,仅有的唱词是由几个小孩子扮演的“旦娃子”在表演的过程中,采取走“8”字的方式(俗称钻剪子谷),一边碎步穿插,一边唱几句社火曲子而已。
就我们崇信这个地方的社火而言,在包括前面所有表演内容的基础上,还有山梁走唱、顶灯、打麻鞭等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内容。崇信地区的社火表演阵容是非常广泛的,不仅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社火队,就是每个机关团体和厂矿企业,在正月里都要组织社火表演。当然,这类的社火,只在白天以方阵步社火或车载高台社火的表演方式,在城镇或交通沿线进行表演。而农村的社火则主要活跃在乡间,以晚上去村社表演为主,是每年社火表演的主要阵容。
社火决定去某个村表演,要有专人提前去给这个村通知,叫做“下帖子”。不管是哪里的社火,只要人家来下贴,就是喜事,都不会拒绝。村里的负责人接到帖子后,赶紧给村民打招呼,说XX村的社火今晚要来咱村耍,各家都要准备接社火。另外,还要安排一个专门接引社火的人,来负责耍社火的事。
夜幕降临,社火到村口,负责接引的人立即鸣炮迎接,然后,带着社火队先去村里的土地庙或者是山神庙等庙宇敬神,敲锣打鼓,鸣炮搭红,进行一段表演的仪式后再进村“嚷庄”。
所谓“嚷庄”,就是从庄头开始至庄尾,一户挨一户去到住户的院子里,在主人一串噼里啪啦迎接社火的鞭炮声中,敲锣打鼓,耍一段龙灯和狮子,说春官的人说上几句祝福的春官词,主家会在院子里摆一张桌子,端上素荤搭配的六个凉菜和酒水,另外还要准备一些礼品,如烟酒糖果点心和现金与大红被面等来酬谢表演。一段表演结束等主家搭红后,耍社火的人吃一口凉菜喝一杯酒,春馆再说几句“感谢主人好招待”的春官词,在主家送别的鞭炮声中,敲锣打鼓又去了下一家。
社火入户嚷庄,除了烘托年节的气氛,营造热闹欢庆的场面外,在民间另一个重要的寓意是,通过社火的嚷闹,带来吉祥和喜气,使来年的日子兴旺红火,平安顺利,又冀以驱赶和冲淡病邪灾殃。社火来家里嚷庄时,家里如果有生病的人,便跪在院子里,狮子和龙灯从他的头上跨过去,可以带走病魔,称为“过关”。有没有用,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也是人们对平安生活的美好期盼。
嚷庄结束,在村里比较宽阔的场地,早已生起了一堆熊熊大火,等候社火表演。社火来了以后,方圆村社赶来看社火的人围城一圈,社火在中间表演,人们聚精会神地认真观看,其专注的神情完全融入到社火表演的情景当中。
社火耍完,东月西坠,夜交过半,村民还要具备酒席招待社火队,一直闹腾到凌晨时分,社火队离去,欢乐的一天才算结束。
社火表演当中一个提衔之作是说春官。一个社火队表演的技艺如何,有一个口舌伶俐,思维敏捷,能说会道,出口成章的春官,这个社火队的气势就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社火队都要至少有一到两个说春官的人。不会说和学习说春官的人,提前写好句子,照本宣科,有时还口滞舌结,显得机械呆板,会使社火演出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而会说春官的人,口才方便,思路敏捷,犹如口吐莲花,表达铿锵有力,眼睛看到什么就能说出什么,表达准确得体,入耳舒坦,和唱戏的主角一样,能营造出来阵势,提升社火表演的吸引力。
有一年的正月十五县城社火大汇演,来自赤城乡杨安村的社火来到县上一个单位的门前时,说春人骑的马被骤然间爆响的鞭炮声所惊吓,竖起前蹄一个摆子,把骑在马背上的春官宋崇安给撂下了马鞍,所幸他敏捷地跳下马背并未摔倒。正在众人惊愕不已时,只见他迅速站定,挥一挥手中的大折扇,以一句“拉马的人没操心,把我老宋落了空”!立马化解了瞬间的尴尬,惹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而他又顺口一句“列位看官不要笑,小心扭了你的腰”!又把围观的人说的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而他则大大咧咧地戴好礼帽,扶正墨镜,翻身上马,向着看社火的人群挥了挥折扇说道:“马受惊来身落空,害得大家也担惊。下年社火来县城,定叫各位再尽兴!”说完后,拨转马头随着鼓声扬长而去。
社火,是发源于民间自娱自乐的传统项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充实了人们的生活,带给了人们欢乐,有着它巨大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虽然现在的社火表演规模已大不如前,观看的人群也不同昔日。但是,作为一种悠久的民间艺术,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人们不可淡忘,需要传承下去的宝贵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