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军休所 心潮逐浪高
刘汉生
二零二五年一月九日的气温,是入冬以来最低值,低温达零下六度。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前往湖北省军区第十三干休所慰问的同志,即尤中会、章明贤、刘汉生、程国发、赵卫等均为军人出身,着着实实地感受到了早春的温暖,像回到家中一样,分外亲切。
踏进干休所的荣誉室,听着讲解人员娓娓道来那战火连天的岁月中,在该干休所休息过的退役將军们的故事,又有谁不肃然起敬,由衷的感谢他们对新中国的建立所建立的丰功伟业?湖北省军区十三干休所,自成立至今,他们曾经服务保障过一百多位军以上干部,其中开国中将6位、开国少将33位。这些老首长大部分我都接触过,更使我胸涌澎湃,激动不已。对我印象较深的军区首长当属吴瑞山副司令员。当年我在作战部当参谋,吴副司令管训练,我们部的熊朝刚参谋与首长性格投缘,吴副司令下部队总要带熊参谋同行。熊参谋与我交好,常与我谈起首长的点点滴滴。加之我与首长的儿子吴新平为大学同学,也就对吴副司令印象更深。吴副司令为安徽六安人,曾组织领导六安、霍山起义,起义队伍组建开创了豫西南、皖西革命根据地。吴副司令曾两过雪山、三过草地,三次负伤。抗日战争时期,他领导的团涌现出“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烈士。解放战争时,在攻打天津时,身为副师长却带领尖刀连三分钟突破敌防线。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指挥的两个师创造了奇袭白虎团的经典战例。
今天接待我们的是我的老首长张志学将军。我当年入伍时,我所在的武汉军区测绘大队派往军区作战部有一个标图中队,从事作战标图业务,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从此后,与时任作战部长的张志学前辈朝夕相处十一年,寒暑易节,从不分离。他为山东潍坊人。一九四四年,他高中毕业后,满腔热血的同学们都投笔从戎,所不同的是,仅他一人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从此后,便投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他博学多才,善于总结,得到组织上的着力培养,解放后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深造,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任研究员,再又被粟裕大将选为秘书。在武汉军区作战部主政期间,对自己严格要求,身先士卒,对下属要求也极其严格,连我们这些新兵也不例外。当年过春节后,他要在节日后亲自检查我们在节日期间读了哪些书,读了几本书,写了几篇心得,心得写的怎么样?对于参谋人员,除了不断加强参谋业务的培养,做好日常作战参谋工作外,又要求我们多读书,多写作,年终时节,则统计每个同志在报刊杂志上登载多少文章。在他的主持下,武汉军区作战部编纂出版了《中国古代战争一百例》、《沙俄扩张史》、《中原城市史略》等书籍,完善充实了战例,提高了参谋人员的战争观和业务能力。和这样的首长相处,作为部下不想进步都难。
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的同志们在这里进行了充分的党史、军史学习,心灵也由之震撼。为表达对张志学首长的敬意,尤中会老师把提前写好并裝裱后的四尺“寿〞字,奉献给张志学老首长。章明贤老师则把前一日画好的一张四尺梅花作品及两年前自己创作出版的《梦梅斋词集》奉献给张志学老首长。随后,全体书法家则挥毫泼墨,为干休所的首长和全体保障人员书写对联、福字及他们心仪的词句作品。整个文化室气氛高潮迭起,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尤其是张志学首长那开朗的仰天大笑,以及他中气十足而又铿锵有力的语音,始终感动而又调动着大家热烈的情怀。
正是:
珞珈山北忆当年,字字声声倥偬弦。
炮火弹林英烈史,腥风血雨壮怀篇。
似闻嘶马枪声紧,又见红旗风卷天。
薪火传承风正劲,春潮涌起再扬帆。
202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