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
(7101——7129)
张 鹏

7101.我几乎每个夜晚都在教学楼填表、读写、备课至九时半,一边仰望星空,一边步归公寓,用学友G的话说,“你其实每日都用不断劳碌冲抵内心的恐惧,对平庸的巨大恐惧。”是啊,去教学和办公场所,让自己与工作丝丝入扣,或许是别一种虚无主义,工作狂式的虚无主义。回首往事,我从1995年秋天工作以来,几乎不存在周末和假期,我始终用工作和学习抚慰自己平庸的人生。至少在工作和学习场所,让我免除了对无所事事的罪恶感。我知道,在真正混得好的人的心目中,或许我只是个不大不小的笑话式的存在。也唯有忙碌,能让我忘记痛彻肺腑的对平庸的巨大恐惧。幸好,每天白昼可看天,看云,看山水,看树木;每夜可看星月,看灯火,看名人日记,看茶篆升腾。问世间,可曾有人如我一样,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在劳碌和恐惧中度过一天又一天?
7102.G兄常说,一般人到了一定年龄,都能原谅自己的平庸,但你无法原谅。或许,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类似“一鸣惊人、名传千古、惊天动地”之类的幻想,持续不断地让我难以与自己的平庸达成妥协并握手言欢。在我看来,平庸是一种不可原谅的罪过。
7103.早醒本身既不违法也不犯罪,对早醒的不安和焦虑,却容易让人身陷精神的炼狱。切记,任何一个时刻醒来,都无须过于自责,即使真的彻夜无眠,也无非是深刻反思了一下人生。
7104.我喜欢的文字,一定要深刻洞察了时代的人性的真相,洋溢着人文气息,尊重常识,悲天悯人,言之有物。文字背后的哲思与文字表面的表达力和美感相得益彰,让人百读不厌,如见故人风雨来。近些年,较为活跃的作家中,我喜欢刘震云、孙立平、黄灯、张生、汪民安等人的文字。
7105 .1940年3月14日,吴宓日记中看到吴对叶公超有这样的评价,“超既富有,乃恒计算小账。宓历见多财者往往贪且吝”。因而回忆起顾炎武先生所谓“弥谦弥伪,弥奢弥吝”之言,此为深透人情之语!读到这个地方,我哈哈大笑,吴宓先生的确说得很对,富有者往往贪婪吝啬,或者说正是贪婪和吝啬而导致了富有;贫穷的人有的却很大方,或者说这种大方和豪爽恰恰是其导致贫穷的原因,吴宓本人即是如此。人性并不复杂,道理就是如此简单。
7106.每天阅读吴宓先生的日记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一点,先生临终前也未必有信心有希望出版他的全部日记,可喜的是,吴宓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女儿吴学昭,终于替父亲扬眉吐气,把他所有的日记公之于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讲,太多的人写了一辈子日记,最终这些日记伴随着写日记的人的去世,将会面临风流云散,不知去向的可悲结局。其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写日记的人本身带有悲壮的意味,他是为写而写,并非是为让天下人读之而写。
7107.元旦前夕,法国梧桐的叶子还有相当一部分依然停留在枝头,它们早已不再碧绿,而是基本上失去了水分,每一天在风吹日晒之下,日益变得干燥、枯萎、萧索。一阵风吹来,它们发出相互碰撞的干燥的声音。蓝天与阳光之下,它们似乎在回忆从嫩芽到绿叶到最终的衰朽。岁月,最终将有一种力量把它们从枝头彻底吹落大地。此时,它们依然还有机会在天空中发出它们的声音。
7108.从教学楼走回家属区,已近十时,明净而高远的夜空,校园里毕竟洋溢着青春与激情的气息,头顶正上是明亮的木星,这个比地球庞大一千多倍的气态星在今年秋冬每晚都闪烁在夜空,木星发出的光,穿越遥远的天外之天,落在我的眼前,护佑我寂寞的夜行。让星光净化我的栖身之处,纯粹而干净地做一个读书人、教书人,在夜夜的月色或星光中永葆赤子之心,撰写星斗之文。
7109.1940年5月3日,吴宓日记有所谓“宓凡独居读书,则乐。一接人事,或念及国事世事,则苦”之记录。不通人情世故的吴宓,每于独处中,开卷有益,深以为乐。可能天底下所有不通人情世故的人都从心理上害怕与世人世事短兵相接。待人接物,周旋处世,亦可观之能,不是人人皆能游刃有余的,吴宓学贯中西,才情斐然,犹苦于此,困于此,一叹!
