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广祥著作推荐
刘锋,江苏扬州人,天津大学教授。现为天津市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曾任天津《楹联》杂志主编。对联作品以集句联、怀古联最有特色,集句联300副选入中楹会主编的《百家联稿》。18篇楹联研究论文入选"中国楹联(学会)论坛",其中《对联起源考证》获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任他明月下西楼
——琼瑶的诗和远方
天津大学/刘锋教授
《月满西楼》是琼瑶1966年所著中篇小说。同年又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放映。1967年8月琼瑶将《月满西楼》与其他九篇小说《形与影》《晚晴》《回旋》《烛光》《晨雾》《乱线》《前夜》《蓝裙子》《斯人独憔悴》合在一起,出版了小说集《月满西楼》。1989年1月该书又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10篇小说情感真挚引人入胜。如果把小说故事和小说名对读,细细品味,那又有另外一番滋味。
《形与影》
“形与影”一词或源于魏晋时期诗人傅玄的诗 《豫章行苦相篇》。其中有句云:“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
也有可能是源自唐代诗人崔液的《拟古神女宛转歌》。诗云:
风已清,月朗琴复明。掩抑悲千态,殷勤是一声。歌宛转,宛转和更长。愿为双鸿鹄,比翼共翱翔。
日已暮,长檐鸟应度。此时望君君不来,此时思君君不顾。歌宛转,宛转那能异栖宿。愿为形与影,出入恒相逐。
“形与影”,是写形影相吊吗?三国时魏国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文曰:“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郝。”类似的,还有唐代诗人来鹄《鄂渚除夜书怀》,其中云:“鹦鹉洲头夜泊船,此时形影共凄然。难归故国干戈后,欲告何人雨雪天。·
或者琼瑶是受唐朝才女姚月华诗的启发。其《怨诗寄杨达》诗云,与君形影分吴越,玉枕经年对离别。登台北望烟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琼瑶《形与影》写的是大学校园爱情故事。李宗尧与宋绍泉是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李将表妹介绍给宋,但宋对另一个女生倾心。然而,这个女生和表妹都喜欢李。最后却导致李与表妹的结合,女生出走,形影分离。琼瑶试图通过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来展现情感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常。
与琼瑶《形与影》有相同感触的是元末明初的诗人戴良。他在《赠别吕用明》诗中云:“旅雁薄霄游,轻鸥掠水飞。相逢多间阻,所向有高卑。偶此风雨过,邂逅洲渚湄。翩翩形影乱,噭噭鸣声悲。”
《晚晴》
晚晴一词,最容易想到的是李商隐《晚晴》。诗云:“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李商隐还有《春宵自遣》诗。诗云:“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这一首诗的特点是几乎全对仗。
唐代诗人雍陶《韦处士郊居》诗也是有相同的意蕴。诗云,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黄庭坚《登快阁》诗也说晚晴:“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这是一首我最喜欢的宋诗。
晚晴还是晚情?朱熹说是晚情。其《岁晚燕集以梅花已判隔年开分韵赋诗得已字》诗云:“所頼数子贤,深睠不余鄙。夜阑更促席,灯火共欢喜。酣歌气激冽,杰句韵清美。衰懒愧英游,岁晚情何已。“
其实,琼瑶的《晚晴》是指人到晚年,重拾起旧日情感。兼有晚晴和晚情两种意蕴。晚情只堪忆,更有几人同?或许诗人范成大却是知音。范成大《霜天晓角•梅》词云,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数年分别,旧情重燃。琼瑶《晚情》或与宋代黄庭坚《喝火令》有共情之处。词云,见晚情如旧,交疏分已深。舞时歌处动人心。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 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便愁云雨又难禁。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沉;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回旋》
《回旋》的故事是:“失散多年的妻子回来了。丈夫如何周旋于前妻,后妻之间?妻子如何周旋于丈夫和前妻之间?前妻如何周旋于丈夫和现在的妻子之间?这是处理家庭关系的大问题。
放大来看,你在职场中如何周旋?你在商场中如何周旋?你在官场中如何周旋?再放大来看,国家在外交场合如何周旋?
如何周旋好?就是要留好回旋余地。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回旋》值得深思!所以《列子·汤问》篇云:“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诗歌中西晋张华《博陵王宫侠曲》之二:“腾超如激电,回旋如流光。” 刘禹锡《琴曲歌辞·飞鸢操》云:“游鶤翔雁出其下,庆云清景相回旋”。这里的回旋有回转的意思。李白的《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回旋有回归的意思。
《烛光》
烛光有多层含义。一种是灯烛光。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在雨声中,在烛光下,西窗闲话;是多少人的向往,又是多少人的回忆。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烛光又隐喻风烛残年的母亲。这正是《烛光》小说的主题。在烛光下,看着风烛残年的母亲;你该如何慰藉年迈的母亲呢?这个主题其实很深刻,值得我们全方位的思考。
忽然想起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忽然想起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伟大情怀,什么时候能做到”母吾母以及人之母”呢?
从烛光到光明烛是思想的一次大飞跃。唐代诗人聂夷中《伤田家》实在值得细细品味;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晨雾》
白居易《花非花》是一首描写雾的诗,有一种朦胧的美。诗云,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纳兰性德《菩萨蛮》是一首回文词,虽也是写雾,另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的美。词云:“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不过,和琼瑶《晨雾》内容比较接近的是李后主的娥皇、女英故事。据《南唐书》卷6《女宪传》记载,大致内容是:“后主继室周氏(小周后),是昭惠(大周后)的同母小妹,‘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大周后病重,一日,见小周后在宫中,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
自昭惠死后,小周后就养在宫中待年(等待成年),故常在禁中。后主乐府词有‘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之类,多传于外。“这是一首记两人幽会的《菩萨蛮》词的两句。公元967年(北宋乾德五年),大周后死后三年,小周后被立为国后。”
《菩萨蛮》全词云,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但琼瑶的《晨雾》的宗旨却是清晨雾散。雾散了,即是晴天。 正如王勃《滕王阁序》所曰:“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中国古代诗人不仅写雾,更喜欢写雾开。不仅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而且还有” 沧海沉沉晨雾开,彭城烈烈秋风来“(储光羲 《登戏马台作》)。还有” 佳节凭高驻綵旗,亭皋雾罢转晨曦“(宋祁 《九日宴射》)。还有” 绛阙晨霞照雾开,轻尘不动翠华来“(欧阳修 《应制赏花钓鱼》)。
清晨来了,云开雾散就不远了。
健康博士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