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体诗
七律•家(新韵)
文/张文远
瓦屋寒舍土坏墙,久惯谁嫌岁月长。
爱尔黄昏夕照晚,思她春色百花香。
寸心累见斑驳老,累世何堪寂寞凉。
游子归来能御冷,流年笃定伺爹娘。
七律•老家(中华新韵)
文/张卫国
菊花憔悴三分雨,柳叶青黄一半冬。
檐下老巢依旧在,堂前归燕影先空。
霜欺两鬓心初雪,月上中天梦未成。
瑞意蹁跹寒夜暖,幽泉可否见梅红?
七律·家
文/山水
莫论豪居和陋室,亲人至爱此间安。
风寒沐雨回来暖,运舛忧心进去宽。
世上滔天翻恶浪,屋中兜底定平澜。
英雄所谓抛家业,父老童孺负似峦。
七律• 家
文/董海平
柴扉半掩暖烟霞,小院清幽是我家。
翠竹摇风吟岁月。紫藤绕架绽芳华。
堂前燕语亲情溢,室内灯光爱意加。
倦客归来心自适,此心安处乐无涯 。
七绝·家(平水韵)
文/霍路明
不论贵贱与荣达,子女承欢伴晚霞。
世事浮沉无所惧,心安之处即为家。
七律•家(通韵)
文/李新圈
门楣虽小恰容联,字字深犁心上田。
院落浅浅竹有韵,厅堂简简眼中宽。
妻拼碎布许福愿,我弄诗词学逸仙。
不染红尘纷扰事,独居清苦自然安。
七律•家(新韵)
文/李新圈
简陋坯房一炕娃,贪吃互斗喊爹妈。
多遭严父持规训,惯看娘亲洒泪花。
在外突逢千顷雨,进门便见万金霞。
出阁姊妹勤回聚,争把温情暖老家。
七律•老家(平水韵)
文/张书贞
满院朝阳融爽翠,围庭榆荚舞春烟。
凌晨慈母灯光亮,一向尊公品性贤。
跌宕年华豪气涌,浮沉世路故园怜。
天涯海角情归处,霞际波心暖意绵。
古风
家
文/李立华
家山遥望白云间,归路迢迢几度还。
檐下燕归寻旧垒,庭前花落见新颜。
炊烟袅袅人初静,灯火荧荧夜未眠。
此去天涯何处是,心随明月到君前。
现代诗
家之所在
文/李立华
在灯火阑珊的尽头,
我寻觅着家的轮廓,
那是一处温暖的港湾,
在寒风中为我守候。
家的墙,斑驳而深情,
岁月在上面刻下痕迹,
每一砖每一瓦,
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门扉轻启,是母亲的笑容,
如春风拂过心田,
饭菜的香气,袅袅升起,
那是家的味道,无法忘怀。
父亲的背影,如山般沉稳,
在生活的风雨中屹立不倒,
他的双手,粗糙而有力,
为我撑起一片天空。
家中的角落,藏着秘密,
儿时的玩具,旧日的书信,
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回忆,
那是岁月的宝藏,珍贵无比。
夜晚来临,星光点点,
家的灯火,依旧明亮,
那是我心中的灯塔,
指引着我归家的方向。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经历多少,
家始终是我灵魂的归宿,
那里有爱,有温暖,有力量,
让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家,不仅仅是一个地方,
更是心灵的寄托,情感的纽带,
它让我懂得珍惜,学会感恩,
在人生的旅途中,永不迷失。
家
文/董海平
到了家,
就见到了妈。
见到了妈,
才到了家。
到了家,
就见到了爸。
见到了爸,
就啥也不怕。
到了家,
就见到了娃,
见到了娃,
你还要啥。
到了家,
就见到他(她)。
见到了她(他),
你还想啥。
到家,到家。
带上杭州的龙井,
带上北京的烤鸭。
哎,啥也不带也到家。
家
无论地北天南,
无论海角天涯,
谁的心,都想念家。
家
文/杨荣会
记得小时候
常说的一句话
“谁要欺负我,我就告诉我爸爸妈妈”
那时候虽小
懵懂的心里就知道
家是最大的靠山
现在
依然经常听到
孩童们的呼救还是
“你们要再欺负我,我就告诉我爸爸妈妈”
家
可以小到
只有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娃
家
可以很大
大到可以容纳五十六个兄弟姐妹
和十四亿人口的娃
家
是情感寄托的支点
是灵魂摆渡的原点
是父母眼中的光
是装着父母希望的行囊
不管走到哪里
心里永远装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那是我们内心的底气
家
文/左文昌
记得以前
娘常常这样说
不要惦记我 我身体好着呢
你忙你的
回来时 不要买这么多东西啊
我吃不了多少
院子的几只鸡 脖颈一伸一斜
瞪大眼睛慢慢靠近我
记得以前
我时常这么想
到了腊月一定早回家
帮家做点啥
过年 买啥好呢
妈的身体可不壮啊
回家后
几只鸭子在我面前扭来扭去
摇尾巴
家
——怀念养育我的老屋
文/张书贞
1.
我的家,
在太行山东麓,
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里,
有养育我的老屋。
满院榆荚婆娑着爽嫩,
一架绿荫孕育着瓜蒌。
那里依稀有亲人的身影忙碌。
可是,可是……
物是人非却添了乡愁。
啊,我的家,养育我的老屋,
我已很久很久,
没再看过你,
自双亲离世之后。
你宛如一枚被遗弃的老巢,
在风雨中残破,
在岁月中斑驳。
孤寂、凄切。
我不忍再去看你一眼,
自双亲离世之后。
2.