7110.刻薄。这段时间与几位师友交流钱钟书的文风以及钱钟书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我们在充分肯定钱钟书的渊博与睿智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谈到钱钟书的刻薄。苛刻而无情谓之刻薄,以我日常生活当中的观察,凡是智商过高,过于优秀,过于见多识广,过于才华横溢的人很难做到宽厚。可能一个人智力上的优越,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时地展现,或者说在挑剔和嘲弄别人的不足之处时,这种优越感才能淋漓尽致地得到展现,其实少年时代读《围城》的时候,也总是能够感觉到钱钟书上帝般的眼光,人间万象,世事纷纭,钱钟书总能保持一种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鸟瞰一切的姿态,我们无法否认,钱钟书的确是博学睿智的,也是见多识广的,而且思想深刻观世精准,无可匹敌的。或许这一切造就了钱钟书的刻薄。
7111.才华这东西,固然有天生的成分,大多还得靠苦读勤学,孜孜不倦,耗费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即使陈寅恪、钱钟书之类罕见才子,恐怕也需兀兀穷年方能有才。遗憾的是,罕见的才华却并不必然导致罕见的荣华富贵,徒令拥有才华的人辛苦一世。
7112.2024年12月27日,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樊维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并于当日宣判,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樊维秋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时距案发当日,11月11日仅仅46天,可谓雷厉风行。此案,令我很自然地联想到十多年前的“3.23南平小学杀人案”行凶者郑民生,他于 2010年4月28日被执行死刑,从案发至处死仅用36天。由此可见,法律的实施,有其内在的速度,案情大,知名度高,一般而言,执法速度也疾风暴雨。
7113.历史基本公正,回眸钱钟书学习工作过的环境,当时,钱氏之才华即是鹤立鸡群、卓异不俗的,大浪淘沙,如今他的知名度、读者量、影响力也远超他的同学、同事。他念书时的校长、教授,他教书时的系主任、同事,加起来的影响力,也赶不上钱氏一人。历史还基本上承认了真才实学,向历史致敬。
7114.尽管钱钟书从智力、学养上基本没有真正钦佩过他的老师吴宓,但吴宓至少以诚悫厚道公正的人品赢得了钱钟书的尊重。极少为人作序的钱钟书,慨然为《吴宓日记》作序。不能让学生钦佩自己的才识时,至少从人品和道德上让学生宾服,为师者,当谨记之。
7115.还有60多个小时,2024年即将彻底结束,最近几年每一个年份像2022,2023,2024,每一个,都觉得非常新鲜,还没有使用痛快,就要草草收兵,所以每一年过了元旦,在填表的时候,写日记的时候还经常把上一年的年份写作下一年的年份。光阴似箭。只有年过半百的时候,才能更透彻的感受到岁月的流淌如此匆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哪怕是努力了,依然痛感人生的短暂,岁月的匆匆,事业的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好好珍惜,做些有益无悔之事。
