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儿时的年味
于德宽

近日,我在整理尘封已久的书籍时,一册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年画缩样》深深的吸引着我的目光,我仔细翻阅着,欣赏着,思绪也随着翻过的每一页,回到了自己天真烂漫的童少年时代,回到了那个年代农村欢天喜地过大年的难忘场景……
记得那时候,物质比较匮乏,每家每户都是好几个子女,所以家境都比较清贫。因此,那时的小孩儿都非常盼望过年。过年时,不仅可以穿新衣服、吃好东西、得压岁钱,还可以尽兴的放鞭炮玩耍。

每当进入腊月,孩子们就开始翘首以盼,掐指算计着,到了腊月二十左右,已经可以听到远远近近的鞭炮声相继传来,年味儿也随之渐渐浓烈起来。大人们开始筹划着赶年集,而供销社则是人们购物的集散地,里面买年货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正好赶上学校放寒假,于是我和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的抄近路,穿村庄,跨沟渠,一路跑着闹着,涌向五六里外的供销社。一路上,小伙伴们脸被冻得通红,走一段就要跺跺脚,搓搓手来取暖。
那个年代东北地区的冬天真是冷啊,那种冷是北方特有的干冷,冻得路上的积雪踩上去就会发出“嘎吱嗄吱”的响声。有的小伙伴冻得手发肿,甚至裂了口子,但他们的小脸蛋儿都洋溢着灿烂欢快的笑容。是啊,不用上课了,不用背诵课文了,也不用每天忍着早起时穿冰凉的棉衣棉裤了。走在路上,小伙伴们都异常的兴奋,打打闹闹,你拍我两下,我摘你的帽子……有的干脆四仰八叉躺在雪地上留下一道身体印痕。赶路的邻村大叔说,淘气包快起来吧,小朋友们都走远了!听到喊声的孩子就一轱辘爬起身来,拍拍身上的残雪,又生龙活虎般向前面追去。

到了供销社,才是我们真正开心的时刻。各式各样的年画目不暇接,各种内容的小人儿书琳琅满目,圆圆的纸牌上的人物栩栩如生,各色糖果糕点令人垂涎三尺,而鞭炮窜天猴烟花等更令我们久久驻足不愿离去。穿戴的,日用的,可谓应有尽有。人们拥挤着喊着买这买那,售货员阿姨和叔叔们不停地应和着忙活着,脸上的笑容更是和蔼可亲……小伙伴们一个个几乎花光了大人给的零钱,一直买到衣兜鼓鼓的,手里也几乎拿不下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供销社。
从供销社通往一个个村子的小路上,无数的鞭炮声不时炸响在半空里,声音传出去老远老远……让人觉得真的快过年了。回去的路上,伙伴们互相传看着各自的"年货",一路笑着一路欣赏着。男孩们迫不急待地翻看着小人书,如饥似渴;女孩们头上系着颜色艳丽的头饰,笑得合不拢嘴……而大爷大叔们的自行车后座上堆绑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年画和年货;大姨大娘们肩上背着色彩亮丽的花布、衣裤、鞋祙等,一路家长里短的唠着,时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年画是春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与祝福。寓意着祈福、吉祥、繁荣、家庭团圆。那时的年画有单张的,有四条屏的等等,种类之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绚丽得惊艳人心,像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精忠报国等年画早已在人们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扶墙走,扶墙站,只穿衣服,不吃饭。"这则谜语一出口,孩子们就会异口同声喊:年画!但是现在,知道谜底的孩子恐怕不多了。那时尽管生活不宽裕,但每家每户过年都要贴上几幅喜庆的年画。而孩子们也是对年画情有独钟,因为贴上年画就意味着新年即将到来,离穿新衣、吃糖果、走亲戚、领压岁钱的美好时光就快来到面前了。年画贴上以后,大人孩子还会走家串户的去看年画,看谁家贴的多,都是啥内容,当然还要不时讲解评论一番。

除夕到了,天刚抹黑,小伙伴们一个个早已拿着火柴或者香烟,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小鞭儿,其他小孩子们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兴奋地等待着鞭炮炸裂那一瞬的响声……
除夕夜,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重要的年俗活动,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吃着饺子,欢聚酣饮,说着吉祥话,共享天伦之乐,温馨幸福的感觉溢满了每个人的心头。
此时村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一群群孩子们提着各式各样纸糊的灯笼,嘴里含着大人刚刚分发给的糖果,在大街上,胡同口,院子里,奔跑着,嬉闹着,遇见吹大门的(现在叫闯江湖),孩子们会跟随着凑热闹,看看到谁家唢呐吹的更好听,谁家给的赏钱更多。

大年初一,凌晨四五点钟,成串的鞭炮声在各家的庭院里此起彼伏响起来了,再贪睡的孩子也会跟大人一样早早起来,换上父母年前置办的新衣服,先给爷爷、奶奶、父母等磕头拜年。待吃过早饭后,仨一群俩一伙的按家族辈份,逐家登门拜年,此时街上已是人来人往,不论和谁见面,不管关系亲疏,不管有无过结,都是笑脸相迎,互相问声:“过年好!"真的是一拜冤家解,一拜增百福,一拜心花开呀!
初二开始,人们就出村走亲访友拜年了,别看那时日子都不宽裕,但绝不空手,有的提着二斤糕点,有的提着什锦饼干,有的在自行车把上挂个黑色或棕色的制革提兜,里面装上糖果、水果之类的礼物,走东街串西屯的互相拜年,互致新春问候。

这时铿锵的锣鼓声和阵阵的唢呐声从远处传来,大秧歌扭进村庄拜年来了,人们奔走相告,蜂拥而至,村里突然热闹异常,孩童兜里装着零食,边吃边往前挤,当看到猪八戒背着媳妇儿出场那个滑稽和喜庆劲,人群中顿时爆发出发出了阵阵的热烈喝彩声,我们也是笑得前仰后合,非常羡慕表演节目的人,心里想,要是自己也能当演员该有多好啊!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早已今非昔比,富足的小康生活让人们衣食无忧,笑逐颜开,孩子们也不再为吃、穿、用、玩去企盼过年了,但拜年的习俗至今仍在延续着,一句“过年好”,即是对过去一年的依依惜别,也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祈愿。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拜年形式怎么变化,发自人们内心的真诚祝福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