老屋内,
曾有过相亲相爱的温暖,
曾有过坎坷挫折的经历。
曾激起拼搏奋进的力量,
曾闪烁收获喜悦的汗滴……
老屋内,母亲曾伤心落泪。
孩子的学费,
家常的油盐柴米,
主要靠卖养了近一年的猪仔换取。
可是,
辛辛苦苦,满怀希望喂肥的猪仔啊,
怎么就得病猝死!
希望落空,
心血白费,
日子将更加拮据。
母亲怎不落泪伤悲?
老屋内,父亲曾愁思苦虑,
地里出工一年下来,
分得口粮有限,
全家依然要挨饿受饥。
老屋内,我的父母一起思索怎样摆脱穷匮,
搞家庭副业,
相伴苦干,百折不回。
老屋内父亲与儿子做出决定,
外出闯天下,
磨炼不屈的意志。
老屋内兄妹们编织美好的梦想,
不负青春,相继努力。
3.
老屋房顶上的袅袅炊烟,
那是母亲,
在为我们煮她做的又细又长的手擀面。
我走进老屋,
叫一声"娘”,
必定传来慈爱的回音,
只要有娘在,
老屋内就无限温馨……
老屋内凌晨亮起灯光,
那是母亲在为我们缝补衣裳。
当她像男人一样把粪肥一锹一锹装满人力车,屯积到地头之后,
当她为防鼠害把蒸好的干粮装入袋子高挂墙上之后,
当她把父亲走街串巷买来的带着冰渣的猪小肠小心地泡入清水之后,
当她把家人的换季衣服放入洋灰衣柜之后,
当她把炕在灶台上的红薯翻了面之后,
当她把玉米秸秆铡成碎段备好牛羊的饲料之后,
当她把幼女玩过的碎碗片和泥巴清理干净之后,
当她织好了一段格子棉布之后……
寒冬的凌晨,
母亲在炕角亮起了微弱的灯光。
我几乎从没见过母亲躺下睡觉,
每天我睡时她在忙碌,
凌晨一睁眼,看到她仍是忙碌。
灯光下,
母亲拿针线的手臂一起一落。
万籁俱寂,
伴着偶尔传来几声鸡唱,
墙壁上母亲手臂的巨大影子翩翩飞扬,
激起我无限的遐想......
当时缺衣少食,
我们兄妹六人,
却在母亲精心抚育下,
补丁缝叠瓜菜代,
迎着晞光成长起来。
母亲总是劳碌,从未清闲。
母亲总是劳作,从不喊累。
像老屋一样,
宽容厚重,
无怨无悔。
4.
老屋内,三哥凌晨早起,
静心演算高等代数题。
他也曾提醒我,
晨起读书 ,
练字惜时。
他也曾为省去闹肚子去厕所的时间而节食;
他也曾为整平田地磨得满手血泡而不肯歇息……
老屋内,姐妹们为挣学费,
做草编工艺,
多少次累得肩膀疼痛,
多少次扎伤手指,
多少次磨破了手皮,
只是短时轻吟,
裹上胶布,
若无其事地边干边谈笑,
从不喊苦叫屈。
5.
老屋的房檐下,
全家人一起读、听在外打工的二哥的来信,
伴着头顶上小燕子频频报着春天的喜讯。
6.
老屋的院子里,
父亲带领人们挖了水井。
乡亲们来取水时,
招呼声、寒暄声,
井绳铁索的咣啷声,
那么和谐动听……
老屋的院子里,
传来父亲的歌声 。
那是他夯好了一垛土坯之后,
那是他计算好了自制驴车的尺寸之后,
那是他修好了村口的一段泥洼路之后,
那是他赶回欢歌骚动的羊群之后,
那是他晾好龙须飘动的挂面,下乡叫卖赚得一些零钱之后,
那是他给田里的西瓜灌足了清爽的井水之后,
那是他加工猪肠衣换取一些薄利之后,
那是他外出承包某一工程竣工之后……
他唱起了:
“文明公大约(方言读吆),
一十四大条,
每一个老乡都要学着(此读招)……”
有时大哥在家,也会吹奏起悠扬的笛声相和 ……
老屋的院子里,
奶奶教我包饺子、缝棉衣,
父亲教我做人懂得吃亏的道理,
叔叔与我吟诵,
他在老屋墙壁上写满的自作诗。
某些诗句,
至今我仍然记忆清晰。
7.
老屋的门槛上,
父亲坐在那里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思索:
张家房屋框架如何用合适的人力上大梁,
李家火炕怎样垒砌通暖更顺畅,
自家老叔体弱贫困儿子多未成家如何帮忙,
园里的桃树怎样嫁接结果旺......
8.
老屋里的土炕上,
父亲曾辗转不眠:
替我的英年早逝的爷爷还
债,
毅然决定拿出他成年后第一笔存款,
了却他少年时的心愿。
老屋内堆积的布匹,
那是父亲零售剩下的,
谁知他却长睡不起。
父亲勤劳能干,
诚信,耿直。
他像老屋一样,
栉风沐雨,
坚忍,挺立。
9.
如今长辈都已离世。
院里那口水井已经干涸无息,
而父亲栽培的柿子树,
竟然如盖茂密。
我们兄妹相继离开老屋,
各自成家。
我们都对得起父辈,
无愧于青春年华。
老屋,你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被现实无情地抛弃。
那么凄凉、孤寂,
我怎忍心看你面目全非、破碎支离?
双亲皆已不在,
我只能在他乡为你流泪。
10.
啊,我的家,
养育我的老屋,
你是我心灵的寄托,温暖的港湾,
你是我情感与信念的源泉。
你是家族精神的清辉,
你是时代不灭的印记。
你激励我砥砺进取,自强自立;
你培育我笃行不怠,勤勉务实……
啊,我的家,养育我的老屋,
你的精神永远留在我的骨髓里!
