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乡土人情系列小说之五
菊花凋零(十四)
作者||思洋
十四
大菊走的时候,二妹书菊没能回来参加她姐姐的丧事。为此,可把秋江和香女气了个半死。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二闺女这么绝情,连姐姐去世都不回来。
说起来,二妹书菊是五个孩子中爹娘最喜欢的一个。因为书菊打小就聪明伶俐,模样更是生得俊俏。上学的时候,在班上备受众多男孩的追求和青睐。不过,聪慧的书菊心里明白,自己家境贫寒,若要改变这苦难的命运,徒有漂亮脸蛋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刻苦学习才是出路。于是,她发愤图强,一心扑在学业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中毕业,书菊成功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学院。在校期间,她依旧勤奋努力,成绩优异。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因其出色的教学表现,还荣获了县级“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
书菊的婚姻本来也挺美满,可是因为她那不争气的丈夫,把好端端的一个家给毁了。
老公冯德建原在镇上任副镇长,前途本来一片光明。怎料,他却没能经受住花花世界的诱惑,与镇上的一名女老师产生了婚外恋。还在外边偷偷地租了房,一个星期也不回一次家。
最开始,二菊就听同学说,外边传的风风雨雨的,但是二菊一点也不相信。他觉得就算我二菊管不了他,他是干部,是党员,有纪委管着他,他总不能拿自己的政治生命不当回事吧。
可事情发展就是如此,没有按他想象的结果那样去发展。冯德建就是在这上面载了跟头,落实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
他自己就是镇上的纪委副书记,他可能能管住别人,但是他管不住自己。你说是不是让人听了有点讽刺。事实是,目前在中国这块寺地上,别说他冯德建一个小小的镇纪律副书记,就是中央巡查组的那些大员,里边被抓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呀。
此事被举报后,冯德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书菊一气之下,果断选择了离婚,随后前往西安与当兵的儿子一同生活去了。
书菊的儿子从小就特别懂事,深知母亲的不易。当兵后,他经常给二菊写信,分享部队里的点点滴滴,叮嘱母亲要照顾好自己。每次探亲,儿子总是第一时间赶回家,给母亲带回各种特产和礼物。
后来,儿子被部队评为全军优秀班长,并被保送上了军事院校,毕业后当了军官,后来就在西安成了家,娶了西安的媳妇。
有一年,书菊生病住院,儿子得知后,心急如焚,连忙请假回来照顾。他日夜守在母亲的病床前,喂饭喂药,毫无怨言。书菊看着疲惫却又坚强的儿子,心中满是欣慰和感动。
当战士的时候,儿子在部队里就表现特别优秀,多次立功受奖。每次得了奖,他都是第一时间把获得的荣誉告诉母亲,让书菊为他骄傲,分享他的荣誉。所以,虽说后来老公因为出轨给她带来巨大打击,但是每当看到儿子这样有出息,心里也就得到很大安慰,平静了许多。
书菊总是鼓励儿子,趁年轻,要当好兵,为国家多做贡献。
大菊去世的时候,书菊正在陕北贫困地区支教。
她到西安以后,觉得自己还不到退休年龄,不能就这样早早的脱离工作岗位。而且上了四年师范,国家培养自己这么多年,怎能待在儿子家里吃闲饭呢。
于是她在儿子首长的帮助下,联系了军营附近的一所中学,在那里任教。学校每年都抽调老师去陕北支教,书菊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她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儿子接到舅舅关于大姨去世的消息,他没有告诉妈妈,是怕影响妈妈的工作。
再者,妈妈身体也不是很好。经过爸爸婚外恋那件事情的打击,书菊经不起任何风浪和家庭的变故。儿子是想等妈妈支教回来,他陪着妈妈,回老家看望姥姥姥爷,顺便给去世的大姨上坟。
当书菊在儿子的陪伴下,匆忙赶回来时,大菊的后事已然过去了半个月。秋江和香女一肚子不高兴,为此与书菊产生了误会和冲突。
书菊本就因姐姐的离世悲痛万分,又遭母亲责怪,一时急火攻心,血压升高,身体竟偏瘫了。
书菊一病,母亲倒后悔起来,但事已至此,谁也不想这样的结果发生。秋江无奈,赶忙安排人送书菊去医院。儿子握着母亲的手,轻声安慰:“妈,实在对不起,都是儿子不好,没有告诉您,让姥姥姥爷产生误会。我对不起您,对不起姥姥姥爷和大姨。妈妈,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儿子一直陪着您。”
所幸治疗及时,书菊的病情逐渐好转。香女满心自责,喜极而泣,拉着书菊说道:“二菊啊,莫要责怪娘,是娘不好。”
书菊看着满脸愧疚的母亲,联想起自己婚姻不幸,大姐离世,心中的苦楚如潮水般涌来。但她知道,为了儿子和父母,她必须坚强。
儿子天天默默地陪伴着书菊。
他一手拉着母亲,一手拉着姥姥说:“过去的都过去了,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
这一刻,亲情的温暖化解了所有的痛苦和误会,祖孙三人相拥而泣,誓言要更加珍惜彼此,携手走过未来的日子。
思洋,北京人 军旅生活近三十年,上校军衔。转业后任某中央单位人事处长,党委办公室主任,记者,主编等。有诗歌、散文发表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