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张小平大校,这位被誉为“最美退役军人”的杰出代表,不仅在其军旅生涯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更在面对病魔的挑战时,以冷静的思考和乐观向上的态度,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战士精神。
他的病中随笔,是其与病魔抗争的真实记录,更是他内心世界的一次深情流露。在这些笔触之间,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健康的渴望,更能体会到他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军人本色。
在这篇随笔中,张小平大校以平和的心态,讲述了自己与病魔斗争的点点滴滴。他没有被病痛所击倒,反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乐观的态度,积极寻求治疗之道,努力恢复身体健康。他的这种精神,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更是对家人、对战友、对社会的一种深沉的爱与责任。
在此,我们向张小平大校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愿他早日康复,继续以他那颗炽热的心,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382 字)
病中随笔·无影灯下
作者:张小平/四川成都
此刻,2024年11月6日10时整,我正赤条条的躺在总医院胸外科手术室的手术台上。
无影灯下,左侧腋下有三个暗红色的切口,紧靠腋下的两个大约有2厘米,左后肩间胛骨下那个大一些,大约有4厘米,腔镜和手术剪还在胸腔内,切口边沿一汨几点地流着殷红的血。
手术主刀的姜主任带着他的助手们,在麻醉师戴主任和护士妹妹的配合下,刚从我的左肺上叶肺实质内取下了一块“大小呈3.0cmX1.5cmX1.5cm的病变结节”,其形状象极了一块条束状的新鲜鱼肉,冒着热气装进特殊器皿,二十四道加急正送往本院病理科检验室。
我的入院诊断为:“.左肺上叶磨玻璃影:肿瘤?炎性?其他?”入院之后,院长、政委在保健科谭主任陪同下专程到病房看望我,传示对我这个戎马一生的老家伙的重视和慰问。
手术之前,胸外科郑主任、姜主任向我和夫人介绍经全科专家讨论决定的手术方案:采用全麻腔镜实施肺部病变切除手术。为增强手术的针对性,将手术过程分大致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将肺部病变占位结节切除送病理科“快速冰冻活检”,明确其性质之后,再视情实施第二阶段。如果是“炎性结节”,皆大欢喜,即行封堵伤口。如果是恶性肿瘤,针锋相对,扩大手术范围。无影灯下,第一阶段的手术进行的十分利索,不到30分钟即达成目标。姜主任和一众医护人员松了口气,有人轻声预测着病理检测会有好的结果。
无影灯下与显微镜下的转换,让千钧重负压在病理科陈主任和检验师小钟的肩上:第一次检测,发现细胞有变化,但没有发现典型的癌细胞;拿不准,又做第二次:细胞呈现特殊,但仍然在两可之间。时间一分分跳动,转眼一个小时过去。
无影灯下,大家有些着急,姜主任多次从手术室打来电话与陈主任沟通。直至汗珠流淌的陈主任坚持做完第三次检测:毫厘之间,见微知著,在精心切开一根极细极细的小血管时,显微镜下漂浮起一层典型的癌细胞。据此确诊:“左肺上叶周围型中分化浸润性腺癌(腺泡状结构约40%;贴壁状结构约60%)。”
无影灯下,瞬间进入战斗状态:“胸腔镜下左肺上叶癌根治术(左肺上叶切除+淋巴结清扫)”全面展开。又是30多分钟的悄无声息的拼搏,终于伴随着“取出腔镜、插上引流管”指令的实施,历时两个多小时的手术成功结束。
医护人员相继撤出,转战下一台手术。只有无影灯下的麻醉师静静的守护着我,等待着我的慢慢苏醒。
共970 字 2024年11月18日于成都
注:患者已康复出院,于海南疗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