7116.一颗未动的红枣。去年秋季,我去A省B市参加一个学术研究会议,茶歇时,一边吃着甘甜清脆的冬枣,一边听来自H省某二本院校的F兄讲故事,所听的故事也与枣子相关,嘻嘻哈哈之间,听明白了来龙去脉。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F兄所在的二本尚未升本,还是师专。某年教师节,F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学校庆祝教师节座谈会,F还是事先被要求准备了书面发言的教师代表。F说,走进会议室,会标、席签、茶水,一切井井有条,气氛严肃。会议快开场时,参会者也到齐了,工作人员还端来了果盘,枣子黄里透红,相当诱人。当然,与会者并不敢或者说也不好意思品尝。会议开始,致辞,发言,掌声,一切接部就班。一个多小时后,主持会议者宣布散会。直到散会,也未有人吃枣,更没有人主动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大家吃枣喝茶。既然已宣布散会,F和一众参会者陆续离席完事。故事的最后,F说,“后来,我居然又见到枣,不过,已是快到国庆节迎接新生入学的现场,校报分发于各系摊位前的桌子上,学校校报头版的新闻彩色图片中,会议现场摄影中的枣子还是很诱人的”。F兄最后陈词,有些时候的水果,只是会议的道具。
7117.香蕉与桔子的故事。枣子的故事刚讲完,来自Y省某师大的J兄又接上话茬继续讲故事,依然与水果有关。Y省某师大是比地级市二本高了个档次的省重点师大,十多年前已申请到博士点。J兄某年寒假中参与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阅卷,阅卷的教师集中安排在办公大楼的第N会议室,下午阅卷倦乏,中间有一刻钟左右的休息时光。第N会议室隔壁没有门牌,四敞大开,茶几上摆着水果,却无人,J兄与一众青年教师大赞,学校想得真周到,买了水果犒赏,入座吃起来。顷刻,校办一女士手捧一大摞∧型席签进门,面部表情略显意外和吃惊。J们马上意识到,这里有接待活动,马上知趣而撤至第N会议室继续阅卷。J至今还记得,他离开茶几前,女士看着已吃了不少的香蕉桔子,似乎想说什么但却未开口,女士也马上转身小跑着去了校办,估计是再临时添加些水果了。
7118.人与自然的冲突。年终岁尾,本身处于多事之秋的韩国又遭遇了重大的飞机失事,179人不幸遇难。我看到新闻上说这次飞机失事核心的原因是飞机撞上了鸟群。这真是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啊,飞机本身是对鸟的模仿,让一堆庞然大物的钢铁翱翔于蓝天,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人类发明的伟大的机械,最终却与人类模仿的对象飞鸟发生碰撞,这不得不说人类依然要敬畏自然。飞鸟跟飞机相比看起来是柔弱的,但是当速度达到一定的程度。碰撞的破坏力却是惊人的。蓝天之上,飞机只有高速飞行才能保持安全,也只有天马行空无所阻遏才能绝对安全。愿人类本身及人类发明创造的一切都安然无恙。
7119.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总在无端地告诉人们,只要你努力,你就能够达到最优秀的程度,制造了一种虚幻的人人都能优秀,人人都能成功的迷梦和幻象。某种意义上讲,这在一定程度上害苦了相当多的人。要知道哪怕在十个人中间某一个人哪怕一天工作学习25个小时,不停地忙碌,他也不一定能够达到最优秀的地步。让人们接受自己不是最优秀,不是特别优秀,甚至是比较落后的现状,是我们每一个人心平气和的大前提。
7120.夜读。2024渐近尾声,今晚先填一小表,费时一刻钟。之后在教学楼饱读《吴宓日记》1940夏,在吴先生事无巨细的日记中,细品抗战中的西南联大日常生活。吴先生本质上极其热爱生活,热爱读写,热爱世界。在吴先生的文字中优游盘桓既久,愈加喜爱,读之上瘾。九时半,步归。头顶上依然是明亮的木星,六时半出家门时,金星灿亮,无月光的夜晚,星星知我心。我在吴先生的文字中沉醉时,我亦坚信,喜欢我的随笔的友人们,也在我的文字中陶醉。这不仅是自恋,也是写作的信念与尊严。人心永恒,人性永恒,这是文字得以流传的逻辑起点。茶水,星光,散步,遐想,文字,深情,岁月美好,生有可恋。
