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游东夷小镇
——我们在山东旅游(3)
文/刘玉伟
我们那天从日照市万平口海洋公园出来,雨渐渐的小了一点,走到附近的东夷小镇时,基本上就不下雨了。我不知道是天气的原因,还是旅游淡季的原因,东夷小镇上除了我们的人外,几乎没有啥游客。路两边的店铺不论是特产店,还是各种小吃店,都没有游客去光顾。
东夷小镇原是秦楼街道董家滩村一个传统的小渔村,被誉为中国离海最近,集民俗文化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海滨旅游小镇。占地约245亩,著名景点有:仿古建筑群、日照龙神庙、日照老县衙等。东夷广义泛指东方人,狭义则专指现代的朝鲜人和日本人,东夷人就是现在的山东人,是山东人的祖先,早已成为汉人。在远古时期居住在东方的一些部落,东夷人迁徙到中原所形成的商部落。东夷小镇是2012年由渔村政治改造为旅游小镇。
龙神庙是小镇上的著名景点,也是游客们最喜欢的景点。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龙文化”在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上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文化,是一种民族精神。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龙的形象和影响已经深深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日照龙神庙始建于宋元时期,原名龙祠、威济庙,《齐乘》记载:“石臼岛龙祠,胶州海边。宋绍兴三十一年被敕封佑顺侯,赐额威济庙。完颜亮南侵,遣舟师由海道趁两浙宋将李宝遇于胶西海口,祷于神祠,得风助顺,遂殪金师,故加封。”宋将李宝与金国水军战于石臼之海,李宝向龙神祈祷,开创了中华龙神崇拜的最早历史,日照石臼成为中国龙神文化的最早发源地,自此,龙开始被列入海神谱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清代李暶的《知县吕补兖重修石臼龙神庙记》里也有记载:“照邑东偏石臼岛,大海南东而至,澎湃滔漭,不可穷状。忽而石壁绵亘,横目万里,侧足千寻,欲观于海,必即其处云。海民侯其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以为神龙所窟。夫太极不测奇聚一勺,神不于其涣而于其萃,理固然也。”龙神庙矗立在“海渎之畔”,享受石臼民众“洁宫而斋祀”之供奉,一可避灾驱邪,二能祈福纳祥。龙神信仰也随着北方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而发展传遍四面八方。2018年龙神庙复建落成,同年5月,经山东省宗教事务局批准设立为道教活动场所,日照龙神庙成为日照市建国以来第一座依法登记的道教宫观。我们那天走进龙神庙后,我看到在龙神庙大厅中央供奉着龙神像,两边对联是:“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我们出了龙神庙,又沿着另外一条路朝外面走。在东夷小镇上的老县衙门口的石牌坊上,有一付对联是这样写得:“老县衙为官做事四平八稳十二分宜当/新日照迎宾客四盘八碗十二般真诚”。我想无论是过去的十二分宜当,还是今天的十二般真诚,都是日照人几百年来为人处事的一片真情。
我们走在东夷小镇里,虽说有一点冷清,但是,这里的古建筑群依然赏心悦目。在一家白天茶社,晚上酒庄的楼梯上,摆满了各种颜色的假花,我老伴她们七个姐妹站在楼梯上,拍了一张又一张美照。景区里的“三十六洞天”是一家娱乐和美食的店,虽然是大门紧闭,但我也能想像的到平时开门营业时,那顾客盈门的热闹样子。
东夷小镇景区里还有一处小舞台,舞台正中央的大“福”字为清康熙皇帝的御笔。小舞台两侧的对联是:“龙腾海天/凤鸣日照”。离小舞台不远,就是景区的游船码头。一大片海水连着大海,对面岸上的绿树丛中竖立着一幅巨大的标语,上面写着“日出月升/东夷日照”八个金黄色的大字。海面上十几艘黄色顶蓬,红色船身的仿古式游船也很漂亮。由于景区游客太少,游船全部静静地待在水面上,让整个东夷小镇更显得安静和冷清。
刘玉伟,2025年1月10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