7121.辞旧迎新,岁月更迭,时光绽放,思绪无疆。在时光的箭镞上飞翔,一切的得与失,成与败,荣与辱,皆如过眼云烟。唯愿秉持初心,性情中人,在文字的读写中,拥抱世界与自我。坚信苍天不会过于苛待与冷慢一个善良、纯粹、勤勉与上进的人,坚信历史和未来属于拥有独特个性的人,坚信自己的良心与直觉,坚信自己的判断与行动。在星光下放歌者,连歌声也有星光的一尘不染。
7122.元旦,2025年第一日,泰安天朗气清,颇为冬日晴暖天气。上午、晚间均步行去教学楼读《吴宓日记》,在字里行间,寻觅一位诚悫淳朴的大学者的人生鸿影,1940年部分已读至岁尾矣。心头无挂碍,手中有好书,何其乐也。中午微醉,下午卧息四小时,酣畅淋漓,忘乎所以。平静度日,惬意闲散,殊感欣幸。
7123.寒冬腊月,甫进家门,打开自来水洗手,那段被室内暖气辐射了的温水,刚才还滞留在水管中,此刻,潺潺流淌,我的双手深感这自来水的温暖。此刻,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小气候、小环境、小温暖。
7124.临睡前,我用手电筒的强光照射着贴身衣物的贴身内里,仔细巡检有无毛发的断茬,以求定点清除。白昼,它们曾构成了我的痒,深夜,我仔细寻寻觅觅,为明天创造舒适。
7125.我对大学校园的美好期待并不复杂,期待师生都崇尚书卷气,蔑视江湖气、码头气、草台班子气;希望少些形式主义,多些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希望夜晚有人仰望星空,白天有人优雅地在阳光下漫步;希望人人的脸上,多些自信从容,少些焦虑不安。
7126.总有一天,你不会再轻易羡慕嫉妒任何人,而是真正看透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背后的斑斑血泪与无可奈何。每当我能悠闲入眠时,我常想,肯定有些我昔日无比羡慕嫉妒的人,常常彻夜难眠。
7127.每当看故乡的朋友们拍摄的泗水丘陵、泗河、乡村、集市、香肠、拔丝地瓜、油炸金蝉、银杏林、龙湾湖、安山寺、烧饼卷子、火烧、县城的大街小巷时,我常想,人最最盼望的可能不是衣锦还乡,而是有足够的闲暇和心情返乡,走遍故乡的山水,品尝故乡的小吃,在一定的时间保障下,白天游手好闲,夜晚深度入眠。故乡才是你最应深度参与的旅游景点和精神家园。
7128.2019年初冬的一天,因为回故乡参加一个晚上七点举办的活动,我上午就回去了。午饭后,醉饱逍遥,我从县城的圣源酒店开始游步,出了县城,穿过五里庙、北彭,乡间小路一直走到龙湾套水库(作为泗水土著居民,我喜欢称之为水库,而不是龙湾湖),坐在石阶上撩水,听风吹过水面波涛的声音,细看野鸭在水上游弋,蓝天下山丘上转动的风车,盘桓一个多钟头,又步归县城。不迟不早,六时三刻抵达活动现场。至今,仍怀念那次奢华的五个多小时的故乡之行。
7129.古诗中的白日。在晚秋或冬季的日子,尤其雾气浓重或彤云密布的时候,我经常看到天空中的太阳惨白惨白的,高高悬挂,我可以用肉眼直接去直视它,它宛如夜晚的一轮皓月一样可爱。其实我们的古人观察非常精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里有所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高适的《别董大》里有所谓“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陶渊明的《杂诗》里有所谓“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曹植的诗歌中也有所谓“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可见太阳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刺眼的,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对颜色的关注会影响我们的细节描写的准确性。天空中的太阳的变化不可不细察也。
张鹏,泰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